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

首页>地方频道>黄山>要闻

黄山高奏发展“奋进曲”

  黄山不仅是一座山,也是一座城,要增强城市经济的韧性,奋力崛起的黄山,必须挺起产业发展的脊梁。

  旅游城市如何发展壮大实体经济?黄山给出了答案: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能源和汽车电子等九大新兴产业为龙头,以项目为支撑、招引为重点、要素为保障,实施有效投资攻坚行动,推动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

  2021年,全市三次产业比重由2012年的10.9∶43.5∶45.6调整为7.6∶35.8∶56.6,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转型升级,焕发产业活力

  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城市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十年,我市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实施新型工业化和“旅游+”战略,按照“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思路,以久久为功的韧劲持续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孕育突破,“接二连三”、三产融合,将一幕幕生动的发展图景,连缀成一幅活力无限的发展版图。

  企业实施技术创新改造,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手段,也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更是工业经济发展的“活力源”。

  安徽省屯溪高压阀门有限公司是省级专精特新冠军企业,安徽省首批智能工厂。之前车间里使用的是普通车床,通过手动掌控刀量完成工件的加工,但是普车加工高精度差,不能精准把控,现在公司通过智能化改造,数控车床更替,效率大大提高。将毛坯摆上流水线,操作工开启MES智能柔性加工系统,输入指令,半成品阀体随即产出。“原来需要七八人的工作,现在只要一个人就能完成,效率提高了好几倍。”在泰达立式车床前,工作人员说。去年围绕技术创新,该公司申报专利14项,授权专利6项,完成单作用带手动气动波纹管闸阀等新产品研发。得益于持续进行技术改造,今年上半年公司销售收入达2.4亿元,较去年同期显著增长。

  在黄山高新区还有很多这样的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既培育壮大了自身,又提升了产业层次,实现了最佳效益。作为经济建设的主战场,黄山高新区坚持以高新技术引领企业转型升级。截至目前,高新区共实施技术改造项目58个,今年1-9月,高新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实现同比增长5.39%,工业投资同比增长49.7%,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22.5%。

  转型升级之路就是创新发展之路,传统产业只有在转型升级中才能焕发新生机。

  “作为黄山市重点技改扩能项目之一,去年企业投资1亿元新上马TGIC产品技术升级改扩建项目,可新增年产TGIC4000吨。”黄山锦峰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洪昭雷说。锦峰实业是一家专业从事环氧树脂、TGIC固化剂等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老牌精细化工企业。

  如今,该公司面临的发展压力越来越大,企业技改迫在眉睫。“得益于政府部门精准施策、优化服务,不断释放技改红利,在技改过程中遇到不少‘卡脖子’问题都第一时间得到了解决。”洪昭雷感慨。

  放眼各地,我市始终多措并举推进企业技改,鼓励企业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保持工业和技改投资运行稳中向好发展态势。1-8月,全市技改投资同比增长29.5%,较全省高10.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连续5个月增幅居全省前3位。完成“机器换人”项目79个,新增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9家(累计48家);新增通过国家两化融合贯标评定企业7家(累计64家)、上云企业135家(累计1530余家);新建5G基站543个,累计建成2863个。

  这十年,我市大力推动工业转型升级。2021年,全市工业增加值由2012年的135.1亿元提高到227.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7.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不断壮大,由2012年的441家增加到570家,增加值年均增长9.2%;战略性新兴企业数由2012年的64家增加到2021年的195家,产值年均增长14.3%;高新技术企业数由2012年144家增加到2021年的329家,增加值年均增长12.4%。园区集群效应显现,全市百亿级开发区发展到3家,黄山经济开发区跻身省级高新区。谢裕大和博蓝特两家公司的科技成果分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截至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1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3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5家、拥有国家级、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

  逆势求变,壮大新兴产业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城市之间产业竞争的焦点。沿着正确的方向,创意赋能下的“新”经济,让黄山这座世人眼中主打生态、人文的国际化旅游城市利用一产“接二连三”,加快推进产业链提质扩量增效,打破了旅游城市难以发展工业的刻板印象。

  立足新发展阶段,我市实施新兴产业攻坚专项行动,精准对接省十大新兴产业布局,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能源和汽车电子、新材料和绿色软包装产业,积极发展人工智能、数字创意、生命健康产业,做特做强绿色食品、徽州古建产业,科学布局未来产业,力争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带动力的百亿产业集群,建立与黄山生态环境相适应、与徽州文化底蕴相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真正把独特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把黄山建成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产业的优化升级和提质增效,带动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去年全市经济增长创2014年以来最好水平。

  如今,电子产业已经发展成为祁门县最具优势、最具特色的主导产业。今年2月黄山市格瑞特电子元器件及自动化设备制造一期项目正式投产,形成年产熔断电阻35亿只、色码电感2亿只的生产能力。“电子电器产业是当地支柱产业,围绕产业链投资能够形成倍增效应,打造产业集群,形成产业核心竞争力,我们在这里投资充满信心。”公司总经理沈继德表示,目前企业订单已经排到年底,预计年产值可达1.2亿元。

  生命健康产业是智力和技术交汇高地。今年1月,上海臻格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与黄山高新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投资10.5亿元建设CDMO生物制剂第二生产基地项目;2月中旬,心韵恒安医疗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与黄山开投集团签约,标志着可穿戴式心电监测设备总部生产基地及全国胸痛数据服务中心项目落户黄山……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投资黄山?安徽楚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钱进博士道出了缘由,“黄山市生态环境绝佳,是新安医学的发祥地,是发展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的好地方。”

  生命健康产业涉及“医、药、养、健、游”等领域,是以科技引领的创新产业链,我市按照“以文养医、以医带药、以药促产、以产惠民”的思路,大力实施新安医学振兴工程,坚持顶格推进、顶格协调,设立生物医药、新安医学与现代中药、健康养老等6个专项工作组,统筹推进产业发展相关工作,努力将黄山建设成为中医药传承创新门户、长三角健康中心节点城市、国际健康旅游目的地;同时,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明确措施全力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化项目建设、推动产业链式发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设立10亿元市级战新产业发展基金,主动对接医药产业及行业的领军企业和头部企业。去年4月,我市举办首届新安医学发展大会,与清华大学北京中医药交叉研究所、安徽中医药大学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现场签约墨药研发生产基地、生物技术联合实验室及中草药种植综合体等项目17个,投资总额24.3亿元。今年1-8月全市签约、开工、竣工生命健康产业项目90个、登记金额212.75亿元,国家新药安全评价长三角一体化合作中心等项目加快推进,华泽中西医结合医院等项目建成运营,全省首家医药创新柔性服务站(黄山工作站)挂牌运营。

  新兴产业得以高质量发展的背后,离不开惠企政策的强力支撑。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相关助企纾困政策措施,先后推出“稳企增效”10条、“真金白银”30条等,出台《黄山市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工作方案》,在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稳投资促消费等措施、促产业生产政策、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政策、保基本民生政策等方面,精准发力、加快兑现,助力企业轻装上阵。

  项目为王,积蓄发展后劲

  9月28日,2022年第四批全省重大项目开工动员会上,我市第四批开工动员项目32个,总投资165.5亿元,年内完成投资12亿元,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8个,总投资118.8亿元。

  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面对当前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抓好项目建设,既是稳经济、促发展的当务之急,又是积蓄后劲、厚植优势的长远之策。十年来,我市始终坚持以“上项目、稳投资”为核心,全力以赴抓谋划、抓跑办、抓争取、抓调度,重点项目建设成果业绩不断刷新。这十年,全市累计实施市级重点项目超1700个,平均每年完成投资300亿元以上。

  6月1日,黄山市政府、黟县县政府与元气森林集团以视频方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项目投资意向协议,协定在水资源利用、打造文旅示范项目、推动茶水一体化发展等领域深化务实合作,加快打造具有黄山特色的国货品牌。

  6月8日,临近午夜12时,黄山高新区管委会与世界500强企业深圳正威集团在深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拟共同出资10亿元,成立正威黄山供应链管理公司,年营收有望突破50亿元。合作双方从开始接触到达成一致,只用了12个小时。

  9月2日,黄山市政府和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在杭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农夫山泉在黄山市建设先进的天然饮用水等生产基地。

  ……

  紧锣密鼓的大动作背后,释放的是一招不让抓项目建设、奋勇争先抓“双招双引”的鲜明信号。

  “双招双引”是项目建设源头活水长流的保证。今年我市实行区县和县处级单位联动“双招双引”,以市场逻辑、资本力量、平台思维,开展产业链招商、商协会招商、基金招商、资本注入式招商、反哺式招商,推动千名干部外出体悟实训、驻点招商,黟县两获全省投资“赛马”激励表彰。

  黄山市第三批赴深圳体悟实训队深学深悟深圳经验,坚持“干”字当头,紧紧围绕我市九大新兴产业,结合深圳产业结构优势,大力开展“双招双引”。在走访深圳悦动天下科技有限公司后一周内,陪同公司赴黄考察,推进“AI体育”合作。推进落实人才工作战略合作,构建互动格局,深圳市人才联合党委2022年党员党性教育培训在黄开班,邀请深交所资本市场专家、华泰联合证券走进黄山,借力资本市场赋能产业加速发展。坚持“招”字首位,加快工业项目引进落地步伐,深圳市康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开投集团就新能源汽车关键组件生产项目签订投资意向书,西递镇政府与金元道生物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就香菇多糖酒项目签订意向性投资协议……黄山发展的动能、后劲越来越足。

  “目前,黄山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好,为广大企业投资创造了良好的机遇。我们将发挥产业、技术、人才优势,在黄山开展高质量的投资、高水平的合作、高端化的项目建设,实现互利共赢。”正威集团董事局主席王文银如是说。黄山在新打法下,势如破竹,展现出更加让人惊叹的生命力。众多客商纷至沓来,建成小罐茶运营总部基地、神剑新材料、百诺佳高端“介入医疗器械”研发与生产、芯微电子、博蓝特等产业项目,一个个项目正加速转化为市场主体、发展实体。一批批重点产业项目签约落地,是最好的证明和体现。十年来,全市签约内资项目数5728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338个,到位资金3420亿元,年均增长17.3%。新签外资项目数100个,实际利用外资19.8亿美元。引进世界500强14家、国内500强17家、上市公司14家。今年1-8月,全市新签域见未来、软件信息、物流装备等“双招双引”项目388个,实际到位资金337.5亿元,同比增长16.9%。

  “要锚定全年工作目标,全力以赴地拼起来、干起来,全力推动在谈项目早落地、签约项目早开工,确保每天都有新进展、每周都有新形象,努力在全省发展大局中展现更大作为。”“全市上下要拧成一股绳,确保年内再开工60个项目、竣工40个项目,确保全年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超4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全市三季度工作会议吹响了冲刺四季度、决胜全年度的“项目攻坚”冲锋号,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的讲话激励着全市上下更加坚定地拼搏奋进、勇毅前行。

  创新驱动,加速成果转化

  用好招商引资关键一招的同时,还要牢牢抓住人才这一关键要素。

  “亲爱的考生,您好!作为新时代的弄潮儿,这次公考只是您精彩人生中的小小涟漪。非常感谢您选择了这座青春之城——来到黄山,是为缘。遇见徽州,情自深。面试成绩已公布,新的选择却需您来定夺。新安江畔的古韵之城,永远向您敞开欢迎的大门。”在黄山市2022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面试结束后,679名考生收到了市人才发展服务局统一发出的“邀请函”。该局工作人员表示,“我们发送短信的主要目的是想吸引人才在黄山市就业。”市人社部门也表示,一条短信,寄托了当地对于优秀人才的强烈渴求,表明了黄山市全力打造“大黄山人才新高地”的鲜明态度,释放了黄山市重才爱才敬才的最大诚意。

  为促进人才聚集,我市坚持推进人才强市战略,积极实施“柔性引才”“创新十条”等支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政策,大力实施“迎客松英才计划”“千名人才汇聚黄山”工程,发挥人才集团、人才飞地等“抓手、帮手、猎手”作用,构建涵盖住房保障、便捷医疗的全周期“服务套餐”,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才选择黄山、来到黄山、扎根黄山,选择与这座城市共成长。

  柏晓辉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任职于黄山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主要从事微生物研究工作。去年6月,他与黄山市佳龙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正式签约,入驻企业开展服务。近一年来,柏晓辉发挥专业优势攻克一项项技术难关,为企业研发新产品1款,协助完成3款新产品研发,销售收入超300万元,不仅为企业创造效益,也为产业发展注入“最强大脑”。这是我市创新开展“科技副总”选派和“博士入企”的生动实践,促进了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等有效衔接,为企业发展赋能。今年以来,共有9家企业10人次进入“柔性引才”备案,第一批7名“科技副总”已入驻相关企业,99名知名高校博士常态化入企服务。

  去年以来,我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围绕九大新兴产业,聚焦行业共性技术难题和市域现代化治理科技需求,创新实施“海聚英才·揭榜挂帅”项目,举办“智汇黄山”系列活动,向企业征集并公开发布162项“卡脖子”技术需求,对接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内外高校院所,吸引电子科技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40个团队来黄共解技术难题40余项,合作金额超5000万元。全市半导体、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一批成果相继落地转化,1-7月,全市吸纳技术合同交易额9.5亿元,同比增长152.5%,增幅居全省第7位。与浙江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深入对接,交流技术转移中心共建模式,强化校企合作平台建设,与黄山学院成立科技成果转化专班,建立专人集中办公会商机制,深化政产学研合作,加快本地高校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截至今年8月底,全市共有高校技术转移中心3家、院士工作站2家、国家级创新平台3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家、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家。

  产业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仍在“赶考”路上的黄山市而言,稳增长的任务和压力仍然很重。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征程万里实干者胜,企业车间内,自动化生产线上机器手臂有序挥动;项目园区里,工程机械往来穿梭建设忙;签约现场,一个个优质项目落地生根……金秋时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美好画卷正在黄山大地上徐徐铺展。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黄山,正拔节生长;黄山,未来可期。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0227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