刚刚过去的2023年,宿迁7家省级及以上开发区以不到全市5%的土地面积,完成了全市56.62%的工业增加值、68.51%的工业总产值,创造了89.41%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90.44%的外贸进出口额和97.36%的实际使用外资。
开发区是工业发展主阵地。去年以来,全市锚定到2025年“国家级开发区进百强、过千亿,省级开发区跻身五十强、苏北争上游,共建园区站稳第一方阵、打造创新试点”的目标追求,坚持大抓开发区、重抓开发区,以开发区的全面提升推动经济发展跨越赶超,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宿迁新实践注入不竭动力。
同样在去年,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进位53位,近五年首次进入全国百强;沭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进位13位,位列全省第26位;泗阳经济开发区进位21位,泗洪经济开发区进位5位,均跻身全省50强;苏宿工业园区蝉联江苏省南北共建园区考核综合成效第一,实现“十三连冠”。
一揽子“首创”,让开发区发展底气更足
首次建立“双月调度”制度。对于工业开票、规上工业增加值、外资外贸等开发区重点指标,宿迁坚持每两月一调度、一排名、一通报,切实形成强大攻势。构建“市商务局+县区+开发区+企业”四方挂钩帮扶机制,市县(区)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共同抓好监测预警、分析调度、精准施策。
首次推出系列重磅政策。宿迁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推动全市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集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关于支持宿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一轮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等政策文件,督促指导各县(区)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一对一”政策措施,“真金白银”精准支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
首次开展三年攻坚行动。宿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在全市开展开发区创新提升更好发挥示范作用三年攻坚行动,全面实施经济发展、对外开放、创新驱动、生态集约、统筹协调“五大提升攻坚行动”。
首次开展开发区专项考核。突出项目引进和争先进位指标,宿迁出台《全市开发园区经济发展水平专项考核评价办法》,将考核结果按照一定权重计入全市综合考核,专门设置开发园区经济发展水平先进单位单项奖。此外,开展专项考核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96.06%的受访者支持开展专项考核,认为考出了动力、考出了干劲。“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加快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研究”课题获2023年度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优秀成果一等奖。
市委、市政府坚持“面”上抓园区提档升级,把开发区建设发展作为提升全市工业能级、稳定经济运行的重要抓手,市、县、开发区三级联动出政策、抓重点、强调度,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贡献度稳步提升。2023年,7家省级及以上开发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5.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1.43%,增速分别高于全市3.5个、10.03个百分点。
一体化“规划”,让开发区发展全面开花
对于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而言,实事求是、因园制宜是重要前提。去年以来,宿迁便坚持规划引领,统筹全市开发区产业与空间,严格执行“三区三线”划定,印发实施《宿迁市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总体规划(2023—2030年)》,将省级及以上开发区、南北共建园区、“一区多园”特色园全部纳入规划,着力构建中心城区开发区“一核”引领、三县开发区“三极”支撑、特色园“多园”联动格局。
持续深化新一轮南北共建格局,大力推进苏宿工业园区拓园、共建园区“1+5”联动发展。在全省率先建成南北共建“科创飞地”,加快推进南北创新要素开放共享。去年11月,由苏宿工业园区牵头编制的江苏省地方标准《共建园区建设指南》(DB32/T 4566—2023)发布并正式实施,这是全国首个共建园区建设领域地方标准。
此外,宿迁还探索“一区多园”改革,纳入全市重点改革创新项目,出台并实施《“一区多园”协同发展方案》,推动省级开发区与乡镇特色园区在创新管理体制、做强产业联盟、共享政策资源、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协同共赢。2023年,10个特色园区实现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84.34亿元,同比增长37%。
推进开发区与中西部地区签订合作协议并开展实质性合作共建。目前,全市开发区已累计与19家开发区开展了合作。
一系列“改革”,让开发区发展信心更强
“真没想到现在办事这么方便,速度这么快,开工前这么多手续,都有专窗办理、专人对接,帮我们节省了大量时间精力。”位于宿迁高新区的江苏苏铝博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谈及宿迁为企业服务的效率连连称赞。
去年年底,在宿迁高新区的帮助下,江苏苏铝博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不仅在一天之内同时领取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交地确认书、不动产权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审图审查合格书、施工许可证“四证两书”,还同时办理了不动产抵押权证,当即获得了500万元银行融资贷款,成为宿迁市首例“拿地即开工、开工即放款”项目。
在宿迁像江苏苏铝博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这样的因改革受益的企业并非个例。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宿迁始终发挥好“改革创新”这一看家本领,进一步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谋划体制机制改革,加强调查研究和宣传推广,想尽一切办法、拿出最实措施,做强载体“筑巢引凤”,不断激发开发区发展活力。
具体体现在,宿迁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客户视角全生命周期政务服务、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等重点“放管服”改革,加快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扎实推进产业园区数字化转型。
以区域评估改革为例,宿迁全面推行“区域评估”制度,将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等9项评估由项目“独立评”变为开发区“集中评”,将评估结果供开发区内项目共同使用,宿迁高新区水资源论证等3个案例入选江苏省区域评估改革实践案例。
目前,宿迁正在谋划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探索在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上“松绑”,在人员管理和薪酬改革上“增效”,在整合优化和放权赋能上“提速”,在产业转型升级和开放创新上“提优”,全力破解开发区体制机制制约难题,推动开发区“二次创业”高质量发展。(马凌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