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

首页>地方频道>滁州>要闻

滁州:同谱双拥曲 共续鱼水情

  军歌嘹亮军旗扬,鱼水相拥情谊长。

  日前,在安徽省双拥模范城(县)命名暨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上,滁州市双拥工作再传捷报,以全省第一的优异成绩实现全省双拥模范城“九连冠”。

  滁州,作为皖东革命老区,同时也是安徽省实兵驻扎和演训部队最多的城市,拥有着光荣的双拥传统。一直以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强军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拥工作的重要论述,聚力建机制、强保障、促发展,积极构建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大拥军工作格局,持续推动全市双拥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优化顶层设计,健全体系夯实基础

  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双拥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持续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组建市、县、乡镇、村(社区)四级双拥机构,出台《滁州市双拥模范单位创建命名考核办法》《退役军人政策落实与双拥奖挂钩办法》等政策文件,从制度层面压实工作责任,兑现奖惩激励。

  在助力部队建设上,精准匹配“供给侧”和“需求侧”,通过建立急事直联互通、大事定期沟通、难事随时会商的需求提报机制,集中研究部署一批、优先推进一批、对口协商办理一批的精准处理机制,逐一交付、限时办结、闭环监督的过程控制机制,着力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服务保障体系。

  强化拥军保障,聚焦服务备战打仗

  部队的事,就是地方的事。关心国防、支持国防、建设国防,全力服务国防、全力服务军队,历来是滁州市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以及滁州军民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

  为了部队的全面建设,我市主动问需部队,出资6.8亿元建设3条共112公里部队进出道路和国防公路,方便部队出行。建立市、县、乡镇三级联动支训机制,保障部队遂行任务。协调各部门对部队实施精准慰问,市直党政机关慰问驻滁部队1200万元生活建设物资。

  驻滁部队和驻训部队反映驻训点官兵出行难、吃水难的问题,我市立即协调市县财政资金1100余万元购置车辆、铺设管道,开通3条官兵免费公交专线,建成24公里直通营区自来水管道。

  推动出台各类激励措施,激发参军入伍热情,为部队提供优质兵员。截至目前,全市共为应征入伍专科、本科、硕士毕业生一次性奖励3614.2万元,对立功受奖现役军人家庭发放821.6万元奖励。我市征兵工作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倾力优抚优待,顶格保障温暖人心

  全面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坚持在拓宽“后路”、巩固“后院”、扶持“后代”上下功夫,这始终是市委、市政府的“上心事、特办事”。

  ——做好就业安置。216名军转干部全部安置公务员岗位,483名退役士兵全部进事业单位和优质国有企业,开发5360个退役军人专项岗位;举办退役军人和随军家属专场招聘会146场,达成就业意向5272人;推出“军誉贷”“召必回”“拥军贷”等退役军人专属金融产品,为军属和退役军人提供创业贷款9000万元。

  ——保障后院后代。出台《滁州市助力随军家属就业实施方案》,解决随军家属调动和未就业安置75名,发放未就业生活补助320余万元。每年开展“百个支部帮扶百户困难军人家庭”活动,帮扶120余万元,广泛开展“情系边海防官兵”拥军优属活动送关怀、送健康,慰问40余万元款物。出台《滁州市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实施细则》,安排近500名现役军人子女自由择校。

  ——推动社会化拥军。试点推行“双拥+”拥军联盟平台,首批近500家商超、影院等挂牌“拥军示范店”,近50家酒店设立军人军属免费入住的“军人驿站”,为军人军属提供优惠服务。

  聚焦为民兴利,拥政爱民鱼水情深

  驻守一方、稳定一方、造福一方。

  从支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到乡村振兴一线,从抢险救灾到防汛抗旱,总能看到人民子弟兵冲锋在前的身影。人民子弟兵视人民如父母,把驻地当故乡,共同凝聚地方支持部队建设、部队支持地方发展的强大合力。

  在支持地方发展上,驻滁部队经常性组织官兵赴就近村庄清整卫生、义务巡诊、慰问老人等活动;积极开展“情牵贫困学子,爱心助学圆梦”活动,发动官兵为留守儿童捐助80万元购买学习用品和书籍,帮扶家庭困难学生450名共45.5万元。义务献血约74.5万毫升,义务诊治群众5000余人次。

  在参与乡村振兴上,驻滁部队投入和协调资金1082万元扶持重点产业、发展养殖项目,投入200余万元修建大桥、安装光伏发电设备等,修建23公里道路和4条水库渠道。

  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上,驻滁部队建立健全各类方案预案,共出动车辆6700余台次,出动官兵4000人次参加除冰扫雪、森林灭火等急难险重任务,3万余人次参加抗洪抢险、担任城市武装巡逻任务、参与扫黑除恶行动等。

  时代变迁,变不了拳拳拥军爱民之心;岁月更迭,掩不住浓浓鱼水深情。我市将不断增强双拥创建活动的吸引力、创新力和生命力,进一步厚植双拥情怀,让双拥光荣传统薪火相传。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7958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