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黄山,时间不是问题,距离不是问题;
去黄山,不需要理由,不需要借口。
所有的人都会原谅你的不辞而别,因为你去黄山了;
所有的人都会默默地祝福你的行程,因为你去黄山了
――作者题记
出色的组织者,出色的团队,出色的行程,出色的目的地。也许是老天爷嫉妒我们的出色,阴沉个脸老大不乐意;天空阴云密布,地上雾幔低垂,一幅山雨欲来的面目。纵然,也挡不住车厢里的灿烂阳光,笑话喧腾。大巴车仿佛洞晓乘客们的心境,跨长桥、钻山洞,一路飞驰,向南、向南,终于一头扑进雾腾腾水盈盈盛妆出迎的皖南五月天。
由黄山区旅游委员会与安徽旅游在线共同承办的“渐行渐美”黄山区2014年摄影·微博·微信·游记大赛暨首届亲水旅游嘉年华的第一站是黄山区永丰乡岭下村。太平湖畔,丛山之中,一幅水墨小品悠然展开。粉墙黛瓦的民居依山势而建,错落有致,四面青山拱卫,绿树黄花点缀;一条宽宽的山涧从弥漫着云雾的山迤逦而下,溪水清澈浅洄,河床精细的砂子在天光映衬下闪烁如金粒。涧水穿村而过,像是一条金镶玉的彩带轻轻地缠系在小村的腰间,听不见机器马达声,人们的交谈和咳嗽也压低了声频音幅;连平常吵翻天的手机也知趣的闭嘴了。只有时不时的棒槌声、鱼儿的戏水声和枝头小鸟天籁般的鸣唱曼妙入耳。
体验小村生活的游客悄无声息的漫步其间。
看上去莫过三、四十户人家的小山村,除了一个静,再就一个净,洁净如洗的石径小道,通往每家每户,连接每一条闾巷。两位清雅可人的模特姐妹过来了,高跟鞋轻轻地敲打着青石条,氤氳的雾汽在身体的凹凸处缠绕攀援,美目顾盼间,风情万种。长枪短炮们一时竟呆了,有的指头僵硬一般忘了扣动板机。一阵香风飘过,模特的倩影又飘至村中一处荷花塘。几支鱼杆低垂水中,模特姑娘斜倚雕栏,形容妩媚姿态,任凭镜头温柔的照拂。恍惚间,池中莲花提前开放了,出水芙蓉袅袅娉娉,正与美丽姑娘人面莲花相映红哩!呵!模特姑娘,多少人今夜无眠,你又会潜入多少人的梦乡。
我与作家老丙更多的避开大部队,专拣僻静处寻秘探幽。迎面一座古老建筑,正是近年来声名渐起的苏氏祠堂。比之皖南古村落众多早已名满天下的祠堂,这座久藏深山的苏氏祠堂显得偏小些。恰恰,又与这小村的规模形制相吻合。其实,在旧中国的宗法社会,祠堂不仅仅是召开祭祀大会、商议族内大事的神圣场所,也承载着惩戒叛逆族人的功能。祠堂的巍耸高迈,多了几分威严和威嚇,使人望之惧然;若建造的小巧一些,则使人感到家常和平和,增添几分亲近感。苏氏宗祠虽小却一应俱全。前进门厅为五凤楼式,檐下木构件雕有人物山水、楼台亭阁等图案,雕饰精美;第二进两边墙上绘有山水壁画两幅和朱熹书写的“忠、孝、节、义”四个黑漆大字;第三进寝殿台基前立石栏与两边台阶相接,有青石浮雕栏板七块及八根石狮子望柱。现在祠堂一角增设文物柜厨,成了永丰民间民俗艺术品展厅。
十年前,苏氏祠堂即被列为省文物保护单位,加外还有两处:海宁学舍和希范堂。小小村庄,竟有三处建筑属于省级文保单位,何其荣耀。另外还有一座保存较为完好的元代石屋五福庙,据说为全国仅存。全村共有十八幢明清建筑。
我和老丙继续朝幽深处漫步。不多会来到了海宁学舍。这是一座带阁楼的玲珑小屋,原来是少年苏雪林读书的地方,现在成了苏雪林的纪念馆,陈列着苏雪林著作、书稿、照片等。三、四十年代,苏雪林与冰心、丁玲等一道,被誉为民国五大才女。解放前定居台湾。我清楚的记得,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她在102岁高龄回乡省亲,并乘坐滑杆上了黄山,国内媒体予以广泛报道,回台湾后第二年去世。她曾是鲁迅的崇拜者,鲁迅病逝后,她在言语上对其有不敬之处,受到国人非议。俱往矣!过去了的恩怨早已被岁月的积尘渐掩渐失,是非曲折且让后人评说了。今天,她的音容,她的文字,与她眷恋家乡的魂魄同归故里,一道安息在这风景如画的太平湖畔。后代族人的守护、四面群山的侍卫,八方游人的拜谒,享此哀荣,夫复何求!
苏氏家族代有人才,清代出过户部侍郎和盐运使,民国出过代省长。小村还出过抗法民族英雄等。小小岭下村真可谓之藏龙卧虎、人杰地灵。
中午在距岭下村一箭之地的永丰乡食堂就餐。山珍野味芸荟,色香味撩人胃口。手快的客人立马手机拍下,微信发出,瞬间香飘天下。年轻漂亮的女乡长如数家珍地向大家介绍乡村概况,尤其对岭下村的远景充满信心,对正在展开的“渐行渐美”黄山区的宣传推介活动充满憧憬。我主动地同女乡长合影留念,并送上美好祝福。
永丰乡,岭下村,后会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