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首页>文化>文化热点

金华市探索文化印记智能化保护之路

10月15日清晨5时多,我市“清朗网络文化市场智管”应用发出警报,显示浦江县一古建筑群内有电动自行车正在违规充电。随即,该应用自动生成工单,推送给属地的网格员,隐患第一时间被排除。当天下午,该系统再次发出蓝色预警,提示义乌市一文保单位周边有违规施工现象,该预警被自动推送给相关责任单位和对象。

“接入平台的文保单位有任何‘风吹草动’,平台会第一时间发出警报。”市文广旅游局文物与博物馆处负责人钱银屏介绍,“清朗网络文化市场智管”应用专门设置了文物安全监管板块,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已全部接入,省级文保单位接入率超过94%,力争2025年底各级文保单位全部接入。

作为底蕴深厚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市现有全国重点文保单位38处、省级文保单位141处,重点不可移动文物总数居全省第一,不可移动文物数量同样位居全省前列。殷实的文物家底令人自豪,但管理人员少、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等问题,也一度困扰我市文保工作者。在城市发展中,怎样有效保护文化印记?市政协“请你来协商”专题协商会就曾以“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为题,展开专题协商。

在数字化浪潮中,我市开启文化印记的智能化保护之路。文旅部门加大文物安全的数字化监管力度,自主研发“清朗网络文化市场智管”应用,各级文保单位监控视频信号陆续接入,截至目前全市共接入摄像头2437个。此外,依托浙江省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系统,对省级以上文保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进行卫星遥感动态监测,实现文物安全信息化集成与联动。

除了加强监管,数字化手段也运用于非遗资源的抢救性保护工作中。记者了解到,我市通过拉网式普查,目前已挖掘非遗资源线索15.5万条,普查项目1万多个,将所有数据资源归集至全省一体化数字资源系统平台,并积极推动省市县三级数据库联通,实现数字资源部门间共享和面向公众开放。依托该平台,我市已实现全市应用系统全局化统筹、数字资源一站式申请、资源效能精准化提升。截至目前,我市已采用三维建模、扫描、高清摄影等多种数字化技术手段,完成馆藏珍贵文物、书画、善本等信息采集1241件,拍摄高清图版馆藏珍贵文物1161件,实现对文物的永久性数字化保存,还形成一批非遗项目和传承人的口述、影像资料。

我市将持续推进文物数字化监管,开展博物馆“文物指纹”等项目,加强对文物自动监测和分析,构建全面有效的珍贵文物预防性保护体系。同时深入实施非遗记录工程,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专业记录水平,实现对非遗项目和传承人的全面系统记录,推进人工智能、新媒体等与文物保护、非遗展示、展示展演等有机融合,推出更多沉浸式、场景化体验。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22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