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寿县小甸镇的安徽第一面党旗纪念园内,陈列着周恩来和叶挺的两封书信,这两封书信,记录了一位14岁少年在周恩来、叶挺关怀和帮助下,奔赴延安参加革命的真实感人故事。这名少年就是北伐名将曹渊烈士之子曹云屏。
曹渊,安徽寿县小甸集曹家岗人,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军校毕业后,任校本部学兵连党代表,参加两次东征和平定陈、杨叛乱等战斗。因战绩显著,1925年8月,曹渊调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三师九团一营营长。1926年5月,叶挺独立团成立,经叶挺要求,周恩来任命,曹渊担任叶挺独立团第一营营长。北伐战争开始后,曹渊率部先后参加了汀泗桥、贺胜桥等一系列著名战役,出色完成弹药运送、解围、攻城等任务,受到军部传令嘉奖。9月,北伐军攻打武昌,曹渊率一营为突击前锋,全营大部分官兵都写下遗书,誓死攻城。在攻城战斗中,曹渊率部冒着敌人的炮火架起云梯,强行登城,因敌众我寡,大部分将士壮烈牺牲。他见状,紧急书写了一份报告:“团长:天已拂晓,攻城无望,职营伤亡将尽,现存十余人,但革命军人有进无退,如何处理,请指示。曹渊”刚写到最后一个“渊”字,头部中弹,最后一笔失去控制,竖拖了三四寸长。曹渊血染沙场时,年仅24岁。他的牺牲让叶挺痛哭失声。同时,这种不怕牺牲的精神也极大地鼓舞着独立团的全体将士。10月10日,武昌终被攻克。战后,曹渊与牺牲的191名官兵被合葬在武汉洪山公墓。墓前碑坊上横刻“精神不死”四个大字,墓碑中间是烈士们的英名,其中位列第一的就是曹渊烈士。
曹渊牺牲时,他的儿子曹云屏只有两岁。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因家族中大多数人都参加了共产党,为避免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幼小的曹云屏随家人经常东躲西藏,断断续续读完小学,后来因生活困难,无法继续求学。
1938年春,曹云屏的堂兄曹云露从延安学习返回寿县,组建抗日武装,担任中共安徽工委书记。他告诉了曹云屏周恩来在武汉、叶挺在南昌的消息,建议已经14岁的曹云屏直接给周恩来、叶挺写信求助。曹云屏在信中表示要像父亲曹渊一样,投身革命。
叶挺很快就回了信,“云屏贤侄:尔来信已收到,不胜欢慰。尔先父是模范的革命军人,且是我的最好的同志,不幸牺牲殉职於武昌围攻之役,清夜追怀,常为雪涕。今幸读尔来信,恍如见我故友也。尔须我助尔读书费用,我当然应尽力帮助,每年需款多少,及汇款确实地址告知,我自当照办。”并注明了自己的详细通信地址。没几天,周恩来的回信也到了:“令尊曹渊同志为谋国家之独立,人民之解放而英勇牺牲了,这是非常光荣的。我全党同志对曹渊同志这种英勇牺牲精神,表示无限的敬意。”在盛赞曹渊烈士事迹之后,周恩来邀请曹云屏到武汉找他,以便转往延安学习,并随信寄来20元钱作为去武汉的路费。
曹家收到来信后,激动得热泪盈眶。但考虑到曹云屏太小,才14岁,让他一个人出远门不放心,当地党组织根据周恩来指示并征得家庭的支持,就让比他大两岁的堂兄曹云青陪同一起前往武汉。
1938年3月,曹云屏兄弟二人带着周恩来、叶挺的回信,从寿县小甸集出发,一路奔波,于4月底到达武汉八路军办事处,找到周恩来。周恩来非常高兴,就让办事处的同志发给他俩八路军的臂章和护照,亲自给西安八路军办事处的林伯渠写信,介绍曹家兄弟的情况,并细致周到地安排他们去延安学习事宜。临别时,周恩来还特别鼓励他们,到了延安不要怕陌生,党会照顾你们,同志们会照顾你们,去了要努力学习,走革命的路,继承先烈未尽事业。
在周恩来的安排下,曹云屏兄弟二人于5月中旬顺利到达延安,先后就读于陕北公学和延安大学。曹云屏对延安生活印象极为深刻,后来曾回忆说:“当时延安虽然只有几万人,学校却有20多所,我读书的学校,离党中央很近,散步时就可能遇见毛主席,经常看到朱德总司令打篮球。”在延安学习期间,周恩来曾两次到学校看望他们,还让警卫秘书邱南章送去60元边币,叫他们做棉衣,以便度过北方的冬天。
1938年9月,新四军副军长项英从皖南到延安,受叶挺军长委托,专门到学校看望曹云屏兄弟,并带来叶挺给的几十元钱。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曹云屏从延安大学毕业,组织上准备安排他在延安保卫处工作。他请示周恩来,要求到革命最需要的地方去。周恩来同意了他的要求,于是,他背上背包和干粮袋,赶赴东北,在北满的松江、合江地区发动群众、清匪反霸,开展土改、建党、创建东北革命根据地工作。当时东北的土匪势力十分猖獗,打击土匪是他们的首要任务。同志们随时面临着生命危险,很多战友都牺牲了。但曹云屏从来没有后悔过,反而觉得在东北的出生入死最难忘、最能锻炼人。
新中国成立后,曹云屏随解放大军南下,先后任广州市公安局处长、广州市工业局局长、广州市计委主任、市政府秘书长等职。1986年退居二线后,当选广州市顾问委员会副主任。1993年离休,2015年去世。
曹云屏14岁奔赴延安参加革命的故事,在家乡小甸集家喻户晓,人人敬仰。周恩来和叶挺对烈士后代的关心和照顾,既表达了长辈对晚辈的关怀,也包含了对故友曹渊烈士的深情。安徽第一面党旗纪念园陈列的周恩来、叶挺的两封红色书信,吸引着许多青少年前来缅怀英烈事迹,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通讯员 时光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