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把空间要素治理作为缓解用地压力、拓展发展空间、加快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强化组织统筹,全面摸排、聚力推进,有力推动“闲置存量”变为“发展增量”。全市累计整理利用各类存量土地15.02万余亩,编制形成47个500亩以上集中连片工业用地储备方案。其中,今年累计整理利用各类存量土地7.74万亩,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政策引领,高位统筹抓推进。市委八届八次全会将“空间要素足不足”作为全市要着重解决好“五个方面重点问题”的首要问题、开发园区改革的关键抓手,坚持高点谋划、高位统筹,集聚资源、集成政策推进。制定《全市低效工业用地盘活利用考评办法》,出台《淮安市实施重大项目风险报备操作办法(试行)》,制定免责事项“白名单”,明确空间要素治理提升工作中涉及的重大风险事项应向属地纪委监委等进行风险报备,让干部卸掉包袱、放下顾虑大胆干。
因地制宜,激发土地新活力。在开展空间要素治理提升工作中,摒弃“一招鲜吃遍天”思维,坚持问题导向,结合各地、各项目实际情况,统筹谋划推进。确定标准明底数,形成低效企业用地数据库;分类施策重质效,单体项目“一企一策”、片区整体“一地一策”制定盘活方案;整合存量拓空间,各县区(园区)每年度分别储备不少于1个500亩以上集中连片工业用地,全市累计编制47个500亩以上集中连片工业用地方案,为重大项目提供了坚实的土地资源要素保障,实现“低效地”向“高产田”的转变。
提质聚优,园区发展换新颜。在新一轮开发园区改革中,淮安聚焦工业用地这一资源要素,优化利用方式,突破用地瓶颈、拓展发展空间。同时,综合推进园区安全环保、风貌形象、产业链布局等方面整体优化,打造富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化工业园区。洪泽区在源头上剔除不匹配、前景差、高排放、低效率、低效益项目,并签订标准地协议,避免土地资源要素错配。同时,根据“亩产效益”评价结果,对运行中的工业企业采取相应帮扶或处置措施,防止产生新的闲置低效用地。涟水空港产业园在捷泰新能源项目所在的迎宾大道两侧,布局亨芯石英、睿晶石英、众力光伏组件等一批链上企业。
优化服务,跑出发展“加速度”。有成熟用地,招到项目才能快落地;招到大项目、好项目,低效用地才能转化为发展“活水”。2022年1月,淮安首个百亿级重大项目中天钢铁动工,在储备库的支持下,该项目从签约到开工约100天时间,台华新材项目73天、捷泰新能源项目53天。淮安“沉睡”的土地资源被不断唤醒,正成为发展的“新活水”。我市通过盘活闲置低效工业用地,打破了空间约束与公益性比例约束;通过逐步降低对新增建设用地依赖,转而利用收储或收购的低效企业用地新上工业项目,大幅压缩用地成本。今年前三季度,我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增速位列全省第一,累计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821个,增长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