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区突出“五提升”,推动食品安全提质增效—— “舌尖安全”守护稳稳的幸福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是重要民生工程。近年来,大通区市场监管局全面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压紧压实“两个责任”,突出“五提升”推动食品安全工作提质增效,坚决守护好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落细包保督导,提升管理水平。该区对辖区内1800多户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按照风险大小分成A、B、C、D四级,由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党政领导干部实行全覆盖分层分级包保督导。区食安办适时召开调度会,对包保干部进行业务培训,要求包保干部安装“食安督”APP,认真学习食品安全相关知识,进一步推动监管责任和主体责任落实到位,保障属地食品安全。
约谈经营主体,提升源头品质。该区召开肉类产品生产经营单位食品安全约谈会,观看央视“3·15”晚会曝光使用槽头肉加工制作梅菜扣肉问题视频,详细解读相关法律法规条款,要求经营者作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守法经营、规范经营,严格落实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和记录制度,索取并留存相关凭证,做到来源合法、渠道正规、质量合格。会后,参会经营者签订了食品安全承诺书。
加强培训指导,提升管理素质。该区举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培训班、召开春秋季学期学校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培训会,要求企业设立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两个管理岗位,建立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季报告工作机制,从食品原料采购、食品生产各环节控制、出厂检验、标签管理等方面对企业质量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要求各校方应做好自查自纠工作,建立问题台账,严格把控大宗食品的质量安全关,完成对不合格食品原料的清零、清库,以及设备设施的清洗消毒保洁等“三清”工作,做到全覆盖无遗漏。
创新监管手段,提升监管效能。该区依托“互联网+明厨亮灶”可视化监管系统,将辖区内学校食堂视频信号接入区监管平台,市场监管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通过平台对学校食堂关键部位和加工制作过程以全程“视频直播”的形式实时监控。逐步通过网站专区(页)、扫码、APP等形式有序向社会开放,实现对校园食品安全“互联网+”的全方位监管,构建部门监管、学校主体、公众参与的校园食品安全新型共治模式。
开展交叉互查,提升工作质效。大通区与八公山区开展校园食品安全交叉互查,围绕“全面开展大排查”“深入开展大整治”“扎实开展大落实”等重点任务落实情况进行检查,重点查看学校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落实及索证索票、操作间加工、清洗消毒、食品留样等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督促立即整改到位,形成工作闭环。通过交叉检查,两区相互学习借鉴先进管理经验,共同筑牢食品安全网。
通讯员 孙静杉 记者 朱庆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