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清明假期首日,嘉兴各大公墓和嘉兴革命烈士陵园迎来祭扫高峰。
早上8时许,市区沈家桥墓区已有不少前来祭扫的市民。通往墓区的道路已被市民车辆挤得水泄不通,交警在各个路口做好疏导工作,让市民有序前往附近临时停车场。
据统计,昨天前往市本级公墓的祭扫人数达到1.9万人次,其中绿色低碳祭扫人数近5000人次。
步入墓区,前来祭扫的市民穿梭其间,手中捧着鲜花,脚步轻缓。徐女士在墓碑前蹲下,用手帕仔细擦拭碑身,随后将一束白百合轻轻放下。
“今年特意放弃了传统的焚香烧纸方式。”记者采访得知徐女士是来祭扫自己的母亲,“没带其他的祭品,只带了母亲生前最喜欢的百合。这样既有纪念意义,也很绿色环保。”
近年来,随着文明祭扫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绿色祭扫的方式。清明节前夕,市文明办、市民政局也发布了《文明祭扫倡议书》,倡议市民朋友用文明祭扫的方式怀念逝者。
墓区正门右拐,是生态葬纪念专区。3月29日,我市举行了第十四次骨灰撒海活动,64位逝者魂归大海、回归自然。昨天上午,生态葬的亲属也前来祭扫,在海葬纪念专区,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轻轻用手抚摸着纪念碑上亲人的名字。
“我是来给姑姑、姑父扫墓的,根据其遗愿,选择了草坪葬。”乔女士小心地将祭品放好后说道。
据统计,自2010年推行生态葬以来,市本级累计实施海葬457例,2019年后新增树葬、花坛葬等435例。
清明,既是生者寄托哀思、追忆故人的传统节日,也是铭记英烈功勋、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时刻。清明假期前夕,全市中小学生纷纷来到嘉兴革命烈士陵园,开展形式多样的祭扫活动,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
日前,记者在嘉兴革命烈士陵园遇到了嘉兴市辅成教育集团五年级的800余名师生。在烈士纪念碑前,同学们每人手中拿着一朵自制的“纸巾花朵”。整场缅怀仪式包括唱国歌、敬献花圈、诗朗诵等多个环节。
五年级三班的金若宸是缅怀仪式的主持人,他告诉记者:“了解先烈事迹后,站在纪念碑前更感崇敬。”该教育集团南区德育处主任徐家杰介绍,本次清明祭扫活动是学校国防教育的系列活动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除了集体组织的缅怀之外,嘉兴革命烈士陵园中自发祭扫的市民同样络绎不绝。市民王丹手捧一束黄白鲜花,和女儿一起来到英雄园祭扫。“清明时节,我们不仅要缅怀先人,也要来祭奠这些伟大的英烈,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现在的生活。”王丹动情地说。
截至昨日,清明期间嘉兴烈士纪念馆已接待祭扫群众达3万人次,接待烈士家属110多人。除了线下祭扫,我市还开展了“赓续·2025·清明祭英烈”网络祭扫活动,推动形成绿色、文明、生态的祭扫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