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首页>地方频道>南京>要闻

“国家级”信通成果转化平台落子紫金山科技城 “全国首屈一指示范区”这样建

奔赴北京等地开展对接活动,与18所高校初步达成合作意向;紫金山实验室首个“拨投结合转化项目”落地;清华大学集成电路研究所张春团队落地数模转化芯片项目,目前项目公司正式注册成立……近日,记者从紫金山科技城获悉,全国高校信息通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以下简称“信通江苏中心”)建设捷报频传。

9月14日,教育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建首个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以南京、苏州为核心承载区,首批确定生物医药、信息通信、先进材料三大产业方向。其中,信通江苏中心落户位于江宁区的紫金山科技城。

官方发布的区域中心建设任务显示,中心将搭建开放共享的“一站式”“全链条”公共转化平台,力争通过5年左右努力,打造成为产业应用场景丰富、创新活力活跃、转化机制畅通、创新生态开放的全国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先行示范区,目标直指“全国首屈一指”。信通江苏中心建设进展情况如何?其怎样依托自身优势,在现有平台资源基础上新建公共转化平台,推动高校与企业“双向奔赴”、高等教育与区域发展深度融合?近日,记者走进紫金山科技城探访。

首批共建高校超七成达成合作意向

“一周前我们就已完成首批25所共建高校的拜访对接,目前已有18所高校初步达成合作意向,占比超七成。”信通江苏中心高校对接组常丹丹介绍,中心落户紫金山科技城后,建设工作迅速开展,成立东北、华中、西北等6大高校对接“突击队”,面向共建高校沟通对接形成合作协议意见以及成果清单、平台需求清单和科教资源清单等,共收集54项平台建设需求。

在高校对接组办公室,记者看到了打印出的各高校需求清单:北京邮电大学建议结合学科特色细化产业应用场景、鼓励教师异地创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建议服务平台应充分发挥开放、共享的价值,需要高素养的职业经理人队伍,而不是设备、仪器的简单共享……

“现在我们要将各高校的需求汇总梳理,做到‘一校一档’,为后面的项目转化做准备。”常丹丹表示,信通江苏中心选择落户紫金山科技城,意味着这里具备创新要素集聚、产业基础扎实、资本市场活跃、战略作用突出等优势,“初期与大部分高校达成合作意向,是各高校对中心的认可,也是对承载地的认可。”

在43平方公里紫金山科技城内,信通江苏中心地处环紫金山科创带腹地、环东大知识创新圈核心,圈层优势明显、创新资源集聚——

这里创新策源支撑强劲:拥有移动通信和毫米波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投用6G综合实验室、微波暗室、毫米波试验网等9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其中紫金山实验室正式进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序列,牵头国家6G总体技术研究项目。

这里转化平台承载有力:已建成信息通信领域全国唯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未来网络基础设施),承担国家发改委“东数西算”二期工程安全新总线项目、全国首个6G概念验证中心外场环境、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中试平台。

这里科教资源家底丰厚:拥有信息通信领域院士23名,硕士及副高以上人才2.2万名,优秀人才7万名;在光子太赫兹通信、无蜂窝移动通信、毫米波相控阵芯片、确定性网络等创新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关键指标创造多项“全球第一”。

这里产业创新活力迸发:聚焦空天经济、先进通信、未来网络、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已集聚高新技术企业253家、规上企业11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68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50家、瞪羚与独角兽企业33家,自主培育上市公司12家,工业产值规模超48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额达54.09亿元。

“建设信通江苏中心,我们有底气也有信心。”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承载地正以“江宁开发区—北大科技园”“紫金山实验室—北京邮电大学”“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清华大学”等京津冀高校现有良好合作关系的高校为切入点,从紧从快从实推进中心建设,推动更多高校高质量科研技术落地生根、结出硕果。

打造全国首屈一指的成果转化示范区

10月25日,在北京举办的江苏人才“四对接”(高校毕业生、高层次人才、高质量项目、高价值资本)南京专场活动上,信通江苏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全力以赴把中心打造成为“全国首屈一指的高校原始创新集聚地、成果转化示范区”。

打造新的示范区首先要建立全流程一体化工作服务机制,确保重点项目顺利转化、重大改革落地生效。记者了解到,该地已明确紫金山科技城作为信通江苏中心承建主体,联合紫金山实验室、紫金山集团、东南大学等单位,共同建设运营。同时设置综合协调组、团队建设组、平台建设运维组、成果转化组、要素保障组5个专项工作组以及平台建设专家团队、技术经理人等组成建设团队开展建设工作。

校企“出题”,中心“答题”。搭建开放共享的“一站式”“全链条”“国际领先”公共转化平台,助力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让更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如何布局是关键。

平台建设运维组刘海涛介绍,信通江苏中心总规划占地面积0.5平方公里、载体18.7万平方米,其中转化平台10.7万平方米,孵化项目承载8万平方米。同时,围绕“设备最先进、链条最完备、聚集度最高、开放并共享”原则,将建立“5+N+1”个平台。

据了解,“5”代表基础设施类平台、概念验证平台和精密加工平台等在内的5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可提供信息通信领域的基础试验环境、对成熟技术进行真实环境概念验证、工程化样机制造及产品级核心指标性能测试等成果转化所需的全流程高精尖设备仪器,可满足共建高校的共性需求;“N”是与高校共建的N个产业化中小试平台和生产制造基地,满足共建高校个性化需求及领军企业产业化需求;“1”代表1个“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集对外信息发布及展示于一体,是信息通信江苏中心与各高校沟通的“窗口”。

刘海涛强调,“共享”“共建”“一站式”“全链条”“国际领先”是平台建设的关键词,平台建成后可充分满足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电子信息、未来网络等信息通信领域及智能制造、航空航天、先进轨道交通等高端装备相关未来领域成果落地转化检测及验证需求。

面向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建设国际领先的技术支撑平台,不仅能解决高校科技成果与产业需求脱节“不能转”、科技成果成熟度不高“不好转”、产业化能力不足“不会转”、重视程度不够“不愿转”、现有制度瓶颈“不敢转”等问题,还能贯通信息通信领域科技成果“发现、归集、验证、转化、应用”全链条,全力推动全国信息通信领域高校科技成果加速集聚、转移转化。

搭建“直通车”推动校企“双向奔赴”

上月,5G高精度室内定位项目通过信通江苏中心实现转化,可以面向行业级客户提供5G室内高精度定位解决方案;清华大学集成电路研究所张春团队落地数模转化芯片项目,在信通江苏中心助力下,正式注册成立江苏常半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紫金山实验室普适通信研究中心主任黄永明介绍,信通江苏中心已围绕紫金山实验室普适通信研究中心的10多项科研成果开展系统对接,梳理出多项待转化成果。

近年来,高校牵头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的比例长期保持在70%左右。虽然科研成果突出,但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面临着外部渠道不畅、缺少应用场景、资金不足等难题,转化效率大打折扣。

高校是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也是科技成果的“富矿”。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尤肖虎认为,科技成果转化需要高校和企业“双向奔赴”。区域中心的建设,为促进高校技术和企业需求对接搭建了双向“直通车”,必将有力推动校企科研合作,有力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看来,区域中心通过政府—大学—产业相互作用,将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集中在同一组织框架中,将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优质集成的平台和便捷高效的专业服务。

科技成果转化是连接科研和生产的重要桥梁,也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环节。为此,信通江苏中心还将采取一系列保障措施助力校企成果落地:设立“2只天使基金”和“拨投结合”资金池,用20亿元的真金白银为企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每年拿出不少于1万平方米载体,打造5个概念验证中心与中小试基地;力争用3年时间组建一支不少于200人的技术经理人团队,助力科研人员寻找最佳“合作伙伴”、组建最优“创业团队”……

“我们将用一个平台集聚一流高校的顶尖成果,推动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让越来越多的科研成果在南京落地转化,为南京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注入新动能。”信通江苏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919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