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企业是“健康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健康关系到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家庭福祉。近年来,滁州市卫生健康综合监督执法支队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执法为民、护卫健康”为宗旨,扎实推进职业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全力守护劳动者职业健康。
组建执法队伍 深入做好摸底建档工作
自职业卫生监管职能划归卫健系统以来,为实现监管有效衔接,全市各级卫生健康执法机构抽调28名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执法人员,组建职业卫生监管队伍。为做到情况清、底数明,市卫健执法支队发挥辖区卫生监督协管员、工业园区管理人员熟悉当地情况的优势,全面筑牢基层职业卫生监督执法网底。同时与发改委、经信局以及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建立信息沟通机制,2020年底基本摸清辖区内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职业病危害状况,为进一步开展职业卫生监督执法打下良好基础。
目前,全市职业卫生各类监管对象1590家,其中职业健康检查机构16家,职业病诊断机构1家,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2家,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的用人单位1571家。
开展专项执法 持续深化职业病危害治理
为从源头控制和减少职业病危害,保障广大劳动者职业健康,2023年,我市开展矿山、冶金、化工、水泥、建材、耐火材料等行业专项治理,累计核查企业信息16577家,确定2022-2025年治理企业472家,新增治理企业363家。构建“查找问题→指出问题→整改建议→建立台账→督导落实→回头再看”的监管闭环体系,共检查用人单位1598家次,同比上年提升33.17%;发现问题673条,整改完成率100%。
当前,全市472家专项治理企业均纳入申报系统“专项治理模块”,申报率、培训率100%;体检率、定期检测率和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实施率均超过60%。
探索监管模式 积极推进分类监督执法试点
为提高职业卫生监管效能,我市积极探索职业卫生分类监督执法试点工作。按照省方案要求,成立了以市卫健委分管领导为组长的职业卫生分类监督执法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小组成员涵盖卫健委、卫生监督、疾控等部门,明确职责分工。全市所有县(市、区)和市直管的2个开发区(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均纳入试点工作。
将所有行业的用人单位纳入分类监督执法试点对象,截至目前,全市纳入试点范围的用人单位数为732家,累计完成分类数652家,累计监督检查用人单位数550家,其中非现场执法118家,现场执法432家。
组织全市从事职业健康监督执法人员培训,将分类监督执法的目的、方法和要求进行全市统一,全市各试点地区采取了分片区、分行业领域等不同方式,明确用人单位职业卫生自查评估内容、报告方法、途径与时间。
此外,召开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会议。在对高风险、综合风险评估为丙类的用人单位进行现场复核以及开展现场执法过程中,采用约谈、现场说法等灵活方式,督促用人单位落实法定责任,积极指导用人单位对存在的职业卫生隐患进行整改,并开展“回头看”抽查。
建立协同机制 全力保障职业卫生监督执法
职业病防治工作是重大的社会问题和民生问题。为保障广大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市卫健执法支队强化协调联动,持续提升职业卫生监督执法能力。
开展市级督查督导,强化日常监管。每年对各地的职业健康工作开展督查督导,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策略,同时细化考核内容,将职业健康工作纳入年度考核。
发挥职业卫生技术支撑力量,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延伸服务链条。2022年以来,每年召开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工作会议,指出技术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明确技术服务要求。督促职业健康检查机构依法执业,不断提升职业健康检查能力,保障劳动者健康。
强化依法监管,严厉惩处严重危害劳动者生命健康安全的违法行为。同时,坚持包容审慎监管,推行“教育引导、限期改正、逾期处罚”的“三步法”监督执法模式。
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升公众职业健康意识。组织执法人员在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宪法宣传周、普法进社区等期间到用人单位、公共场所开展现场普法宣传,利用网站、报纸、抖音等平台推送发布宣传职业卫生监督执法信息,营造职业健康良好氛围。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守护劳动者职业健康任重而道远。下一步,市卫健执法支队将深化职业健康保护行动,强化“政府主导、部门合作、行业自律、社会参与”的职业健康工作机制,不断夯实工作基础,为广大劳动者织紧织密职业健康防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