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

首页>地方频道>淮南

心系“国之大者”!寿县5000亩“救灾秧”千里驰援黄山

自7月1日寿县供销社捐赠的首批990亩秧苗运抵休宁县渭桥乡和溪口镇,截至目前,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爱心秧苗”陆续运抵黄山市屯溪、祁门、黟县等地,总计180万盘5000亩,及时帮助汛期受灾群众开展生产自救。这些秧苗基本覆盖黄山灾区绝收地块,为黄山市稳定粮食生产面积、恢复农业生产秩序提供有力支持。

5000亩秧苗全部出自寿县供销社迎河为农服务中心救灾秧基地。正是因为有救灾秧基地的强力保障,淮南市供销社、寿县供销社开展的这次秧苗救灾行动才能够做到反应迅速、措施得力,不仅解决了正值夏种时节黄山灾区的“燃眉之急”,也给受灾农民送去了新的希望。

千里驰援送秧苗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6月19日入梅以来,黄山市持续性强降雨造成的农作物受灾严重的灾情牵动着“以农为本”的淮南市供销社系统的心。寿县供销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廖先卫第一时间联系淮南市供销社、黄山市供销社积极组织救灾活动,迎河救灾秧基地负责人顾军决定由个人免费向黄山受灾地区捐赠水稻秧苗。

6月22日,淮南市供销社向黄山市供销社发函,表示可向黄山市供销社无偿提供3万亩育秧苗,并承担全部运费,且这些育秧苗都是经过精心培育、生长势旺的优良品种,具有较高的抗病性和适应性。

为了水稻秧苗的成活率,6月30日寿县降雨刚停,寿县供销社就组织20多人进行起秧装车作业,直至深夜12点紧急完成了首批990亩秧苗的装车,隔日早晨4点便驶向休宁。

7月1日上午,秧苗在运抵渭桥乡上演村种粮大户方秀全的水稻基地后,近十名村民就冒雨卸车运苗,插秧机也在田中忙活起来。“300亩需要补种,但是持续降雨让育苗工作无法进行,淮南市的爱心善举真是为我们粮食种植户送来了‘及时雨’!”据方秀全介绍,这批秧苗的及时送达,不仅为他减少了大约6万元的育秧成本,更助他赶上了水稻种植的农时。

百亩基地育秧苗

走进寿县供销社迎河为农服务中心救灾秧基地,104亩土地被一盘盘长势良好的稻秧覆盖。车间里,各种农机具、有机肥分列排开,两条育秧生产线正在工作中。上盘、播种等环节实现全程机械化,生产一个机插水稻秧苗盘只需要十几秒钟。在流水线的最后,灵活的机械臂将水稻秧苗托盘叠放起来,大幅节省了人工,缩短了育秧时间,提高了播种质量和出苗率。

这是寿县供销社与基地合作,由寿县供销商业有限公司于2023年12月投入80万元引进的两条先进育秧生产线。工厂化育秧极大提升了育秧水平和能力,现在基地每年育秧规模由3万亩提高至10万亩。

农业生产如遇恶劣天气,很容易造成灾害和损失。迎河为农服务中心救灾秧基地建立于2018年,自成立之初,就把救灾秧苗生产作为大事要事,基地以生产有机肥和救灾秧为中心特色,拥有较强的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

2023年河南省信阳、固始等地受灾,迎河为农服务中心救灾秧基地按成本价为灾区送去了约2.8万亩秧苗,为受灾农民解决了缺秧难题。

育秧基地还做到了“变废为宝、点土成金”。基地在育秧中使用有机肥,每年生产这些肥料需利用10万吨畜禽粪便、20万吨草木灰和3万吨秸秆,培育出的秧苗高产优质,颇受农户欢迎。

“姓农”供销保秧苗

淮南“爱心秧苗”成功驰援黄山灾区,得益于寿县供销社系统为农服务能力的显著提升。 2023年6月,中华全国供销社合作总社在全国选定31个(市、区)开展“绿色农资”升级行动试点,作为产粮大县的寿县成为安徽省唯一入围试点县,这为寿县供销社充分发挥农资流通主力军作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聚焦为农服务主责主业,寿县供销社整合资源、汇集优势,通过10个基层社与24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合作开展“双社联动”,在农资“集采集配”、农业社会化服务、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大胆实践探索,让农民朋友真切感受到:“供销社又回来了。”

利用合作村约30万亩的耕地资源,与农资供应商进行谈判,成功将种子、肥料的价格降低了20%以上,农药价格更是降低了50%以上。一袋复合肥由170元降到了130元,一斤杂交水稻由30元降到26元左右,据初步估算,农户每亩每季的投入减少了50元以上。

此次捐赠秧苗的迎河救灾秧基地,这一年多来育秧能力大幅提升,离不开寿县供销社系统“绿色农资”升级行动的引领和带动。去年,全县购置4条国内技术顶尖的全自动育秧生产线,其中两条配置到迎河救灾秧基地,使得基地育秧能力达到一年10万亩。

寿县迎河的“救灾秧”经此一战打响了知名度,收获了美誉度。随着“绿色农资”升级行动的不断深入,在“面向全县、服务全省、支持全国”的为农情怀下,迎河救灾秧基地的“爱心秧苗”将在未来源源不断地送达更多需要它的地方。

记者 周 玲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064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