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

首页>地方频道>黄山>要闻

绿水含金青山有价——黄山市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

对黄山而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既是一条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跨越发展之路,更是一条改革创新之路。然而,生态有价,这个“价”怎么衡量、怎么变现?

2022年3月,黄山市被列为全省唯一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省级试点城市,致力于创新构建生态产品质量标准、价值核算、市场交易、生态信用体系。

改革之路,势如破竹——搭建生态产品交易平台,制定全省首个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地方性标准,交易要素从林权拓展至排污权、碳汇、水权等13大类;成功投放全国首笔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VEP)收益权质押贷款;“村落徽州”绿色金融项目模式升格为“村落江淮”并在全省推广;获批成为首批国家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城市,是安徽省唯一上榜城市……随着一批“黄山模式”“黄山样板”不断涌现,黄山正从“先行试点”迈向“先验示范”,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之力探索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方略,让好生态、好山水成为名副其实的“有价之宝”。

探路,实现“绿水青山”可量化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将绿水青山中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合理高效变现,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关键路径。在八山半水半分田的黄山,生态产品同样存在“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难”等问题。

破题,从给绿水青山贴上“价值标签”开始。

2021年,在新安江绿色发展论坛暨生态产品博览会上,《黄山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技术规范》地方标准正式发布,规定了黄山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的核算步骤、生态产品功能量核算方法和价值量的核算方法,设置了生态物质产品、生态调节服务和生态文化旅游服务三个一级指标,以及农林牧渔产品、水源产品、生态能源、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洪水调蓄、空气净化、水质净化、固碳、释氧、气候调节旅游服务、康养服务和负氧离子等17个二级指标,标志着黄山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迈出了关键一步。

在国家生态产品总值核算规范的基础上,黄山市在全省率先开展GEP核算,建立一个实施方案、一个核算标准、一套报表、一个核算平台“四个一”工作体系,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GEP核算体系。同时,选定代表性年份气象均值开展核算,破解GEP无规律大幅波动问题,建立GEP“可比价”。设置生态调节服务、生态物质产品、生态文化服务三大类指标体系,应用于对地方生态保护职责履行和生态价值转化能力评估,实现GEP“可评价”。以GEP核算平台为基础,建立VEP收益权抵(质)押贷款价值核算体系,打通生态产品价值向市场化应用的落地路径,生成GEP“市场价”。

制度创新为绿水青山“定价”。如今,放眼整个黄山,空气、水源、土壤等都有明确“身价”。建立“一杆标尺”,形成GEP核算“度量衡”,通过量化“生态底”,黄山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四梁八柱”逐步筑牢夯实。

创新,拓宽多元转化路径

近日,随着祁门县红茶工坊研学体验中心、祁门县“安乡”茶园田园综合体工程等VEP项目完成挂网交易,标志着全省首例祁门祁红茶产业链开发(一期)VEP项目进入实施阶段,将有力推动祁红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生态茶园修复、茶园田园综合体和“产学研”一体化的“祁门祁红”茶产业链新业态加速形成。

新征程上,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要更加主动思变谋变求变,找准方法和路径,创造性推进“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全面践行多元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黄山市步履不停——

依托“两大平台”,打造生态补偿交易黄山样板,坚持纵向补偿、横向补偿协同并进,将无形的生态要素转化成为市场资源要素,构建市场化、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实现生态资源有价、使用有偿、交易有市;

推出“三把钥匙”,解锁绿色金融“新密码”,用好绿色金融政策工具,聚焦绿色发展和生态价值转换,创新金融产品服务,打通金融活水,汇聚发展“绿”动能;

运用“多彩画笔”,绘就生态价值实现“新图景”,用平台的思维、市场的逻辑、资本的力量,拓展延伸生态产品产业链和价值链,推动生态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

下一步,黄山市还将立足现有基础,在核算体系、实现模式等方面加强创新,持续改善GEP核算方法和数据质量,探索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新模式,搭建多层次生态产品交易平台,通过“生态+”多种融合途径促进绿色生态价值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价值,加强地域特色突出、产品特性鲜明的区域公用品牌谋划,形成黄山特色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样本,示范引领全省乃至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既得“风景”,又得“钱景”。展望未来,随着黄山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的不断探索实践,在富饶的黄山大地上,挖掘资源抢抓机遇,探索多元转化路径,黄山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大有可为。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22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