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传媒记者罗家辉
每个垃圾桶都有唯一的电子“身份证”,发现垃圾混装,就可以轻松追溯源头;系统自动感应,重量直接记录至平台,无需人工操作……由台州医院信息中心和医学工程服务部联合开发的生活垃圾分类追溯系统实现了垃圾分类“数治化”,一场垃圾分类数字革命在这悄然兴起。
每天,这些带有电子“身份证”的垃圾桶会运送至台州医院住院大楼地下室称重点。无需人工干预,系统自动感应并记录下每桶垃圾的重量。兼职的垃圾分类督导员会对垃圾进行目视检查,通过“红黄绿”评估系统,自动将分类准确性结果反馈至对应的部门和垃圾桶。
这些带有电子“身份证”的垃圾桶,不仅能指导员工进行精准分类投放,还能有效解决混装混运的问题。
此外,该系统兼顾了信息维护、报表等功能,还可以对每个垃圾桶的投放时间、净重、科室、责任人等进行个性化设置。
在过去,由于缺乏分类意识,垃圾往往混杂在一起,导致垃圾总重增加。但随着启用垃圾分类追溯系统,垃圾分类的成效显著提升,垃圾量大幅减少,从源头上改善了垃圾分类的质量。
“如今,一旦发现有混收混运情况,我们便可根据标签,追溯到具体投放点,分析出责任人、责任科室等信息,从而进行督导整改。每月,我们会对各科室的垃圾产生量进行累计,并与前期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如果某个科室的垃圾量有所增加,我们会深入探究原因,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进行追溯和改进。”台州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垃圾分类追溯系统上线,改变了原先苦于无法对生活垃圾进行计量和分类监控的苦恼,也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信息化管理提供了实践样本。
除了依赖“数治化”管理,垃圾分类的成功实施同样离不开“人治”的积极参与。
医院负责人介绍,医院每个科室都配备了一名垃圾分类督导员,并建立了一个专门的沟通群组。群组内会定期召开会议,发布通知,确保每位成员都能及时了解并学习最新的垃圾分类制度。为了检验学习效果,还会定期举行考试。
医院还实施了继续教育学分制度,以此确保每位员工都能参与到垃圾分类知识的学习中来。这种全员学习的机制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使得每个人都能够将垃圾分类的理念付诸实践。
在临床一线,护士则承担起向患者宣传和解释垃圾分类重要性的任务。医院还发放了宣传资料到各个科室,帮助员工和患者逐步了解并接受垃圾分类的理念。
“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方式,我们致力于在全院范围内推广垃圾分类,希望每一位员工和患者都能成为垃圾分类行动的积极拥护者和实践者。”台州医院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