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安徽考察,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安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擘画了美好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又给黄山“中国好人”李培生、胡晓春回信,勉励他们继续发挥榜样作用,激励带动更多人向上向善。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亲切关怀在江淮大地引起强烈反响,广大干群纷纷把总书记的重要嘱托转化为干事创业的责任担当,汇聚成奋力前行的强大动力,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答卷,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本报从即日起开设“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牢记总书记嘱托”专栏,敬请关注。
看路桥——位于皖浙两省交界处的新安江街口大桥建成通车,天堑变通途;黄千高速、德上高速池祁段年内将建成通车,进一步推进长三角互联互通,实现黟县“县城通”。
说铁路——昌景黄高铁安徽段预计年底将具备开通运营条件,祁门县、黟县将实现高铁“零”突破;池黄高铁建设正加速推进,建成通车后将成为串联皖南两山一湖(九华山、黄山、太平湖)核心景点的黄金旅游线路。
望苍穹——今年春天,外交部先后在屯溪举办74场国家主场外交活动,黄山机场圆满完成系列重要外事活动航空运输保障任务,架起了连通世界、对外开放的“空中走廊”。
探水运——新安江旅游航道整治工程已纳入交通运输部“十四五”水运规划正选项目、安徽省“十四五”重点水运建设项目,对我市发展绿色航运经济、推深做实生态补偿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纵横八方行致远,大道如虹天地宽。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近十年来,我市交通建设蹄疾步稳:公路成网纵横交错、高铁飞驰南北便捷、机翔蓝天四通八达、货邮畅通进村到户……优美的线条在徽州大地上交织成网。 黄山,跨入大交通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交通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交通能级持续提升,交通区位优势正快速转化为发展优势,不断缩短与世界的距离。
畅通发展“大动脉”
“一去二三里,抛锚四五回。再行六七里,八九十人推。”这是改革开放前徽州地区交通状况的真实写照。经过几十年的建设,黄山的交通面貌已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尤其最近这十年,以高铁、高速为主干的大交通加速突破。
2004年,黄山市第一条高速公路——徽杭高速黄山段建成通车,黄山到杭州由6个小时缩短至3个小时。紧接着,合铜黄、黄塔桃、绩黄、黄祁、芜黄高速建成通车……黄山高速公路网逐渐形成,高速公路总里程由2011年的240公里增至2021年底的357公里,密度位居全省前列,达到江浙等发达地区水平。
2015年6月28日,被誉为“中国最高颜值”的合福高铁建成通车,在和谐号动车时速300公里的穿行中,黄山迈入“高铁时代”,我市“一港两轨十铁十路”综合交通建设拉开序幕。2018年12月25日,“中国高铁生态样本”杭黄高铁开通运营,皖浙名山胜水一线牵,黄山正式接入长三角。“没想到中午还在黄山顶,晚上就能回杭州吃晚饭,这也太快啦!”有杭州朋友乘高铁游黄山后发出如此惊叹。
高铁时代成就了开放黄山。2021年8月,黄山-合肥-塔什干“茶叶专列”正式开通,为黄山茶叶出口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陆路物流通道。一趟趟满载黄山茶香的班列奔赴中欧中亚,拓展了对外开放新局面。(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黄山地处皖浙赣闽“四省通衢”,既是中国最富庶的长三角南翼门户,又是加速崛起的中部成员,还是“一带一路”万里茶道的重要节点,目前,建成、在建和规划高铁10条、高速10条,跻身全国“50+4”铁路枢纽城市、成为长三角第五大高铁枢纽。合福高铁连南接北、对接京津冀,杭黄高铁承东启西、直通长三角,昌景黄高铁转京广线、连接珠三角,黄山与全国几大经济圈时空距离大大缩短。四通八达的现代交通网已经铺就,交通独特优势更加凸显,每年上千万的线下流量充满商机,必将吸引更多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在此流动汇聚,推动黄山发展跨入新时空、进入快车道。
黄山屯溪国际机场是安徽省第二大4D级口岸民用机场和第二个国际机场。这十年,黄山机场创下生产发展“三新高”:从2012年通航国内外14个城市,至2019年通航国内外32个城市,增长128.6%;从2012年年航班起降5917架次,至2019年年起降9263架次,增长56.5%;从2012年进出港旅客547703人次,至2019年达到869681人次,增长58.8%。
7月27日,首都航空青岛=黄山=南宁航线正式开通。随着航线的增加,黄山机场将充分发挥航空枢纽“桥头堡”作用,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插上快速腾飞的翅膀。
织就城乡幸福路
目前,我市已基本形成以“十字型”高速公路网为主轴,“叶网”状普通国省道为支撑,县乡村道为补充的“内畅外联”的公路网布局。国省干线通乡镇,农村公路连万家,一条条新修的柏油路、水泥路,像一根根“毛细血管”,把我市偏远农村连接起来,成为群众的致富路、幸福路。
2011年我市国省干线公路总里程711公里,其中国道仅1条共147公里,省道9条共564公里,至2021年底,我市国省干线公路总里程1680公里,包括国道5条共570公里,省道21条共1110公里。目前,正在建设的5条旅游风景道中世界遗产旅游风景道已完工,名山秀水、环太平湖、醉美218、皖浙1号线4条旅游风景道正在加快推进,其中世界遗产旅游风景道、皖浙1号风景道入选首批“安徽省旅游风景道”。徽州天路成为网红路,“石潭路”徜徉于花海,“王街路”盘旋于山间,“武街路”与新安江交相辉映,奔向远方。
2011年我市农村公路总里程4204.69公里,其中县道908.111公里,乡道787.276公里,村道2435.93公里。至2021年底,我市县道1330.555公里,乡道1440.219公里,村道2952.727公里。目前,全市共设置县、乡、村三级共783名路长及152名乡村道路专管员具体实施农村公路管理、巡查、保畅等各项工作,确保了农村公路的运行安全和畅通。
2021年,我市共4条农村公路获评省农村公路品质示范路。徽州区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屯溪区、黄山区获评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一组组数字、一道道通途,见证了我市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变化,也见证了全市人民幸福指数的节节攀升。
畅通公交惠民生
路,连着发展,更连着民心。多年来,我市在从大处着眼努力实现“路网梦”的同时,不忘从小处发力写好民生答卷。
去年7月1日,从歙县石门乡石门村至屯溪中心城区的6004路公交线路正式开通,打通了该乡村民出行最后一公里。“之前石门乡没有通公交车,大家出行只能自己骑电动车或者搭乡亲的顺风车,虽然曾有班线车,但班次少,不能定时发车,今天起大家可以坐公交车去城里,再也不用担心交通不便。”村民程振武当天就在现场办理了公交卡。
城乡公交是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事业,涉及千家万户。去年以来,我市积极践行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精准实施城乡公交惠民工程,实现南部城镇群主干线公交互联互通,推进城区20公里范围内公交全覆盖,开通屯溪至歙县王村镇、石门乡,屯光镇留村至三充等公交线路,改造完成19条农村客运班线,开行城乡公交线路39条。全市447个建制村实现了公交通达,“出门就是水泥路,抬腿就上公交车”成为现实。
为满足城乡物流市场需求,我市交通运输部门积极对接市邮政部门,开展“交邮合作”,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县乡村公交、班线资源,开展邮件报刊、小件快递代运服务,实现农村客运与物流行业“资源共享、业务互助”。目前,全市已有25条线路陆续开展客货邮合作线路试点,每日代运快递邮件2500余件。
交旅融合展画卷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建设交通强国的战略部署,赋予了交通运输行业新的使命。
2020年10月,市交通运输局被交通运输部批准为皖南交旅融合发展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之一。近年来,我市落实落细试点任务,聚焦“快进”建网络,黄山机场迁建项目前期工作列入国家“十四五”民航发展规划研究内容,推动“五山”联动快速铁路建设,规划建设市域快速交通线网,不断完善中心城区至黄山风景区、太平湖、齐云山等重点景区的快速通道,打通外部大动脉;聚焦“慢游”畅循环,实施卖花渔村、石潭、阳产等一批旅游微循环项目,加快推进新安江旅游航道整治工程,对从屯溪三江口到歙县街口85公里航道进行整治,续建妹滩枢纽、新建柘林(杏村或花山)枢纽、沿江岸线码头、航道疏浚、王村大桥改建等,积极打造国内水运旅游精品航线试点;聚焦“服务”强功能,黟县高铁综合客运枢纽、徽州公交客运枢纽站、祁门南站旅游集散中心等客运场站已开工建设,逐步建成覆盖全市、布局更加合理的客运场站体系,同时健全完善旅游标识牌等设施,提质升级交通服务能力和水平。
放眼黄山大地,一条条高速公路伸向远方,一条条柏油路入乡进村,一辆辆公交车串起了城市生活,纵横阡陌间,“处处是景区、步步有景点、路路见风景”“交旅融合发展”的美好画卷正全面铺展。高速公路“加密扩容”,干线公路“提质增效”,农村公路“联网提档”,水路航空“双轮驱动”,加快实现基础设施网络化、物流运输便利化、出行服务便捷化……以路为笔,黄山擘画了交通行业发展的新蓝图。
大地为琴路作弦,纵横捭阖一路歌。如今的黄山市早已摆脱地理位置的偏居一隅。今年以来,国家和省里一系列重磅规划赋予了黄山崭新定位,省委省政府明确以“大黄山”为核,打造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锚定新坐标,抢抓新机遇,“十四五”是我市落实交通强国战略、推进交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五年,相信随着综合立体交通体系的加快构建,黄山必将乘势而上,激活发展动能,沿着奋斗来路,追梦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