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山瞰江,城景相依。生态“绿镜”下的黄山,初见倾心,再见依然。
如此高“颜值”,不仅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黄山市生态文明建设久久为功的耕耘成果。
10月28日上午,在中国生态文明论坛济南年会上,生态环境部授牌表彰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黄山市、歙县榜上有名。这是继2021年黟县上榜第五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022年歙县入选全国第六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后,黄山市获得的又一枚“国字号”生态名片,既是黄山市全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取得的丰硕成果,更是全市人民积极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黄山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聚焦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生活、生态制度、生态文化等6个方面,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创特色,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生态为先,绿色添彩
全市森林覆盖率82.9%;空气、水等主要生态指标稳居全省首位、全国前列;生物多样性持续改善,最新公布13个全球新物种,“安徽九龙峰省级自然保护区共建共管”入选生态环境部2022年生物多样性保护优秀案例;黄山获评中国十大秀美之城、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绿水青山已成为黄山的骄傲,殷实的“生态家底”成为黄山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
金秋时节,位于黄山区的农夫山泉黄山生产基地项目建设正酣。项目全面投产后,预计可年产饮用水160万吨,上缴税收1.5亿元,提供就业岗位超300个。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这里的周边环境符合公司生产基地对水质的需求,便于打造优质天然水源地。
农夫山泉黄山生产基地项目落地黄山,离不开皖浙跨省协作生态治理。北纬30度线上,新安江犹如一条绿带,贯穿皖浙两省,它发源于休宁县境内六股尖,经歙县街口镇流入下游千岛湖、富春江,汇入钱塘江。新安江流域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倡导和推动的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区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先行探索地和重要实践地。2012年以来,通过三轮生态保护补偿,新安江跨省界断面水质连续11年稳定在Ⅱ类水,试点成效明显,被称为“新安江模式”,如今已在全国15个流域、19个省份复制推广。试点经验入选中组部“攻坚克难典型案例选编”和中央党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案例精选,新安江(黄山段)入选全国首批9个美丽河湖优秀案例,系全省唯一。
生态建设非一日之功,黄山如今的每一分绿色都来之不易。淘汰搬迁沿江企业330多家,拆除江上网箱实施渔民退捕,生物农药取代化学农药并集中配送……“对赌”开启后,一系列整顿生态的举措相继在新安江上下游流域展开:10年来,全市累计投资200余亿元用于新安江流域生态治理,实施新安江生态保护补偿项目369个,创新建成“生态美超市”407家、规范农药集中配送网点462个,新安江上游流域水质总体为优,稳定保持地表水质量Ⅱ类标准,实现了“一江清水出新安”的庄严承诺。
如今,在皖浙两省的推动下,“新安江模式”提档升级,新安江—千岛湖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合作区建设加快推进,单一资金补偿向资金、技术、人才、产业相结合的合作模式转变,“一水共护”稳步迈向“一域共富”。
发展为要,向绿而行
在歙县郑村镇棠樾村,呈歙旅游公路旁,一排排巨型桶依次排放,鳜鱼在其中畅游,这是村民刘秋星搞的生态养殖。近年来,黄山市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水质持续稳定向好,让他对鳜鱼养殖很有信心,今年预计产量达200吨,定向销售给本地臭鳜鱼加工企业。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歙县立足自身资源优势,拓宽“两山”转化通道,在全域旅游方面持续发力,涌现出大茂社区、卖花渔村、蜈蚣岭村、狮石村等“两山”转化示范村;先后探索完成全省首次林业碳汇交易、全国首次闲置农房经营使用权网络竞拍、全省首笔水排污权抵押贷款签约等工作,在“两山”价值转化、“双碳”目标实现等方面先行先试、大胆创新,取得了良好成效。
面对绿水青山直接带来的巨大生态“红利”,歙县成立歙州农文旅集团,充分发挥乡镇级振兴公司、村级强村公司职能,整合县域优质生态资源,拓宽“两山”转化通道;创建首个综合类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歙采缤纷”,通过与镇、村集体经济公司、本土企业的联动合作,联农带农,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徽茶、徽菊、干鲜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做大做强;田园徽州、黟品五黑、歙采缤纷等区域公用品牌持续打响;绿色食品、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壮大;汽车电子及装备制造、新材料和绿色软包装、绿色食品等加快向200亿元产业集群迈进……立足生态优势,黄山绿色低碳发展动能澎湃。
价值转化,点绿成金
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是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的现实路径。黄山市跳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思维定式,以整体观念、系统思维谋划全市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从去年起,黄山市推动望丰区域EOD项目入选国家库,探索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产业全面绿色转型模式,通过综合治理、系统修复和绿色产业发展,促进新安江流域自然生态系统质量整体提升,预计运营期内年均净利润可达亿元。
9月22日,祁门祁红茶产业链开发(一期)项目3.1亿元贷款通过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审批,并投放首笔贷款1.83亿元,标志着全国首单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VEP)收益权质押贷款项目正式落地黄山,开辟了黄山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新路径。
今年以来,黄山市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搭建省级生态产品交易平台,相继推出“村落徽州贷”、EOD、VEP等绿色金融项目,累计获得国有银行授信近130亿元,成为黄山市开启生态价值转化路径的三把“绿色钥匙”。
近日,黄山市政府与中国农业银行安徽省分行签署金融支持“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协议,并寻求与更多商业银行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方面合作,撬动更多资本赋能生态价值转化,让“金融活水”持续浇灌绿水青山。
乘风而起,迸发新生
生态兴,则文明兴。
生态文明反映一座城市的品位和气质,是城市向外递出的一张靓丽名片,同时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
坐落在徽州区潜口镇的岸香·居田谷咖啡馆,与稻田同框,推窗即风景,不仅客人,当地的村民也前来打卡、休闲,村民在这里就近就业,企业通过收购村民的土特产,带动村民增收。乡村咖啡馆像一个个精致的美学符号,串联起周边的景区、田园、花海、民宿,创造出更多立体的乡村发展空间。黄山区汤家庄村凭借良好的生态优势,推动全域旅游发展,昔日的无名小村华丽蝶变,2022年,汤家庄村接待游客近2万人,年旅游综合收入超过200万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50万元,实现了“美丽资源”向“美丽经济”蝶变。
从水墨写意的青绿山水,到出门见景的口袋公园;从开窗见绿的宜居城市,到风景如画的美丽乡村……如今的黄山,所到之处皆风景,抬头可见“天空蓝”,放眼环顾“生态绿”,日益提升的生态环境质量,正实实在在地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生态是底色,在创意创新加持下更夺目。迎客松下时尚秀、第22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外部分文旅创意园区“黄山对话”、“国际屯溪·乐动昱城”大型户外交响音乐会……黄山聚焦打造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推进文旅融合、创意呈现,一批重大文旅项目、文旅头部企业落地,游客年轻化趋势明显,“清秀雅美”的城市风范日益彰显,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相融合的美好画卷在黄山大地铺展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