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后,卖花渔村的梅花竞相开放,漫山遍野、如锦似霞的梅花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纷至沓来,这个深山小村一时热闹非凡,进村的村道车水马龙,很多游客更是因道路拥堵只能望“村”兴叹。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农历大年初一至初七,前去卖花渔村赏花的游客日均突破8000人,创历史新高。歙县公安、交警、交通、城管、镇村党员干部、志愿者加班加点维护秩序,游客感叹不虚此行。卖花渔村为何如此受欢迎?记者带你一探究竟。
卖花渔村,只卖盆景不打鱼
卖花渔村,是一个光听名字就心生向往的深山小村。
卖花渔村隶属雄村镇,本名洪岭,因村庄四面环山,唯山底一条谷地,不足两米宽的小溪穿村而流,登临山顶鸟瞰全村,村头如鱼嘴,村腰渐宽如鱼肚,村脚如鱼尾。再之,村人多姓洪,喻水体浩淼,鱼得水则活。于是“洪”姓家族遂将鱼字加上“三点水”偏旁,期望“洪”姓家业能如鱼得水。
又因村民自古以盆景为业,故“卖花渔村”名声渐振,远近闻名。一个不打鱼只卖花的千年古村,一个富有诗意的小村依靠传统特色产业,在新的时代花俏枝头,成为黄山市乃至全国闻名遐迩的盆景村。著名的老树画画(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刘树勇教授)曾写过一首白话小诗如此形容:“曾去卖花渔村,鸡犬之声相闻。花深不知归路,岭上都是白云。”
其实,近五年来,春节期间去卖花渔村排队堵车已是常态。为缓解每年赏花旺季时的交通拥堵,解决制约渔村发展瓶颈问题,当地政府通过中国传统村落保护资金,投入300万元,新建了1300米的村中道路、500米的登山步道、牌坊、旅游标识等。值得一提的是村史馆(洪氏宗祠)建成,通过村史的梳理,弘扬乡贤文化,更好地打造美丽乡村。并在进村的新安江南岸修了一条循环公路,于2019年10月通车。山脚还新建了大型停车场,可为游客停车提供方便。
有别于中国大地上很多逐渐远去的乡村,卖花渔村不仅没有出现劳动力大面积流失的情况,反而招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乡创业,这全都得益于梅花产业的带动。
卖花渔村村委委员、盆景技术协会会长和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会长洪吉会介绍:“渔村共有206户670多人口,90%以上‘念’起了‘花色经’,回乡创业的人流越来越多。目前已有50户人家加入了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近三分之一的农户通过开设网店把盆景销到全国各地。一枝梅带动乡村游,全村农家乐已发展到17家,是10年前的5倍。到2020年底,渔村盆景年产值达2000多万元,人均收入达到3万元。”
暗香浮动,花开时节成网红
今年卖花渔村为何成网红打卡点?歙县文化旅游局局长叶剑奇专门作了分析。
民众观念变化。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影响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对观光、休闲、度假等旅游有新的需求,绿色、环保、健康正在成为许多人追逐的生活方式,“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生态旅游备受人们青睐。
拥有核心吸引物。卖花渔村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全市唯一的盆景技艺使得这里的景观具有独特性和稀缺性。这里家家户户种植着各类花木,世世代代以种花和培植盆景为生,俨然一个大盆景园,同时又因为特别的地形地貌,给人世外桃源的感觉。每年梅花盛开恰逢春节期间,满山红梅非常应景,迎合了中国人喜庆祥和的过年情绪。
宣传推广力度大。近年来,歙县巧借全媒体矩阵传播新思路,不断创新旅游宣传营销推广模式,提升了卖花渔村影响力。先后举办了九届梅花节,特别是今年,歙县政府创新方式,以线上直播形式举办了梅花节“云赏花”,在线观看人数高达70余万,实现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网上赏花”。同时通过徽州古城微信公众号、乐游歙县官方抖音平台等方式发布关于卖花渔村的推文与视频,加上每年央视(《新闻联播》两次)各频道的宣传,使得卖花渔村在主流媒体与自媒体间都成了“网红”。
基础设施较完善。卖花渔村虽为歙县的小山村,但2016年开始已经按照3A级景区的要求进行了基础设施的打造,停车场、旅游厕所、村史馆、观景台等设施较为完善。针对春节期间游客量较大这一现象,创新交通方式,实行“巴巴快巴·乡村行”预约响应式交通进行换乘,优化交通环境,避免私家车进入带来的拥堵。同时,交警、公安、交通等部门以及乡村干部放弃休假,在卖花渔村一线值班,指挥交通、处理投诉,维护旅游秩序。除此之外,近年来,卖花渔村大力发展民宿、农家乐,有一定的接待能力,游客们在这里有得玩、吃得好、住得下,进一步提高了游客的旅游体验感。
洪吉会也认为,卖花渔村拥有的特色化、个性化乡村资源和距离屯溪、歙县都不远的地理便利,具有天然引流的优势,加上现下传统媒体、新媒体和自媒体(网络、抖音、短视频)等的强力传播起到了推动作用。
四季皆景,开发旅游路更宽
卖花渔村目前的接待承载力如何进一步提高?
叶剑奇说:“由于卖花渔村地理环境特殊,每逢梅花盛开的季节,这里就会出现交通拥堵和游客拥挤现象,其乡村旅游的承载力受到一定限制。”
叶剑奇介绍,县文旅局对卖花渔村下一步的旅游发展将采取以下举措。
开展村庄景区化建设。参照国家A级景区的建设标准,对卖花渔村实行景区化打造,建设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公共设施更加完善、旅游业态更加丰富、管理服务更加规范和村民生活更加富裕的景区化村庄。并成立乡村旅游经营主体,加强村庄运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卖花渔村软硬件的配套建设,积极打造更加便捷的交通,推进旅游厕所、停车场、景观台等建设,切实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和游客们的旅游体验感。
延展旅游产品。目前,卖花渔村旅游活动的季节性较强。转型升级的“破冰”之旅势在必行。以“旅游+”融合发展为路径,积极加快旅游资源的全域整合,在传统赏花游的基础上,打造康体健身游等新业态。并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大力发展村内农家乐和民宿,开发具有当地特色的小盆景等文创产品,使得卖花渔村旅游产品更加多样化,让卖花渔村旅游从季节性旅游向“四季游”转变。
推行网上分时预约。为确保卖花渔村旅游秩序安全有序,准备推行A级景区网上实名分时预约机制,根据最大承载量(疫情期间为75%),将全天接待的游客实行至少提前1天分时段预约游览,不预约不予以接待,保障旅游秩序安全舒适。
在产业发展上,洪吉会说,“我们还将通过产业辐射,带动周边村,下瀹岭村已经初步被带动,未来会进一步辐射到鲍庄、瀹潭、瀹坑等村。一方面可以有效解决渔村土地供应不足、发展空间受限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形成雄村镇特色产业的聚合效应,让卖花渔村的未来之路越走越宽广。”(程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