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

首页>地方频道>丽水>要闻

过了腊八就是年,“年味”开始弥漫大街小巷

春节的脚步已经越来越近,连日来,记者走访丽水大街小巷,发现处州大地上的年味越来越浓。

买灯笼 把福气带回家

昨日上午,市区粮油副食品批发市场年味浓厚。随着龙年春节将近,红灯笼、春联、“福”字贴纸等过年氛围商品又迎来了消费旺季,吸引不少市民驻足购买。

记者在粮油副食品批发市场上看见,各个商铺都将红灯笼、春联、窗花摆到了最显眼位置。据摊位老板介绍,“福”字的价格从5元到30元不等,灯笼价格从30元到200元不等。今年的灯笼十分美观养眼,适合挂在阳台“中式灯笼”150元一对,简约又好看,是目前卖的最好的一款。

“过了腊八,距离过年就剩二十多天了,现在买上灯笼对联,等孩子回来过年的时候一起挂上。”正在挑选灯笼的吴大爷说道。

龙年即将到来,带有“龙元素”的产品,生肖龙摆件、福龙门贴等迎新饰品也纷纷上市。“因为是龙年,带有‘卡通龙’的贴纸最受欢迎,其次就是一些生肖龙的摆件。”店铺负责人刘先生介绍,根据往年的经验,从腊月开始,来购买灯笼、贴纸的市民就很多了。元宵节前夕,还能迎来一波购买高峰。

“龙造型的玩偶和贴纸都很漂亮,我准备买一点给家里好好布置一下,希望在新的一年给自己和家人带来福气和好运。”市民张女士告诉记者。

送春联 把祝福送到家门口

“党旗猎猎人心振,国运盈盈民意通”“百载党恩春荡漾,千秋国策意恢宏”……1月19日,由中共丽水市委老干部局主办,丽水市老干部活动中心承办,丽水市老年书画研究会、丽水市诗词楹联学会协办的“党建春联进万家”活动来到缙云县城,由老干部亲自创作、亲手书写的“党建春联”和“福”字进入千家万户,营造浓浓的春节喜庆氛围。

据了解,2018年,我市在全国首次提出“党建春联”的概念,将党的建设工作与春联的传统文化相结合,以之作为我市新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宣传教育工作的一次有益探索和尝试。今年,活动已经连续开展了50多场,将祝福送到了10000多户人家里。

活动现场,老干部们挥毫泼墨,目之所及皆是红红火火的春联以及浓浓的祝福。活动吸引了不少群众,他们闻讯赶来,争相选择自己中意的春联。

“虽然现在店里购买春联很方便,但我还是喜欢手写的。”“我选了一副自己喜欢的对联,他们两分钟就写好了,真的又好又快!”“书法家们现场写对联,还免费赠送,真的太棒了!”……

38岁的陈瑜秋今年刚搬了新家,特意跟老干部们“求”了副春联——“祥云环绕新门第,红日光临喜人家”。“今年在新居过春节,希望新的一年红红火火。”他笑着说。

接下来,老干部们还将继续跑社区、走企业、进农村,把春联和新春的祝福送给丽水各地的群众,唱响主旋律、增添正能量,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变得更接地气、更暖人心、更贴近百姓。

汉服巡游 春节古镇年味浓

“卖春联喽,新年呈祥福满堂,红红火火过大年!”近日,一群身着明制汉服的90后青年在缙云县壶镇镇溪头街,开启了以“非遗传承”为主题的民俗集市。

在古镇街头,古色古香的木质摊位上挂着盏盏花灯,青年们身着明制汉服,头戴花翎朱钗,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招呼着络绎不绝的顾客。摊位上摆满了春联,窗花还有香气四溢的腊肉,手工制作的糖葫芦,糖人等传统小吃。他们举手投足间尽显端庄仪态,仿佛穿越回到百年前。

“我们组织这场年味集市,主要想复原古时候壶镇溪头老街热闹的场景,宣扬中国传统文化。”壶镇南山驿汉服体验馆负责人朱娅萍是一名传统文化爱好者,“我喜欢汉服将近5年了,期间也认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好友,春节将至,我就和朋友商量,能不能还原一个百年前的集市。”

大到灯笼、春联、服饰等道具,小到麻花、糖葫芦等小吃,朱娅萍和朋友做了好几十个鱼灯、龙灯,“我们在网上找视频怎么做鱼灯,按照教程一步步来,削竹篾、扎骨架、糊龙纸等步骤全是我们自己做的。”

“我觉得这种市集很有传统文化的味道,可以趁着这个活动,让孩子们懂得真正的传统文化。”住在附近的居民上官女容说道。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一张张手写春联和福字,在青年们的润笔勾绘下,蕴含着最古朴的年味儿。居民叶俊俏接过寓意着吉祥、散发着墨香的“福”字时,笑得合不上嘴,眉眼之间满是欣喜。

千米板龙 非遗活动传承千年文化

近日,缙云县壶镇镇团结村一派热闹忙碌景象,村民们削竹篾、扎骨架、绘图腾,忙得脚不沾地,“我们在做千米长的板凳龙,做好后用舞龙的形式求得新年能够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团结村村民朱茂德激动地说道。

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舞龙在我国是广为流传的传统活动,神圣的活动,是春节期间最高礼仪。根据地方习惯,龙身由布龙、草龙、板凳龙等各种材质组成。“白陇十八处千米板龙”则是春节期间殿堂级别的存在,不仅制作工序考究、表现手法丰富,还糅合了书法、绘画、剪纸等民间艺术和扎制编糊工艺于一体,以相得益彰的造型与纹饰体现缙云龙灯的华美与庄重。

“白陇十八处舞板龙”最早出现在清朝,千米长的龙身穿梭在村头巷尾,时而宛如游龙,时而高高盘踞,时而首尾缠绕,场面精彩,震撼人心,给老一辈的缙云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据悉,“白陇十八处板龙”最近一次盛会在1988年正月,彼时恰巧正值龙年,霸气的龙灯也给大家留下了满满的回忆。

“我们今年的板龙,光龙头就长6.6米,高3.6米,全身有500多节龙摆,长达1100米长,可以说是丽水之最。”拥有三十六年制作板龙经验的朱茂德老师傅表示,此次千米板龙的龙身由团结村村民手工制作,难度较大的龙头和龙尾由自己手工制作。“一个龙头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才能完整做好,就连龙须都要掰成在空中飞舞的模样,不仅要追求形似更要做到神似。”

千米板龙承载的不仅是独特的非遗工艺,更是人们对故土的深深眷恋,“以前就有‘看龙灯就到缙云壶镇’的说法,千米龙灯,点亮了离乡人们千里跋涉回乡的道路,更照亮了他们红红火火的美好未来。”壶镇镇宣传委员柯梦莹说道。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783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