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20日,2020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大会在黄山开幕,与会嘉宾围绕“新时代非遗活态传承与创新”的主题,畅谈新时代非遗发展之道,为黄山做好非遗文化保护、推动非遗与文旅深度融合提供了发展方向。
近年来,黄山市全力推进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出台了一系列办法意见,成立市级非遗保护中心,健全四级非遗传承体系;以徽玩之雅、徽工之巧、徽茶之香、徽味之美、徽艺之韵为脉络,建设非遗文创产品展示体验中心,推动非遗产品“五进”活动,打造徽州古城非遗夜市、黎阳in巷非遗购物节等品牌项目,连续举办四届中国非遗大展。“十四五”期间,黄山市将进一步推进非遗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产业精品,延长产业链条,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之路,推动“文旅新融合,黄山再出发”。
11月21日下午,小雨方歇,歙县徽州府衙广场逐渐热闹起来,现场不少非遗传承人正在为晚上的“非遗夜市”做准备。歙县文旅体局负责人叶剑奇告诉记者,今天天气不稳定,不知道晚上会不会下雨,如果不下雨,我们的夜市将正常进行。
“非遗夜市”,是今年在疫情背景下,歙县为加强文化旅游消费,促进夜间经济升级的一大创新举措。这也是安徽省首个以“非遗”为主题的夜市经济。自6月12日开启以来,每周六在徽州府衙广场常态化进行。现场开展非遗表演、工艺展示、产品展销等系列活动,让广大游客与市民可以欣赏非遗产品、品评非遗内涵、游览非遗产地、学习非遗制作以及购买心仪的非遗纪念品,尽享徽州古城的独特夜趣和无穷魅力。
“徽州是一个文化厚重的地方,非遗夜市的开展,让非遗技艺和非遗文化能更直接地参与市场经济和旅游业发展,与游客面对面,从而让非遗文化看得见、摸得着、买得到、更接地气。”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徽墨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歙县老胡开文墨厂负责人周美洪感慨说:徽墨制作技艺自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发展,借助今年的“非遗夜市”,徽墨制作技艺得以更多地向游客展示。正因如此,自夜市开展以来,只要天气允许,自己每周都积极参加。
叶剑奇介绍:夜市开展以来,当地采取政府引导、公司运作的方式,推动非遗夜市经济健康发展。截至目前,共有徽墨、歙砚、徽州三雕、黄山毛峰、黄山贡菊等50余个非遗项目亮相夜市,300余名非遗传承人参加展示展演,吸引各地游客10万余人,销售收入200余万元,间接带动住宿、餐饮、购物等收入近1000万元。
记者了解到,“非遗夜市”只是黄山市各地将“非遗”直观呈现在游客面前的一个缩影。在屯溪老街,10余项国家、省、市级非遗通过旅游与游客“零距离接触”;在徽州区唐模景区,当地通过邀请非遗大师入驻,将非遗文化融入到旅游当中;在黄山区,当地利用各种文化和旅游活动集中展示非遗,通过举办非遗购物节、开展非遗图片展等,让跳竹马、轩辕车会、婆溪河灯等非遗项目成为深受游客欢迎的旅游产品。
“十三五”期间,黄山市大力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加大非遗的保护、开发和利用,非遗融入旅游,收益颇丰。“十四五”期间,黄山市将以传承弘扬徽州文化为目标,紧紧把握文旅融合新要求,深化文化和旅游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两条文化生态发展轴和九个文化遗产密集区,以“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为目标,高起点、高标准建设黄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深入挖掘徽州文化生态资源,推动非遗重点项目(市高新区非遗小镇建设、湖边古村落开发利用夜游经济项目)落成,培育和打造具有示范性、影响力的非遗小镇和村落;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推动徽州传统民俗体验游、徽菜美食文化休闲游、非遗研学游等多种形式的旅游精品线路;聚焦“五徽”品牌,研制和开发具有实用性、创新性的非遗创意产品,让徽州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旅游产品的载体融入现实生活。
“文化旅游,非遗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非遗,让黄山市的旅游业态更丰富、更精彩。”市文旅局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有关工作人员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