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

首页>地方频道>滁州>要闻

“滁州现象”的启示

  距离南京仅60多公里的滁州,已成为近一年来长三角乃至全国光伏业的“明星城市”。

  2022中国光伏行业年度大会暨(滁州)光伏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期间,16个光伏制造项目签约落户滁州,总投资达1017亿元。这不过是“冰山一角”。去年年底以来,滁州市共新签约、新开工、新投产亿元以上光伏业项目95个,总投资额3231亿元。据统计,去年全球光伏组件出货量前十位的企业中,已有6家在滁州落户。

  据滁州市发改委提供的数字,今年1至10月,该市光伏业产值达688亿元,同比增长126%,预计全年将突破800亿元,明年有可能超千亿元。这座在新能源产业圈曾少有存在感的皖东小城,如今光伏制造业的体量已超越了江苏泰州、浙江金华和衢州等起步更早的城市,悄然接近了长三角地区新能源产业的龙头城市——江苏盐城。后者同期的光伏业产值是890.6亿元。短短两三年间滁州光伏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舞台边缘到中央,变化巨大,堪称“滁州现象”。

  当地政府部门对此颇感振奋与自豪。其最新的概括是:滁州正向“世界光伏之都”迈进。据悉,这一宏伟目标最初由安徽省省长王清宪提出,体现出安徽对滁州光伏制造业的信心和期待。这种提法的背后所透露出的对于光伏业的长期有力支持,得到了国内光伏业不少企业家和专家的认可甚至赞许。

  光伏业的“滁州现象”

  去年下半年至今,光伏“滁州板块”进入高速上升通道,异军突起。目前,滁州全市共有光伏企业近60家,产值超百亿元企业3家,光伏业的产能和产值均占据了安徽省的半壁江山,并成为全国的“光伏制造业重镇”。如今该市已培育出千亿光伏产业群,覆盖了从石英砂、光伏玻璃、光伏电池组件到逆变器、边框胶膜、光伏电站等的完整产业链,部分滁州光伏制造企业的技术水平已全球领先。

  据滁州市发改委透露,包括2022中国光伏大会签约项目在内,该市近期还将引进光伏企业30余家,总投资额超2000亿元,其中超百亿元项目4个;新投产企业20余家,总投资额超1000亿元,其中产值超百亿元企业6家。该市的最新目标是力争到2025年全市光伏电池产能100GW、光伏组件产能150GW、光伏玻璃产能800万吨,光伏业总产值3000亿元。据记者了解,“十四五”期间,滁州市力争工业经济总量超过7000亿元,实现翻一番。其中,以光伏为主体的新能源产业无疑将担当主导产业的重任。

  滁州光伏业进入高速上升通道的起点是2018年。当年,首家光伏业龙头企业隆基乐叶投资滁州,投建了年产13GW组件项目。自此,龙头企业相继落户,上下游企业纷至沓来。短短4年时间里,滁州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吸引光伏企业们的是什么?

  资源当然是一个重要因素。滁州市凤阳县是著名的“石英之乡”,丰富的石英砂资源覆盖面积达80平方公里,远景储量在100亿吨以上,其中二氧化硅含量达99%以上,储量、品位和开采价值均居全国第一位。

  更重要的是政府的观念和思路。滁州将光伏产业摆在全市八大产业链“领军”位置,市委主要负责人担任光伏产业链链长,对这一产业的支持力度可见一斑。当地政府部门的自我总结是:头部企业迅速集聚,集群效应越来越强。从培育光伏业之初,滁州市便注重市场逻辑、资本力量、平台思维,推动产业从“点状”到“块状”、从“零散”到“链式”地发展。集中力量引进细分产业链的龙头企业和项目,是滁州能够迅速形成高能级产业链的一条重要经验。迄今,该市已引进了一系列龙头,如:光伏玻璃业的福莱特、亚玛顿、南玻,电池业的正泰、中润等,组件业的隆基、晶科、东方日升,辅材业的福斯特、阳光电源。据悉,全球光伏20强企业已有9家落户滁州。

  此外,滁州还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构建良好产业生态。合作共建贝克勒尔光伏研究院、高效光伏产研院、先进光伏电池研究中心等一批研发机构,建成各类创新研发平台7个。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构建起硅片、光伏玻璃、电池、组件、逆变器、边框、胶膜、背板等细分产业链。成功组建总规模100亿元的国调战新基金和15亿元的皖能碳中和产业并购基金,累计设立产业类基金44只、总规模466亿元。新增光伏A股上市企业1家,重点培育拟上市光伏企业4家。为光伏企业授信额度90亿元,24个企业获得贷款45亿元。新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近百人,设立光伏领域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家、市级博士创新工作站7家。

  2022中国光伏行业年度大会上,王清宪表示,以“滁州板块”为代表的光伏业“安徽板块”迅速崛起,一个关键因素是安徽将促进皖北地区光伏业发展摆在了重要位置,突出先进制造这个核心,努力实现从新能源技术创新、生产制造到推广应用的整体跃进,打造在国内国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光伏产业生态集群。

  参加大会的众多企业家代表认为,安徽地处长三角,邻近经济发达、新能源产业基础雄厚、新能源应用市场广阔的苏浙沪,具有资源条件较好、应用场景丰富、市场腹地广阔等优势。近几年之所以能够成为新的光伏业高地,与此密切相关。滁州则是安徽省面向苏浙沪的最东端“桥头堡”,得天时地利之先,其相对低成本的土地、劳动力资源吸引了大批长三角光伏龙头企业,这是产业梯次转移的规律使然。

  对苏中、苏北城市的启示何在?

  实际上,在长三角地区,泰州、盐城、金华、衢州等地光伏业的起步早于滁州,产业规模、竞争力一度也居全国城市前列。然而,目前除了盐城之外,其他城市的光伏产业链、产业集群与滁州相比,不仅体量较小,潜力也不及。

  泰州是苏中老牌工业城,盐城是苏北新兴工业城,制造业基础不弱。其与苏锡常等全国光伏业中心城市的距离并不远于滁州,甚至更近一些。为何近几年这两座城市的光伏业发展速度放缓,行业吸引力下滑,地位不及新崛起的滁州?答案或许并不复杂。

  江苏省光伏产业协会秘书长范国远坦言,不少龙头光伏企业从苏南“迁徙”苏中、苏北、浙北、安徽,很重要的因素之一是苏南城市正面向国际前沿更换“产业赛道”,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更高附加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当地政府大力扶持的新方向。相比而言,利润空间较小、门槛不那么高的光伏业,自然不再受到重视。此外,苏南作为国内经济最发达区域,资源容量日益紧张,也是重要原因。滁州能够成为光伏企业的青睐之地,关键之一也正是较大的资源容量和发展空间。范国远透露,目前苏南的工业用地租金起步至少每亩百万元,苏北也在几十万元,滁州只有十几万元。加上地方政府的优惠政策,往往价格更低,这当然吸引了大批企业。如今新建光伏电池组件制造项目通常10GW起步,投资额巨大,成本的节约是核心问题。

  苏中、苏北城市的光伏业仍在继续发展。今年1月至10月,盐城光伏产业链开票销售890.6亿元,同比增长148.99%。截至10月底,全市硅片、组件产能同比增加130%、62.82%,预计2022年年底产能可达54GW、71GW。预计全年超百亿企业4家。协鑫大尺寸切片、阿特斯5GW电池、小牛自动化设备等一大批光伏龙头装备制造企业竣工投产,产业链今年已完成投资93.07亿元,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8个。据了解,该市规划“十四五”期间实现电池150GW、组件100GW的千亿级光伏产业规模。

  截至6月底,泰州市海陵区光伏电池产能10GW,组件产能17GW,光伏产业链上企业开票销售达150亿元,产业链覆盖率超98%,基本实现了光伏电池产业链全覆盖。除了第一代单晶硅太阳能电池企业隆基股份、一道新能源,第二代铜铟镓硒(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锦能新能源等企业也相继落户。此外,还正在引导创新型企业研制钙钛矿电池。海陵区的目标是着力打造“太阳城”,力争3年之后光伏电池产能超10GW、组件产能超20GW、光伏发电装机达300MW,光伏全产业链规模达400亿元。

  某种角度看,苏中、苏北发展光伏业乃至新能源产业依然具有独特优势。譬如,盐城市正在省政府支持下大力建设绿色能源之城,加快推进光伏产业集群化发展,积极探索“风光火气氢”一体化开发,为长三角能源供应保障和能源结构转型提供坚实支撑。又如,宿迁市的土地与劳动力资源丰富,与苏南之间的交通基础设施日益完备,相比滁州等安徽城市,发展光伏业的资源条件并不落后。专家指出,如何看待光伏业的“低附加值”,如何认识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律,如何把握区域优势条件引导新兴产业可持续发展,这既是“滁州现象”带来的启示,也是苏中、苏北地方政府和产业界所必须思考的。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245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