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赶到滁州市全椒县马厂镇东北部,探访该县9个脱贫出列贫困村之一的三合村,准备实地了解这个村脱贫攻坚的成果。然而令人十分意外的是,在这年关将至本该家家户户在家张罗的时节,记者竟一个脱贫户也没能见到面。这是怎么回事呢?
脱贫户都哪儿去了?
1月29日上午,记者走进三合村。听说记者来采访脱贫攻坚,村党总支书记杨义霞从外面赶了回来,见面就说:“年底事情多,人恐怕不好找。”
果然,无论杨义霞本人联系,还是安排其他村干部寻找,结果都是“无功而返”。要么是电话没人接,或者是电话通了“家里没人,回不来”,还有贫困户戏称:“我在外干活,一天100多块钱,回去了,钱谁付?”
“都快年关了,脱贫户都在忙些什么?”记者问。“种植、养殖户,趁着年底卖菜卖鸡鸭;有手艺的,做些瓦匠、木工活;身体残疾的,做护林员、秸秆禁烧巡查员等等。村民干劲大,都不愿闲着。”杨义霞说。
几经周转,记者电话联系上60岁的脱贫户张成德,此刻他正在集镇上卖鸡。“前些年养过猪,今年养了200只鸡,抽空打些临时工,一年收入有5万多元,”张成德乐呵呵地说,“国家扶贫政策好,我们脱贫户也不能偷懒。”
杨义霞和张成德给的答案,一下子解开了记者心中的疑惑。“扶贫先扶志”,三合村正是通过不遗余力地开展脱贫攻坚宣传,千方百计提升大家的思想认知,促使他们从心底产生脱贫致富的志向,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绿水青山正变成金山银山
在风景秀丽的三合村采访,记者走的大都是崎岖蜿蜒的山路。“我们村的耕地面积4686亩,山林面积却有9980亩。”杨义霞说。正因为山林资源丰富,“靠山吃山”成为这个村今后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三合村之前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6户,其中25户种植薄壳山核桃。
三合村上杨组一片150亩的山头上,是2019年建设好的薄壳山核桃林子。大大小小的一堆堆猪粪,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一棵树20斤有机肥,年前就要施到土里,确保树木来年的长势。”杨义霞笑着告诉记者,“三五年之后,平均一棵树结果20斤,市场价保底15元一斤,每棵树收入300元。这里有1500棵树,就能收入45万元。”
2020年,滁州军分区还投资100万元,在三合村开辟100亩山地,种植薄壳山核桃800株,林下套种红叶石楠球20000株。该项目优先安排贫困人员就业,引领村民产业致富,发展生态观光旅游,壮大村集体经济,改善生态环境。
如今的三合村,通过大力发展林业促进扶贫,使得贫困人口发展林业产业的积极性大为提高,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明显,人居环境得以改善,绿水青山正变成金山银山。(全媒体记者 包增光 通讯员 杨旭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