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滁州市市委、市政府始终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工作来抓。特别是3月12日,根据当前疫情防控形势需要,滁州市上下“一盘棋”,各地各部门“齐上阵”,严格落实“四早”“十严”“十抓”“十起来”等各项措施,压实“四方责任”,切实筑起疫情防控“铜墙铁壁”。
强化疫情防控部署。滁州市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会议、指挥部会议等,听取防控工作汇报,就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作出了一系列安排。建立市、县、乡、村四级包保责任体系。市纪委、市效能办等持续强化明察暗访和督查督导,进一步压实“四方责任”。在全省率先制定基层防控“五网四图三治”,建立纵到底、横到边的疫情防控体系网,“挂图作战”、流程上墙、责任上心,充分发挥基层干部群众、网格员、志愿者的作用,确保全覆盖、无死角联防联治,织紧织密疫情防控网底。
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开展社区传播风险排查,将全市1234个城乡社区(村)划分成8574个网格,建立19269名网格员的队伍,1.2万余名社区干部、党员、志愿者投身防控一线。开展风险人员区域协查,对近14天内来自中(高)风险地区的人员信息逐一追踪排查。加强流调溯源队伍建设,成立流调溯源小分队56支,科学判定密切接触者和次密切接触者,合理划分封控区、管控区和防范区,有效遏制疫情社区传播。
严守外部输入关口。对境外来滁人员,一律实行“14+7+7”集中隔离和健康管理等措施。对疫情形势不明朗、存在较高外溢风险地区的来滁人员,一律落实“3+11”健康管理措施。坚持“人物同防”,截至目前已报备进口冷链食品1194起590万公斤,累计排查进口产品69102.9万件(9.5万吨)、涉及集装箱7870个,检测进口产品样本6.3万份,均为阴性。同时,做好从业人员闭环管理和健康监测。
加强隔离规范管理。对照《安徽省集中隔离场所设置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对我市集中隔离点深入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对安保、消杀等人员进行多轮技能培训。强化闭环管理,所有隔离点工作人员均实行集中食宿,连续工作28天,集中隔离14天;工作人员每天2次健康监测,每2天一次核酸检测。规范医疗废弃物处置行为,由专业公司每日上门收集医疗垃圾,及时规范处理。加强备用隔离场所人员、物资储备工作,确保紧急情况时人员、场地、物资迅速到位。强化医疗救治能力。严格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相关要求,确定定点医院,并投入专项资金用于院区改造。严格落实医疗机构书记院长管院感制度,建立院感督导员和常态化院感督查十项制度。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院感零发生。在省卫健委“一单四制”基础上,建立院感防控“十个机制”,进一步加强全市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
完善核酸检测能力建设。制定《滁州市新冠肺炎疫情大规模核酸检测方案(修改版)》。完成核酸检测全流程管理平台建设,已实现从采样、运输、接收、上机、审核、出报告全流程监控,为决策者提供有力数据支撑。全市共有核酸检测专业人员366人,及时进行核酸检测能力培训,进一步增强新冠核酸检测专业能力。市级开展区域核酸检测1次,各县(市、区)均开展实战演练,今年以来开展演练12次,约270万人参与实战演练。
严防重点机构疫情反弹。严格落实学校疫情防控“两案九制”等各项措施,开学时段,各地各校严格落实开学前14天师生员工行程轨迹及健康管理监测,建立健康台账。加大对全市养老福利机构的保障和管理,全市养老机构160个,机构入住老人6652人安全稳定,未出现任何疫情情况。严格落实监所闭环管理制度,制定12条管理规定,实行“双保险”,在隔离前和隔离期满后,分别进行两次核酸检测,确认安全后方可上岗。建立约谈机制和全市监所防疫“日报告”制度。滁州市市民(辅)警、工勤人员每周开展一次核酸检测,疫苗接种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