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2024年十大任务之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
如何科学理解、准确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新命题,抢抓新的先进生产力带来的发展契机,因势而动、乘势而上,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连日来,本报记者深入江都区项目建设、企业生产一线走访调研,对话相关部门和企业负责人,以“解剖麻雀”的方式探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之道,聆听县域克难求进、勇毅笃行的铿锵足音。
潮涌江都看“新质”
江河奔涌,沃野流金。
九月的龙川大地,在历经辛勤耕耘后,洋溢着收获的喜悦。在日前举办的“实干争先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扬州新实践”系列新闻发布会江都专场上,一组经济数据让人眼前一亮:从2014年到2023年,江都经济总量连跨6个“百亿台阶”,位列全国市辖区高质量发展百强第27位、投资潜力百强区第33位;今年上半年,江都区GDP、工业投资、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6.1%、26.3%、25.6%,为全市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贡献了“江都力量”。
把时针拨回到一个月前,仙女镇和江都区先后跻身“2024中国百强镇”“2024赛迪百强区”榜单,创下了我市两个“唯一”。参照赛迪评价体系,总量指标的“含金量”和质量指标的“含新量”,是排名考量的两大重要因素,江都则以“量质并举”的良好表现登榜。
勇立潮头,敢为人先。在追“新”逐“质”的征程上,江都正策马扬鞭、踏浪前行。
喜看重大项目建设上“新”
什么是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在江都高新区,记者见到了新质生产力的新应用场景。今年4月,江苏嵘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斥资1亿元,购入全球领先的9000T大型精益压铸机。这是一台重达400吨、有两层楼高的“大家伙”,“大块头有大智慧”,通过该机器生产的后车体可减少近80个零部件,有效降低车身总重和制造的复杂程度,大幅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和车辆续航能力。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正在催生新的生产力。
“历史上每一次新的生产力出现,都会深刻改变世界格局、重塑经济地理。”江都区委书记朱莉莉说,眼下的江都,正处于爬坡过坎的阵痛期、创新蝶变的攻坚期、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更需要抓住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历史新机遇,进一步垒基础、固优势、攻短板、强信心,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勇立潮头、再创辉煌。
发展新质生产力犹如对弈,出子顺序至关重要。江都区发改委主任林永贵认为,先进生产力的跃升离不开强有力的项目支撑,“没有大项目、好项目,发展新质生产力便犹如无源之水,无从谈起。对江都而言更是如此,迫切需要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先手棋’,坚定不移做大经济总量,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源头活水。”
欣喜地看到,近年来,江都区坚持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头号工程”,举全区之力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营商环境优化,以新质项目为牵引,聚力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奋力跑出重大项目建设的“加速度”。
“到京沪高速和华彩路两侧看一看,就能清晰感知江都之‘重’。”提及近年来落地生根的重大项目,江都区商务局局长王海军建议记者沿着“两条项目带”走一遭。在京沪高速江都城区段,东边的博恒新材料、创合新材料、亚威金属成形机床等项目一字排开,西侧则有纳力新材料、和熠光显、新人才公寓等,像排兵布阵般“拱卫”着城市动脉,蔚为壮观;在华彩路沿线,华彩光电、小壹智能、江林碳基等项目彼此相连,形成一条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的新兴产业带。
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在江都集聚、扎堆,正在重构区域经济的“骨架”。
数据更有说服力。2021—2023年,江都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96个,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5个、百亿元项目2个。今年以来,江都已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20个,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2个,4个列省、59个市级重大项目全部开工。
重大项目实现重大突破,主要体现在“大”和“新”上。
“这些年招引的重特大项目,有的总投资达到几十亿甚至上百亿,项目体量大幅跃升。”江都区发改委调度科科长郜成说,如今的江都,20亿、50亿以上项目屡见不鲜、接连不断,而纳力新材料、博恒新材料两个重磅项目的落地,实现了江都百亿级项目零的突破。未来三至五年,随着这些重特大项目相继建成并释放产能,必将为江都新增上千亿元绿色GDP,逐渐培育出新的500亿级甚至千亿级的产业集群。
项目不止“块头大”,含“新”量还很高。纳力新材料二期项目的产品广泛用于高性能锂电池、新能源汽车、5G基站建设等领域;博恒新材料项目在江都布局生产复合集流体用超薄增强膜产品;和熠光显拥有新型显示技术,其产品在智能穿戴、手机、平板、车载等领域大有用途……
以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项目为牵引,新质生产力正在江都加速形成。
聆听产业拔节生长的“新”声
行至江边,滔滔江水奔流不息。
在扬州中远海运重工2号船坞,施工人员正对两艘万吨散货船进行搭载作业,船坞内一派热火朝天。
今年以来,扬州中远海运重工捷报频传:承建的中远海运集运第3艘、第4艘14100TEU集装箱船,首制16000TEU系列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工银金租/恒荣海运第4艘8.2万吨散货船等船舶相继完成命名、首航,低碳环保、经济节能等指标均达世界一流水平。尤为令人惊喜的是,其全球首制700TEU纯电池动力集装箱船,成功入选“2023年度央企十大国之重器”。
换上“绿心”的江都船舶动能强劲,成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负“重”前行,是一些当地干部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形象比喻。江都区政协副主席、区工信局局长卫国文说,江都工业经济起步较早,借滨江、临港之利,逐渐形成了特钢、船舶、高端装备、汽车及零部件等偏重的产业布局。而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航空等新兴产业尚处于培育期,对区域经济贡献度不足30%。
知“重”负重,更要知难克难。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产业该如何前瞻布局?拥抱向“新”而行的产业走势,又该如何处理“新与旧”的关系,推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站在产业抉择的十字路口,江都区委、区政府审慎思考,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区域产业体系从“4+4”向“510”迭代升级,着力打造以新材料、高端装备、汽车及零部件、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5大主导产业集群为引领,10条重点产业链为支撑的“510”现代制造业产业体系。升级后的产业体系更加突出“新质”特征,统筹兼顾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布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正成为江都产业新的鲜明标识。
听,一个个新质含量高的产业,如雨后春笋般“拔节生长”。
“旧”产业如何“发新芽”?
要稳住基本盘,推动传统产业“向高攀登”。“应结合产业发展走势和本地产业基础,规划设计最适合江都的现代产业体系。”卫国文说,传统产业占据江都规上工业较大比重,转型升级压力大,潜力更大。在谋篇布局时,江都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和战略定力,把特钢、船舶、汽车及零部件等传统产业作为“江都制造”不可或缺的基石。以船舶产业为例,去年造船完工量达340万载重吨,占全市的58%、全省的20%、全国的8.9%,是“很有分量”的产业集群。如今,转向高端化、绿色化、特色化的江都造船正劈波斩浪、扬帆远航。
“喜新不厌旧”“老树发新芽”的故事,在江都园区、乡镇屡见不鲜。去年,国内首台超小转弯半径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机“地龙四号”在武坚镇下线,世界最大直径岩石顶管掘进机“富强号”在广泓重工下线,江苏亚威机床有限公司拿下5000吨重型折弯机订单……一批填补国内空白的“大块头”接连登场,以科技赋能的“江都造”频频亮相世界舞台。
“新”产业如何“长成林”?
要培育新支点,推动新兴产业“向新发力”。江都正围绕“510”产业体系,超前布局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新赛道,加快建链、强链、补链、延链,确保新兴产业项目招引比例不低于50%,引培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的“链主”企业。
“不赶超就被超,不主动就被动。”江都区委组织部副部长、科技局局长王祥说,江都要弯道超车,最大的机会赛道就是以科技创新为主要驱动力的新兴产业。在江都高新区,经过近几年精心培育,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正在茁壮成长,随着一批产业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未来几年有望成长为江都新的支柱产业;在江都经开区,一个涉及上游制造材料、封测材料、制造设备,中游制造光电器件、晶圆代工、制造封测等环节的半导体产业链正“无中生有”,不断拉长增粗,未来将爆发出新的强大产能。
未来产业如何“快生根”?
要开辟新赛道,加快未来产业布局。江都积极培育第三代半导体、低空经济、氢能等未来产业,聚焦创新研发和场景应用,力争在关键领域、关键环节率先取得突破,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
肉眼可见,新质含量高的高新产业加快布局,正在深刻改变着江都的经济肌理。
产业强,则城市强。2023年,江都实现工业开票销售1466亿元,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突破900家,工业开票销售、工业入库税收、规上工业企业数等均位居全市第一。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只要找到生长的密钥,不断培厚发展的沃土,新质生产力定能“满架蔷薇一院香”。
敲响敢闯敢创的改革鼓点
新质生产力,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革新,更是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的全面创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为加快形成与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优化集聚,提供了强大动力。
抬头看,角逐新质生产力这个新赛场,周边城市都在暗自较劲、争相发力。
一位长期从事扬州区域经济研究的专家分析说,当前的江都正处在滚石上山的关键阶段,不进则退,登上去就可以“一览众山小”“无限风光在险峰”,上不去,或者比别人晚登顶,就可能错失新一轮赶超的良机,陷入“一步慢步步慢”的境地。唯有上下一心,拿出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决心和韧劲,才能攻坚克难、奋勇争先,与先发地区在高质量发展的顶峰相见。
“敢闯敢创、敢干敢为的能量场正在加速形成。”朱莉莉介绍,江都正以问题为导向,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要红利,深化事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领域改革,努力形成一批创新性、引领性改革成果,把“关键变量”转化为“最大增量”。
从一棵树到一片森林,新质生产力要蔚然成势,就要找准发展的堵点难点痛点,以改革利刃“刮骨疗伤、兴利除弊”。
——针对园区间单打独斗、联动不紧的格局,江都将11个分散在乡镇的工业集中区整合为6个特色产业园区,统筹省级开发区、高新区与特色园区深度合作,促进产业园区特色发展、错位竞争。江都经开区依托港口区位和产业基础优势,重点招引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等产业项目;江都高新区集聚发展高端装备、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其他特色园区加快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地标性产业和“一镇一品”特色产业。
——针对民营企业创新活力不足的短板,江都纵深推进全省首批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大力实施“高企倍增”“千企升级”“登高晋级”等工程,迭代更新“科创8条”等政策措施,相继出台“人才新政16条”“关心关爱企业家10条”等激励政策,加快建设文昌东路科创走廊、中集产城科创中心、航空发动机风扇叶片实验室等创新载体,持续推动创新型企业梯队不断壮大。
——针对前些年营商环境排名靠后的问题,江都大力推行“五证同发”“信用制”容缺审批,建立项目代办员制度,推动设备更新、各类奖补资金等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全面落实“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积极开展“助企三争”专项行动,以营商环境专项巡察为抓手着力解决干部作风顽疾,让企业在江都放心投资、安心发展。
——针对新型要素供给赋能的现实需求,江都在强化土地、资金等传统要素供给基础上,紧密对接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方向,聚焦知识、数据、算力等新型生产要素供给,积极探索“知识产权+质量品牌”质押融资模式,编制全国首个《跨区域调水系统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规范》,深入开展省级绿色金融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加速构建要素充盈的发展新生态。
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人。江都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春萍说,江都过往的荣光,源于一群敢担当、勇作为的领导干部,有一批勇立潮头、敢为天下先的民营企业家。今日江都要抢抓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春天”乘势而上、走在前列,就要拧成一股绳、汇成一股劲、合成一股力,以干部敢为善为带动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形成你追我赶、比学赶超的争先之势。
从理念,到行动,追“新”逐“质”,沛然不可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