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首次增设“旅游城市布局”专栏,列出“十四五”期间国家突出重点、发挥优势、分类建设的34个旅游枢纽城市、25个重点旅游城市和21个特色旅游地名单,黄山被纳入国家重点旅游城市布局。
黄山因山而得名、以旅游立市,自然风光冠绝天下,徽州文化博大精深,旅游资源闻名世界。“十三五”期间,全市充分发挥旅游、文化、生态等多重优势,旅游发展质量持续提升,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富有成效,文化和旅游影响力显著增强,文化和旅游服务质量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累计接待游客2.87亿人次,接待入境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占全省总量近五成,实现旅游收入2547亿元。
此次黄山等25个入规的重点旅游城市,总体可用“12字”概括其特点,即“定位高、彰五宜、国际范、有内涵”。
——定位高。安徽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支持黄山打造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省“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也指出,将黄山打造成为引领安徽旅游走向国际、实现全省旅游产业国际化发展和建设安徽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的桥头堡。
——彰五宜。即“宜居、宜业、宜学、宜商、宜游”,“十四五”时期,黄山将围绕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推进行动、山水人文保护提升行动、城乡品质提升行动等“十大行动”,旅游城市建设将全面进入精细化、精致化、精彩化、品质化时代。
——国际范。黄山正举全市之力锚定目标,以国际视野和全球眼光推动发展,以黄山和徽州两个顶流IP破冰出圈,倾力打造山水人文、创意创新、开放枢纽、青春活力、美丽幸福“五个之城”,走出一条具有黄山特色的高质量发展的国际化之路。
——有内涵。黄山传统文化厚重,自然生态秀美。错落有致的徽派村落、巧夺天工的徽州传统技艺、名扬四海的徽菜美食……如一颗颗耀眼明珠,闪耀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深邃时空,标注着徽州文化的特有内涵与时代高度。
入选国家重点旅游城市,黄山可以说是实至名归,同样也是重任在肩。新的发展规划下,后疫情时代的黄山旅游业如何重塑与发展?
《规划》提出,构建旅游空间新格局。加强区域旅游品牌和服务整合,支持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黄河文化旅游带、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杭黄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太行山区等旅游发展。
黄山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是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期间重点打造的四条跨区域文化旅游廊道、发展带之一,主要围绕绿色发展、产业协作、互联互通,推动杭州与黄山两地合作。《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建设方案》已于今年1月18日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第四次全体会议上审议通过。黄山市将依托绝佳的自然生态和世界级的文化旅游资源,与杭州市一道重点围绕提质升级文旅产业、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等方面,全力推进文化旅游协作发展,强化黄山、徽州顶流IP作用,构筑世界级文化和旅游协作区;以文旅项目为载体,推动建立文旅新业态新模式,不断丰富文化旅游产品供给;大力发展“旅游+会展”“旅游+康养”“旅游+数字创意”等,多维度撬动旅游业深层价值,拓展文化旅游产业链,加快把黄山建设成为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
为加快推进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建设,黄山市已初步摸排5000万元以上文旅类重点项目75个、涉及总投资超过400亿元、年度投资近60亿元。计划开工建设市域旅游T1线、黄山国际会展中心、东大门综合服务中心等重大项目,大力推进东黄山国际小镇、皖浙1号生态旅游路等项目,切实以项目建设推动黄山文化旅游业提质升级。
《规划》提出,优化旅游城市和旅游目的地布局。建设一批旅游枢纽城市,逐步完善综合交通服务功能,提升对区域旅游的辐射带动作用。支持桂林等地建设世界级旅游城市,打造一批重点旅游城市、特色旅游地。
在黄山市文旅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俊香看来,黄山被纳入《“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国家重点旅游城市布局,充分肯定了黄山在全国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黄山旅游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我们将对照《“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结合黄山实际,让路线图变成施工图,以工程化思维、项目化路径、专业化精神推进。”
张俊香表示,下一步,黄山市文旅局将紧抓此次《规划》契机,围绕文旅产业发展新趋势、新变化、新需求,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按照“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的战略定位,充分发挥黄山市文化、生态、自然、旅游四大叠加优势,加快完善和实施《黄山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黄山市“十四五”数字创意产业实施方案》,全面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坚持守正创新,全域打造一批旅游休闲集聚区。坚持外塑形象,全力争创世界级系列旅游品牌。坚持服务取胜,全业提升国际水准旅游品质。坚持做大宣传,全球推广“创意黄山美在徽州”城市品牌,推动我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