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来国(左二)与同事探讨养虾技术。 (资料图片)
台传媒记者陈玲玲
“昨天2000斤,今天3000斤,订单不断。”连日来,位于三门县健跳镇凤凰山农场的浙江欧迅水产养殖有限公司里,一筐筐活蹦乱跳的南美白对虾被装上小货车销往宁波、温州等地。
看着出阁的“闺女”,一手将他们拉扯大的超级“虾爸”李来国难掩激动:“2月5日养下去的,3个月时间,从头发丝大小养到现在一斤40尾,真是比养娃还费心。”5月,他们将陆续上市南美白对虾20万斤。
货车渐行渐远,这位85后“虾爸”又钻回养殖车间,监测水质、智能投喂、取样观察……伴着曝气增氧设备的哗哗声,李来国再次沉浸在自己的“对虾王国”里。
热爱驱动,辞去公职“虾”胡闹
今年39岁的李来国,高高瘦瘦,架着一副眼镜,若不是偏黑的肤色和粗糙的双手,很难将其跟海水养殖联系在一起。实际上,原本的他,的确是“坐办公室”的。
2010年,李来国从宁波大学海洋学院硕士毕业,随后顺利考入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
“山东是考公大省,我父母也是国企职员,他们一心希望我端上‘铁饭碗’。”李来国直言,按部就班上了3年的班,2013年,他瞒着父母,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辞去公职去养虾。
这个决定并非心血来潮。
六七岁的时候,李来国就喜欢养鱼养虾,研究“小宠物”的喜好、作息、食物等。别人只能养活个把星期的小金鱼、小虾米,他能养活大半年。课业繁忙的时候,养鱼养虾成了他的解压法宝。
大学时,李来国在山东师范大学就读生物科学,4年的系统学习不仅加深了李来国对海洋生物的喜爱,也更加激发了他的研究兴趣。于是,大学毕业后,他毫不犹豫报考远离家乡的宁波大学海洋学院的研究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3年来,从理论到实践,从实验室到养殖塘,从不善言辞到与养殖户打成一片,李来国走出象牙塔,真正接触到养殖、渔民,蔚蓝的大海成为他梦想的舞台。
技术至上,将擅长的事做到极致
2019年底,在宁波闯荡多年的李来国与三门有了交集——在三门蛇蟠岛开启对虾养殖事业。
为什么选择三门?李来国道出了三方面考虑:一是三门湾区域海水水质好;二是三门营商环境好,县委县政府对海水养殖的支持力度大;三是三门民风淳朴,老百姓勤劳朴实。
“养虾,只有0和1的区别。”李来国说,由于发病快、病程短、传染性强,一旦发生病害,往往整口塘都“翻塘”,“科学预防尤为重要,将一个个可能引发病害的因素提前消灭。”
即便如此,李来国还是遭遇过一夜之间损失大半的局面,而这更加坚定了他防病胜于治病的决心。“发生问题后,我们团队会刨根问底,避免下次再踩同样的坑,病毒更迭很快,我们很难预判,更像是在排雷。”李来国有感而发。
他常说,要将擅长的事做到极致。
每天,大家的生物钟都围绕着虾转:早上6点,取样观察,检测水质,调控水温;晚上睡前,打着手电查看对虾的眼睛、肠道、尾巴、泳姿,就连粪便的形状和颜色也不放过。
在养虾过程中,李来国坚持“富养”理念,“虾宝”的食物是多维多矿的高档饲料,二十几万元一吨的丰年虫,李来国时常买来给“虾宝”们加强营养。
“不能仅把养虾当成一份工作,要把他们当孩子一样照顾。”李来国说。多年下来,他先后获评“中国最具创新力十大养虾人”“中国百大养虾高手”称号,并于2023年当选中国渔业协会对虾分会会长。
招才引智,大学生成“少塘主”
2023年,李来国团队投资6000万元成立浙江欧迅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从事对虾数字化工厂养殖,规划建设养殖车间109个,建成后将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数字化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年产对虾2000吨。目前已建成19个。
这些养殖车间有智能控温、实时在线水质监测、自动排水、自动投饵等数字化物联网设备,水温全年控制在25至30℃之间,加上微生态养殖技术,亩均养殖密度提高15至20倍,年养可达3至4茬,亩均年出虾量超过传统养殖的50倍。
在欧迅,穿梭在各个养殖车间的大多是年轻人。
1996年出生的顾玮玮是其中一位“少塘主”,同样毕业于宁波大学海洋学院,2019年来到三门,跟随李来国从助手开始做起,如今已独挑大梁,负责一个厂区的养殖车间。
由于养殖业不断趋向智慧化、设施化,李来国入行后就一路物色科班出身的技术人才,目前养殖团队已达16人,8位本科生、8位研究生。李来国十分注重技术人才的引进、培养,2023年,公司产值达2000万元,团队人均贡献超100万元。
为帮助周边养殖户,他们还在蛇蟠岛设立养殖技术服务中心,为养殖户提供免费检测水质和虾蟹疾病的服务,并提供解决方案,累计服务3000余人次,为养殖户挽回经济损失上千万元。
“我们还通过内设三级标苗池,为养殖户提供1月龄的‘少年苗’,帮助传统塘养虾苗存活率从40%提升至80%以上,带动全县500余户养虾户亩均增收2000余元。”李来国说。
如今,养虾行业也越来越卷。但李来国坚信,只有招才引智、科学养殖,才能保证稳定、可控、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