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

首页>地方频道>黄山>要闻

40年黄山市财政收入增长169倍

  原标题:

  40年我市财政收入增长169倍

  财政支出八成投向民生

  从开全国先河的农村税费改革到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的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改革,从财政收入跨过百亿大关到实现百倍增长,改革开放40年来,黄山市扎实推进依法理财、民主理财、科学理财,为黄山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这是记者从8月22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改革开放40周年财政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的。

  40年来,黄山市财政预算收入和支出规模实现了快速增长。2017年完成财政收入106亿元,是1978年的169倍。县域经济发展加速,到2017年底有5个区县财政收入超过11亿元,市经济开发区财政收入达5.26亿元。近5年累计对上争取各类资金278亿元,争取地方政府债券资金147.4亿元,利用外国政府、国际金融组织贷款7.05亿元,推动农村公路、城市防洪、生态保护、城市基础设施等一大批事关黄山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建设。

  财政支出方面,2017年黄山市完成财政支出186亿元,是1978年的399倍。其中,民生支出152.51亿元,占比80%。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确保对重点领域和项目的支持力度,着力支持五大发展行动,“三大攻坚战”、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部署,在服务发展、保障民生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充分发挥。

  民生工程是持续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按照全省统一部署,黄山市从2007年开始实施民生工程以来,到2017年底,已累计滚动实施了73项民生工程,民生工程投入力度逐年加大,民生保障提标扩面,从最初解决“生活难、上学难、看病难”等突出问题,到涵盖扶贫工作、“三农”工作、创业就业、社会保障、教育文化等热点问题,民生工程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平衡性不断加强。同时,群众受益水平显著提高。据统计,从2007至2017年,民生工程惠及148万城乡群众,人均受益由2007年的363元增长到2017年的4980元,增长了12.72倍,更多群众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群众满意度达95%以上。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关于新安江上下游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批示精神指引下,2011年,黄山市开启了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改革工作。7年来,黄山市按照“保护第一、科学规划、城乡统筹、加快治理、永续利用、富裕百姓”的总体要求,累计投入126亿元,实施了5大类225个项目,扎实推进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改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新安江流域总体水质为优,黄山市地表水水质达标率、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达100%,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探索出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形成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新安江模式”。

  改革是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2000年以来,黄山市以启动农村税费改革为契机,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持续加大“三农”投入,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村税费改革在减轻农民负担、做到少取甚至不取的同时,还推动实施了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以及退耕还林补贴等一系列支持政策。据统计,2005年以来,黄山市通过“一卡通”发放惠农补贴资金67.39亿元,乡村居民人均受益5760元。黄山市各级财政还通过加大投入力度,确保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2015年以来,黄山市累计投入扶贫专项资金共计6.6亿元,实现153个贫困村出列,8万多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由10%以上下降至2%以下。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7342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