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让下一代忘记革命历史。”站在渡江战役纪念馆烈士名录墙前,崔志华同自己的子女一起,深深凝望着一个由刻痕组成的清晰名字,那是一个他从小就听闻的名字。
“崔广生,是我爷爷的哥哥,是渡江战役的烈士。”此前数十年,崔志华一直和自己的父亲、爷爷,奔走在寻找崔广生的路上。
2023年5月,他们知晓了崔广生牺牲于渡江战役,时隔一年后,更是看到其名字被补刻在渡江战役纪念馆烈士名录墙。今年国庆假期,他们专程来到合肥,用特殊的方式与亲人“重逢”。“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先辈们用鲜血造就的。”崔志华低头对孩子轻声说。
崔志华一家四口来到了渡江战役纪念馆祭奠。
崔广生烈士的名字被镌刻在烈士名录墙上。
接力寻找 迎来“回音”
崔志华的爷爷名叫崔广照,是烈士崔广生的弟弟。自1949年起,崔广照便踏上了寻找崔广生的征途。
1947年,崔广照的双亲均离世后,抱着献身为党,替人民群众打天下的决心,崔广生将年幼的崔广照托付给亲戚后,便报名参军,成为了部队的一名通讯员。
第二年,忍不住想念的崔广照跑到部队,也想参军报国。然而部队领导见其年纪尚小,便开了一张军属证明让地方给予照顾,而这也成了两兄弟的最后一面。
1949年战争胜利,崔广照却始终没等到哥哥归来,也没有书信寄回家中。当时通讯不发达,不知道哥哥是否牺牲、又牺牲在哪里的崔广照,只能一年又一年地去追问这些问题的“答案”。
时光飞逝,崔广照也娶妻生子,崔志华便是其孙子。故事代代相传,崔志华也成为了崔广照与崔广生两兄弟情感的见证者,接力踏上了寻找崔广生的征途。
2023年5月,退役军人事务部找到家在江苏海安的崔广照一家人,询问与崔广生的关系。深入交流下,崔广照与崔志华才得知,崔广生已经牺牲在了渡江战役中。
“合肥好像有个渡江战役纪念馆?”消息入耳,曾在合肥念书、如今已定居上海的崔志华想起了某种“联系”。他连忙查阅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中的烈士名录墙,发现其上并没有崔广生的名字。
经过多方联系,崔志华找到了渡江战役纪念馆研究保管室主任王高,对接了烈士姓名补刻的申报流程。今年5月,崔广生的名字补刻完成。
兄弟情深 思念绵延
“如果哥哥还在的话,看到今天的幸福生活该有多么开心。”崔志华说,在日常想念的时候,爷爷崔广照一直在念叨这句话。
关于崔广生的故事还有很多,口口相传,崔志华仍能一一讲来。
崔广生出生于1932年,江苏海安人,在其7岁时,父亲就不幸离世,家庭的重担都压在了崔广生和其母亲身上。在家务农时,家乡来了新四军民运工作队,崔广生通过宣传有了参军的念头,但由于弟弟还小,母亲多病,这个想法也就不了了之。
1947年初,母亲不幸去世后,崔广生便将弟弟崔广照托付给一位亲戚照顾,随后义无反顾参军入伍,成为华东野战军第11纵队的一名战士。次年,十分想念哥哥的崔广照独自从家中跑到部队,并要求参军,而部队领导看他年小,便开了张军属证明让其回家,吩咐地方给予照顾。
1949年4月,时为中国人民解放军29军86师2团通讯员的崔广生参加了渡江战役。冒着敌人的炮火,他勇敢传递了部队的各项通知。然而就在登上木船向对岸进发时,崔广生被炮火击中,不幸牺牲,年仅17岁。
往后的几十年里,崔广照只能凭着一张军属证寄托对崔广生的思念。在崔志华的印象里,崔广照会时不时摩挲着军属证上斑驳的字迹,然后向后代一遍遍讲述家族的革命历史。“崔广生没有后代,本来能记住他的只有我们。”崔志华说。
红色血脉 代代相传
红色文化在崔广照家中代代相传。受这种革命精神影响,崔志华与父亲均在年幼时参军报国,在部队中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希望下一代也要铭记这段历史。这次选择国庆节过来,更有意义!”由于爷爷崔广照与父亲行动不便,10月1日当天,崔志华带着一家四口从上海专程来到渡江战役纪念馆,在阳光洒落的石碑上,看到了崔广生的名字。
摸了摸上面清晰的刻痕,崔志华将一束艳丽的鲜花,放到了石碑前。
崔志华表示,此次前来,他也特意带上了自己的两个孩子,就是希望他们也能成为故事的讲述者和传承人。
“知道先辈们的努力才换来今天的幸福生活,作为革命家庭和烈士后代,我更要好好读书,把这份精神传递下去。”离开前,凝视着烈士名录墙,崔志华的孩子崔盛然说。
崔广生的名字被镌刻在烈士名录墙上,对于崔广照一家有着别样的意义。“就像是多年的找寻有了一个确定的结果,每年的祭拜也有了一个凭依……”从渡江战役纪念馆离开前,崔志华一家在阳光洒落的烈士名录墙前,深深地鞠了一躬。
据了解,国庆长假期间,渡江战役纪念馆推出延时开放、特色活动等,加强服务保障,满足公众多元化、高品质的文化需求,吸引近5万人次前来打卡。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王书浒/文 李康佳/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