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电源电芯生产中心内,机械臂正在分选电池。
开栏语
奋发开局,向新发展,成为今年春天的关键词。
赶订单、扩产能、抓研发、拓市场……杭州广大企业积极行动、奋进新局,在热辣滚烫的加油声中,把 “拼”的氛围感拉满。如何向“新”而进,向“实”而立,向“数”而行,勇攀发展新质生产力高峰,勇立高质量发展潮头,即日起,杭州日报推出“在现场——企业一线观察”系列报道,通过记者深入企业一线的采访和观察,展现杭州企业拼经济的新气象、新动作、新探索。
检查生产流程、把控产品细节、盯紧项目交付……农历新年开工不久,南都电源临安生产中心总经理谭建国就忙到“飞起”。
“公司最近又接了几个‘储能大单’,需要赶紧安排生产进度!”3月11日中午11点,身着白色工装、头戴安全帽的谭建国才回到办公室,他指着电脑上的文件说:“这个订单表更新速度非常快,你瞧,我们给阿特拉斯生产的储能一体柜就是最近完成交付的。”谭建国脸上洋溢着笑容。
来到南都电源,记者感受到这里闯劲、拼劲十足:会议室里,销售人员正与海外客户连线,商讨技术难点、优化方案等事宜;生产车间中,包膜机、IPG激光器等自动化机器快速运转,工人们在忙碌地赶订单;研发部办公室里,技术工人在做测试实验……
作为国内较早布局锂电池和储能的企业之一,南都电源在行业内拥有深厚的技术与市场积累。近年来,在全球储能市场快速演变、竞争持续加剧的大背景下,南都电源却逆势布局,扩大储能系统产能。2023年,南都电源出口的锂离子电池等产品同比增长近四成。
忙项目扩生产,储能产品订单量源源不断
初春时节,活力奔涌,数字化工厂里也充满生机。走进南都电源智能工厂,恒温、恒湿、无尘的生产车间里,锂电池电芯生产、装配、集成各个环节正紧张有序地进行。几名身着无尘服的技术工人站在电脑前,时刻关注着智能车间的运行状态。
在包膜工位区,只见AI系统指挥银灰色的机器臂上下摆动,高效进行着自动分选工作,而后一块块锂电池电芯经过“模组堆叠”等工序后,在传送带上被缓缓送出,再完成入箱、激光检测等生产工序。
“这就是春节后我们为澳洲客户赶制的240MWh项目订单。开年以来,不论是出货量还是销售规模都呈稳定增长态势,订单量源源不断。”谭建国说。
随着新型储能赛道竞争愈发激烈,快速交付高质量、规模化的订单,是企业获得市场认可的不二法门。据谭建国介绍,公司在扬州、酒泉投资建设的年产20GWh、4GWh的新项目,都将在今年建成投产。
南都电源多数生产线都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为什么选择在西部城市酒泉布局呢?“市场在哪里,我们就要搬去哪里。”谭建国说,西北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又对新型储能有着旺盛需求,当地还有土地和人力成本优势。“新项目落地投产后,将进一步提升公司储能系统的生产规模,也有助于提高我们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和竞争力。”
稳步扩充产能的同时,南都电源还在客户服务上精准发力。这两年,全球新型储能领域市场发展迅猛,为南都带来了可观的订单增量,客户也对产品交付提出了更高要求。
“欧盟《新电池法》(Regulation (EU) 2023/1542)实施后,规定电池生产者须建立电池护照、提供碳足迹声明和标签等。意大利的一家电力公司客户要求我们按照新规交付产品。”谭建国透露,为了拿到订单,公司组织团队进行了快速响应,“基于公司较早进行了技术升级和低碳转型,目前产品基本能满足新规要求。”
抢机遇抓创新,预装式储能“集装箱”跨洋出海
记者见到南都电源储能研究院院长喻小平的时候,他的办公桌上还放着2月底参加日本国际电池展的工作证。
“从杭州到日本,直到飞机降落前,我都很紧张。这是2024年的第一个大型展会,虽然我们在技术上有领先优势,但也可以看到竞争对手们的产品正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喻小平表示,今年打算更紧密地拜访客户,多进行面对面沟通。
除了能够洞察行业发展趋势,参加展会也是南都电源寻找新机遇、获得新增量的途径之一。“此次参展后,有不少当地的项目开发者和投资商,表达了进一步合作的意向。”南都电源国际营销中心日韩大区负责人朴松哲说。
近年来,为了加速“出海”,南都电源还下大力气进行技术创新。在公司储能车间,记者看到了数十台南都电源生产的预装式液冷磷酸铁锂储能系统,一个个白色储能“集装箱”整齐排列,在完成水浸、曝晒等安全检测后,将统一发往国外。
这款20尺预装式储能“集装箱”是南都电源为了破解海外运输重量限制难题,通过标准化和模块化设计而打造的“拳头产品”。它具有质量轻、可现场并柜等特点,可以破解海外运输重量限制难题。
“这个‘集装箱’在工厂就完成了整套系统的组装、安装和检验检测,到了目的地不用组装,调试后马上就能投入使用。相较于行业内40尺标准集装储能系统单位,这款产品面积能量密度提升84%,还能为客户节省海运费。”喻小平介绍。
眼下,在宁波象山南田岛东南海域,一座座巨大的风机“拔海而起”,它们中的每一座都有43层楼高。这正是浙江省在建的最大海上风电项目——国电象山海上风电场二期工程,如此大规模的海上风电项目,配套储能始终是业内难题。接到海上风电订单后,南都电源技术团队立即开始了技术研发,最终以“一机一储”为定制化解决方案,为56台机组各配置了一套储能系统。系统放置在风电塔架平台上,大大减少了集中式储能所需的用地,征地成本也随之降低。
“从工业储能到新型电力储能,南都电源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产业布局。新的一年,南都电源将深入推进产业链融合,提高自动化水平,在不断优化技术、质量和服务中把‘中国制造’卖到全世界。”喻小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