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六尺,长约一百米,仅从表象来看,位于桐城市中心的“六尺巷”并无特别之处,但其背后所蕴含的“礼让”“和为贵”理念代代相传,至今仍然有着广泛影响。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六尺巷”背后的故事如今每年吸引着约50万游客来到这里参观。
近年来,桐城市将“六尺巷”典故蕴含的“和为贵”精神融入基层治理,创新形成了“六尺巷工作法”,走出了一条源头治理、多元共治、和谐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善治之路。
倾听诉求、辨明是非、劝解疏导、借古喻今、互谅互让、握手言和……通过“六步法”,不少问题被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真正做到“案结事了”“事心双解”。
桐城市市民金叶,近期遇到了一件烦心事。经营货物运输业务的他与当地一家企业因为运费问题产生矛盾,向法院提起诉讼。
桐城市人民法院范岗人民法庭了解情况后,立即将双方当事人请到了桐城市六尺巷调解工作室进行调节。
在调解过程中,桐城市人民法院范岗人民法庭法官曹红先从“六尺巷典故”谈起,引导双方当事人换位思考,再从法理和事理、情理出发,劝说双方各退一步,以和为贵。最终,双方不仅握手言和,而且决定继续合作。
“‘以和为贵’理念不仅体现了古代先贤的智慧,也为现代纠纷解决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曹红说,日常工作中,经常运用“六尺巷典故”劝导矛盾双方,同时借助人民调解及部门联动力量化解矛盾。
“通过这次调节,感触颇深。许多事情原本不是什么大事,如果都秉承着礼让精神,各退一步,事情也就解决了。”金叶说。
类似化干戈为玉帛的例子,在桐城市不胜枚举。
如今,桐城市已建成集信访、调解、仲裁、诉讼等为一体的一站式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实现矛盾纠纷一揽子、全链条化解。此外,还设立了覆盖基层单位的“六尺巷调解室”300余处。
2023年,桐城全市化解矛盾纠纷3729起,调处成功率达99.7%。法院新收民商事案件数同比下降15.6%、万人成讼率同比下降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