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

首页>地方频道>黄山>要闻

黄山:绿水青山成了幸福靠山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绿色是黄山最亮的底色,生态是黄山最大的优势。近年来,黄山市以实施全国首个跨省流域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及建设新安江-千岛湖生态保护补偿试验区为契机,着力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速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化通道,让“绿起来”带动“富起来”实现“强起来”“美起来”,努力建成“两山理念”重要实践地。

  高水平保护绿色环境

  新安江发源于休宁县六股尖,流经安徽、浙江两省,流域总面积11452.5平方公里,干流总长359公里,其中安徽境内干流长242.3公里、占67.5%,出境水量占千岛湖年均入库水量60%以上。

  2011年2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同志对千岛湖及上游新安江保护作出重要批示,强调“千岛湖是我国极为难得的优质水资源,加强千岛湖水资源保护意义重大,在这个问题上要避免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浙江、安徽两省要着眼大局,从源头控制污染,走互利共赢之路”,由此拉开新安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幕。

  2012年,在财政部、原环保部指导下,皖浙两省在新安江启动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按照“谁受益谁补偿、谁保护谁受偿”原则,建立补偿标准体系。符合标准时,浙江对安徽进行补偿,反之安徽对浙江进行补偿。

  作为新安江的上游,黄山市坚定扛起生态环保政治责任,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和系统保护。统筹实施新安江流域化肥农药替代、畜禽规模养殖提升工程,在安徽省率先建设农药集中配送体系,深入开展全域茶园绿色防控,打造全国首个全域茶叶无农残城市,有效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实施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严把产业准入门槛,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步伐,近年来,累计关停污染企业220多家,整体搬入循环经济园区企业110多家,优化升级项目510多个,拒绝污染项目190多个,特别是投入近60亿元打造循环经济园区,实现供热、脱盐、治污“三集中”,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降低了环保成本,有效防治工业点源污染;一体推进城镇污水治理和农村“三大革命”,建成运营农村垃圾治理PPP项目,加快实施农村污水治理PPP和餐厨垃圾处置PPP项目,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全面提升全域环境。

  不止是水环境。黄山市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高标准推进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和植树造林,大力推进湿地公园、滨江区域等节点建设,建成总投资30亿元的国家重大水利工程、新安江流域综合治理控制性工程——月潭水库,有效涵养了水源、净化了水质,全市森林覆盖率由77.4%提高到82.9%,主要生态指标稳居全国全省前列。

  黄山市新安江流域生态建设保护中心负责人介绍,生态补偿试点以来,新安江流域总体水质为优并稳定向好,跨省界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连续11年达到两省协定的生态保护补偿考核要求,每年向千岛湖输送近70亿立方米干净水,千岛湖水质实现同步改善。

  十年磨一剑,“新安江模式”入选年度中国改革十大案例、中组部编写的《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攻坚克难案例》、中央党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案例精选等,并在全国13个流域、18个省份推广,上榜全国首批9个美丽河湖优秀案例、为安徽省唯一,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制度的重大创新。如今的黄山,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景更美,主要生态指标稳居全国全省前列,获评2021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始终保持在96%以上。

  高质量发展绿色经济

  “之所以选择在黄山建超级工厂,主要是看中了这里得天独厚的环境,它为小罐茶提供优质的茶叶原料和优越的加工场地。”小罐茶创始人、董事长杜国楹说,落户黄山以来,小罐茶秉持“科学做茶”理念,以黄山超级工厂为核心,整合全产业链资源,推进茶叶标准化、工业化、品牌化发展,引领茶叶生产消费新潮流。去年,黄山小罐茶实现产值7亿元、税收4900万元,居黄山市工业纳税贡献前十强。

  保护生态环境让流域山更青、水更绿、空气更清新。黄山市坚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大力引进与生态环境相适应、与徽州文化底蕴相融合、与城市发展定位相匹配的产业项目,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能源和汽车电子、新材料和绿色软包装、人工智能、数字创意、生命健康、绿色食品、徽州古建等九大新兴产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把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

  “双方的洽谈从一开始就很顺利,黄山是千岛湖的上游,因为上游把保护做好了,才带来了下游水质的改善提升,将高度重视与黄山市的合作,把黄山项目当成家乡项目来办,汇聚力量资源,尽快推动项目动工建设、投产生效,为黄山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钟睒睒表示。

  今年9月,黄山市与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农夫山泉将把黄山市作为重要目标市场和重要投资区域,充分发挥自身在饮料产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优势,积极参与黄山经济发展,投资12.5亿元在黄山建设先进的天然饮用水生产基地。

  好山好水越来越显示出独特吸引力。近年来,黄山市先后成功引进联合利华立顿茶叶、小罐茶、国药集团、中国银联等一批重大项目。今年1-10月,全市新签内资项目473个,协议投资额478.5亿元,到位资金398.6亿元、同比增长10.5%,亿元以上项目148个,同比增长3.6%,制造业项目238个、同比增长12.8%。农夫山泉、元气森林、世纪金源等知名企业纷纷落户。

  以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为契机,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十年来,黄山单位GDP能耗下降了35.6%,三次产业比重由2012年的10.9∶43.5∶45.6,调整为7.5∶36∶56.5。去年高新产业增加值、战新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63.9%、51.5%,分别居全省第一、第二,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高于全国。

  良好生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让沿江百姓也收获实实在在的“绿色红利”。走进歙县雄村镇卖花渔村,只见形态各异的盆景处处可见,有的悬空倒挂,有的亭亭玉立,疏影横斜,古典淡雅,就像一个巨大的盆景公园。只卖花不打渔的卖花渔村,远近闻名。近年来,卖花渔村深入践行“两山”理念,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为主线,大力发展“盆景+”旅游产业。去年该村盆景销售额超2500万元,外来游客超10万人次,旅游收入近400万元,户均年收入超10万元。当地村民形象地表示:“这里的青山就是我们的绿色存折。”

  结合好山好水的自然禀赋,黄山市坚持创意赋能,整合绿水青山、田野民居等要素,推动村庄变景区、创意变生意、农房变客房、生态变业态、资产变资金,大力发展以生态为特色的徽州民宿、摄影写生、户外运动等新兴业态;深入实施“六业千亿”乡村产业振兴行动,因地制宜发展徽茶、徽菊、干鲜果等特色种养,打造全国首个全域茶叶无农残城市,持续打响“田园徽州”“黟品五黑”等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做强乡村产业,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幸福靠山。

  如今,像卖花渔村一样,依托“绿水青山”、创造“金山银山”的村落在黄山市新安江两岸比比皆是,它们如乡村振兴“满天星”,闪耀黄山大地,铺展开一幅幅不同场景的“新安山居图”。乡村旅游覆盖全市七成以上村庄,近十万农民变身景区服务员,拥有徽州民宿2950家、占全省70%以上,无名初、梅姑娘、南山客栈等精品民宿百花齐放,我市跻身全国首批民宿产业发展示范区,西递获评世界最佳旅游乡村,丰梧村入选第四批乡村旅游重点村,西递、宏村、卖花渔村、芦溪村等15个村落入选“最江南”村落典型案例、占全省50%。好山好水已经成为老百姓的“摇钱树”“聚宝盆”“金招牌”。

  高标准转化绿色价值

  今年9月,经省政府批准,总部设在黄山市的江南林业产权交易所获批更名为安徽省生态产品交易所,成为全省首家服务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平台,更名后的交易所将建设全省农村产权、排污权、水权交易市场。

  山水林田皆是资源,绿水青山亦可投资。黄山市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立生态产品价值评价体系,不断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让生态“含绿量”变为发展的“含金量”。

  目前,黄山市已发布了全省首个GEP核算地方性标准,成功争创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歙县跻身全国第六批“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打造区域性绿色生态产品交易中心,安徽省生态产品交易所生态产品交易要素从林权拓展至排污权、碳汇水权等13大类,完成生态产品交易6300余笔,交易额近27亿元,完成全省首批水排污权抵押贷款、全省首单林业碳汇交易上线、促成全省首个零碳会议落户黄山。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黄山将进一步积极争创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推深做实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协同建设新安江-千岛湖生态保护补偿试验区,探索实行GEP核算体系,建强全省首家生态产品交易所,推动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林业碳汇市场交易,通过办好新安江绿色发展论坛,探索生态产品经营开发路径,总结推广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实施休宁里庄抽水蓄能电站等一批项目,努力让“绿起来”带动“富起来”实现“强起来”“美起来”。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399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