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宁县大力实施“蔬菜特色产业+金融+科技”项目,为全县蔬菜产业发展插上科技和金融的翅膀,将“小蔬菜”做成“大产业”。
眼下,芦笋进入采收季节,在石牌镇邵塅村心族(安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芦笋智慧种植园,工人们将刚刚采摘的新鲜芦笋快速整理、打捆,发往上海。“我们公司采取智能化的管理,所以芦笋的品相好,又粗又壮,另外我们是无公害的管理方式,所以我们芦笋既有安全性又有保障,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目前来说均价在七八块钱以上。”心族(安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经理姜玉光说。
心族(安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科技+金融+农业”模式,用“扁担”精神联系科技、资本与农业,实现集生态化、数字化、智能化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企业。“目前我们公司有单体大棚130个,智能化联动温室大棚5个,共计种植面积180亩,全年总产量在3300斤以上,总共分三季采收,4月到6月一季,8月到9月一季,12月到次年1月份一季,每一季产量在1000斤以上。”姜玉光介绍道。芦笋学名石刁柏,源于地中海及小亚细亚,20世纪初传入中国,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高档蔬菜和保健食品。心族(安徽)农业通过智慧农业设备和技术,让芦笋种植变得可持续性更强、生产效率更高、产品更安全。“我们想借助芦笋这个 高产量、高收益的 品种,带领周边的农户一起种植,这样我们可以提供精准的技术指导,专业的技术服务,带领农民共同致富。”姜玉光说。
同样在石牌镇普济村,通过特金科项目建起的智能温控连体大棚里,培育种植的西红柿新品种正开花结果。看着满园春色,石牌镇农业站站长陈金林切身感受到现代农业的科学魅力。“这个特金科项目通过起垄栽培,减少了青稞病的发生,通过水肥一体化,更省工省力,新品种的引进,使番茄的产量提高了50%以上。”石牌镇农业站站长陈金林说。
金融助农、科技兴农,不断完善生产设施扩大基地规模,使具有传统蔬菜种植的石牌镇,逐渐发展成为安徽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基地和安徽省农科院瓜菜新品种试验基地。同时按“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户+市场”“营销大户+订单+农户”等经营模式,建立全托管、合股经营及订单收购模式,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相对接,吸引社会资本加强蔬菜保鲜仓库、烘干中心、检验包装中心等建设,进一步延伸蔬菜产业链、提高蔬菜附加值。
目前怀宁县仅石牌镇,蔬菜种植面积已经发展到18000亩,大棚蔬菜3000亩,形成芦笋、怀山药、芹菜芽、莲藕,马铃薯等当家品牌40余个,每天有大量新鲜蔬菜通过线上线下销往安庆及合肥、武汉、上海等城市,日均交易额30多万元,“小蔬菜”做成“大产业”,成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新路径。“这待遇很好,一年四季都有活干,在家门口七十块钱一天,一个月两千多块钱,一年两万多块钱,在家门口带小孩带老人,离家近。”石牌镇邵塅村村民产小娥说。“下一步,我们将围绕绿色农业、现代农业、循环农业,还有休闲农业这一系列文章,继续把石牌蔬菜做细做实,走得更远,品牌打得更亮。”石牌镇农业站站长陈金林表示。(撰稿人:余涛 朱能干 审稿人:刘同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