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

首页>地方频道>黄山>要闻

资源变资产徽州古村落蝶变焕新

作为古徽州域名唯一传承地,黄山市徽州区内古村落星罗棋布,依山傍水,粉墙黛瓦,引来众多游客在此间流连忘返。

10月12日,走进黄山市徽州区灵山村,不少游客正沿着“1314爱情线路”打卡拍照,环境式情景剧《灵山恋》精彩上演,“望星咖啡”“三境”民宿、“小小集渔”泰餐厅等休闲场所中人头攒动……

一个普通的皖南古村落,如何发展成为一处文旅消费新场景?安徽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突出融合理念、强化资源聚合,以推动实现“宣文艺旅”互促共进为抓手,树牢市场思维,注重规范引导,打造近悦远来的金字招牌,构建量质并举的良好生态。省直有关部门处室、单位对口挂点联系有关区县,强化组织保障,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在省市区相关部门的集思广益下,“村落徽州”保护利用项目应运而生,让灵山村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

2022年以来,徽州区先后与农发行黄山市分行、徽商银行等达成合作,以徽州古村落保护利用为切入点,联合实施“村落徽州”保护利用项目。目前已谋划实施“村落徽州”保护利用一期、二期、大灵山旅游度假区项目,共争取融资额度13.3亿元。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徽州区深度挖掘整合村落的土地、闲置农房、生态资源、历史古迹等一切可利用、可流转、可经营资源,并对资产进行评估、确权,采用作价分红、流转租赁、托管运营等方式,设立乡村运营公司,将“乡村资产”变“运营资本”,分类植入绿色金融产品,让抽象的“村落徽州”品牌成为一个个具象的强村富民产品。

游客在灵山景区观看演出

以灵山村(灵山景区)为例,灵山村村委会与徽州浪漫红文旅集团共同成立强村公司,以强村公司为主体,实施“收储+流转”双轮驱动。通过串接村级各类资产97处,推动闲置农房收储盘活88栋、农用地集中流转打造700余亩,经评估、磋商后以“资产包”形式入股为运营资本,使得整村运营项目变得具象化:一方面,对收储的闲置农房修缮改造,转化为民宿、特色餐饮等乡村旅游项目,吸引游客体验田园生活;另一方面,集中流转村集体用地发展特色种植业和观光农业,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增加了农民收入。

焕然一新的灵山景区内,古建筑群和商业街布局井然,吸引20余家餐饮、文创、非遗体验、休闲娱乐等商铺入驻。为推动夜经济发展,景区还常态化推出“不夜灵山·浪漫爱情计划”“爱不落市集”“提灯夜游”等丰富多彩的夜间体验活动,打造夜间消费新场景。“五一”试运营以来,灵山景区共接待游客10万余人,营业收入达300余万元。

游客体验“提灯夜游”新业态

无独有偶,徽州区西溪南村同样是“村落徽州”项目的受益者。在刚过去的“十一”假期,西溪南村因一场“鱼灯夜游会”再度火热“出圈”,游客接待量相比去年同期增长超3倍。

漫步西溪南古村落,沿河遍布着风格各异、由不同主体经营的民宿,这些民居改造而来民宿,环境清幽别致,有的还被评为“AAA级信用民宿”。整个村子干净整洁,交通便利,景区专门用游览车送新的客人办理入住,提供便捷和人性化的服务。目前村内共有民宿近70家,房间近800间,床位千余张。此外,村中还发展了咖啡、旅拍、研学等十多项新业态,高品质的服务赢得了游客的一致好评。今年以来,西溪南游客接待量已突破100万人次。

“村落徽州”系列项目是徽州区创新探索出的一条结合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乡村振兴有机融合的新路。项目将徽州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与丰富农业新业态、助推乡村产业振兴有机结合,以企带农,正是从“三变”模式工作思路出发,实现了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未来还将要实现“农民变股东”的目标。

“有面子无里子、有输血无造血、有想法无办法”,曾经是困扰乡村文旅产业的老大难问题。“村落徽州”系列项目运用系统思维、市场逻辑,聚焦提升资源利用效益、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和运用市场化方式推进乡村产业发展,深度挖掘整合农村分散闲置资源,引入资金等要素投入,加快乡村经济要素流通,以国有经济带动村集体经济,调动各方积极性共同助力建设乡村振兴。

如今,“村落徽州”项目已推广到黄山市所有区县及邻近的老徽州地区。不仅在徽州区,在歙县、在休宁、在祁门、在黟县,众多自然环境优美的徽州古村落,在金融助力下正在经历一场“蝶变”,焕发出崭新的生命力。依托“古村落”的地方特色优势资源,纵深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助力产业振兴,皖南多地正在努力探索走出一条乡村振兴的特色之路。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12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