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

首页>地方频道>黄山>要闻

一杯黄山茶里的新质生产力


祁门县平里镇生态示范茶园实现一键灌溉 樊成柱/摄

3月26日上午,第十七届黄山毛峰新品推广季暨2025年度黄山毛峰富溪产区茶开园仪式盛大举行,这标志着以黄山毛峰等为代表的黄山名茶正式进入新一年生产旺季。

地处北纬30度黄金产茶带,黄山是太平猴魁、黄山毛峰、祁门红茶等中国名茶的主产区,被誉为“中国名茶之都”。2024年,全市茶叶综合产值达283.5亿元。今年1至2月,全市茶叶出口总额达2.4亿元,占同期安徽省茶叶出口总值的82.8%。

历经千年岁月洗礼,黄山茶的魅力历久弥新,这得益于每一片青翠的茶叶背后,早已不是简单的农事轮回。从茶园到茶杯,黄山茶正以科技为笔、创新为墨,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中,书写新质生产力的磅礴诗篇——这里的茶香,是算法与土壤的对话,是机器与匠心的共鸣,更是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跃迁的生动注脚。

数字茶园:

从经验判断到数据决策

在祁门县平里镇生态示范茶园,5G信号如同无形的根系深入沃土。工作人员通过遥控启动自动化喷灌系统,数百亩茶园便能实现一键灌溉。茶园里安装的虫害防治系统,采用声、光、电、生物干扰技术,实现了茶叶生长环境的智能化管控。“5G智能化茶园管理系统实时监测虫情、气候、苗情,茶园的种植防控及植保管理更加智能化、便利化了。”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歙县溪头镇小汝家庭农场茶园基地同样在进行着“效率革命”。在这里,无人机成为施肥的“主力军”,原本需要数天的活,现在几个小时就能完成,不仅节省了时间和成本,而且肥料喷洒也更加均匀。

“消费者只需扫描二维码,即可获取每一批次黄山毛峰的产地信息、生产加工过程、质量检测报告等详细内容,确保茶叶来源的真实性和安全性。”2024年3月,安徽省首个茶叶数字化管理平台——黄山市茶产业大脑上线试运行,涵盖产品防伪溯源、数字茶园精细化管理、茶业资源要素整合等多项功能,这个数字化中枢如同茶产业的“智慧中台”,将茶事转化为可量化、可追溯的数据图谱。当前,该项目已在徽州区茶叶主产乡镇全面推开。随着黄山毛峰优质小产区——徽州区富溪乡、杨村乡、洽舍乡等地的茶叶陆续采摘,茶产业大脑平台将再次为茶农和茶企提供全方位的数字化服务,确保好茶卖好价。

智造工坊:

从传统制造到向新而生

近日,在黄山谢裕大茶叶股份有限公司的新厂房内,一条“乐高版”智能化茶叶生产线拼装组装完毕,正在进行软件调试。负责人李天习介绍说,工人只需一键启动,就能够实现从投料、匀堆、开堆、筛分、色选及包装的全自动化生产。令人瞩目的是,这套智能茶叶生产装备的制造商——黄山美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投产一年即快速入规,其设计生产的祁门红茶初精制5G智能一体化生产线更斩获安徽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认定,产品也远销云南、西藏、福建、四川、湖南、湖北等全国主要茶区。

小罐茶黄山超级工厂是中国茶行业首个工业4.0标准的智能工厂,其智能化生产加工设备和整体数字化建设均走在行业前列。工厂内部,机械臂在忙碌地运转,AGV小车在各站点间穿梭,智能生产线上,一罐罐精致的小罐茶正自动罐装下线……在创始人杜国楹看来,“科学做茶”是小罐茶的核心战略。12年来,小罐茶在工艺方法、装置设备方面已有专利135项,它们涵盖了从茶叶初制、精制、包装到仓储物流全流程。例如充氮保鲜专利,小罐茶发现充氮工艺普遍用于茶叶的保鲜,有助于茶叶贮存,但常规充氮包装机和充氮工艺在充氮时存在原料暴露、充氮不均等问题。小罐茶团队研发的充氮保鲜装置在充氮时能阻隔外界污染,避免杂菌接触茶叶,同时稳定氮气充入量,降低成本,为茶叶的新鲜度和口感提供了保障。

从“农业思维”到“工业制造”,生产线上的精密算法正撬动黄山茶产业从经验传承向数字驱动的新质生产力跨越。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茶叶省级数字农业工厂5个、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9个。

破界生长:

从跨界融合到无限可能

走进茶口乐生物科技(黄山)有限公司,井然有序的生产线与先进的制茶科技交相辉映。

“黄山茶虽好,但如果没有开水的话,茶的风味就无法享受了。”企业负责人邓亮表示,如果想提高黄山茶的附加值,就必须在保证原有品质的基础上改变其形态,以适应当下快节奏的生活。企业联合浙江大学茶学系列研发团队,运用前沿的萃取技术,攻克了茶叶形态转化的难题。于是,茶含片应运而生。“‘好茶含着吃’打破了传统的开水泡茶思想束缚,解决了出门在外泡茶难的问题。”邓亮说。

当传统的茶叶不再被年轻人青睐,茶产业必须研判年轻群体的消费趋势,跨界深加工势在必行。伴随着黄山毛峰与瑞幸咖啡碰撞出春日限定拿铁,红茶面膜成为美妆界新宠,冬茶与啤酒完成跨界碰撞……黄山茶业逐渐实现从农产品到生活方式的蜕变。截至目前,黄山市推出新型茶产品和衍生品100余款,全国90%新中式茶饮生产商与黄山市建立合作共建关系,茶叶深加工企业13家、深加工产值超8亿元。

传统茶产业的生态也在“茶文旅”的创新实践中悄然蜕变,从单一生产走向体验经济。吃有茶宴、品有茶道、住有茶栈、游有茶园、行有茶山、购有茶礼……黄山不断探寻茶旅融合的新路径,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茶旅精品线路12条,高标准茶旅结合观光园22处,茶文化主题博物馆9家,建设涉茶省级研学旅行基地20余个。

在黄山,茶已跳出杯盏,以跨界融合之姿,在健康、时尚、文旅等多个疆域里种下新质生产力的基因。

一杯黄山茶,承载的不仅是山水灵韵,更是一幅从田野到云端、从技艺到智能的全链条创新图景。杯中叶沉叶浮,倒映的不只是北纬30度的绿水青山,更是一个古老行业向新而生的黄山答卷。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952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