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
安庆织起护佑森林和湿地的严密网络
——安庆市实施林长制综述
菱湖风景区。 记者 徐勇进 摄
山水相依,林木葱绿,景色秀美。林长制的实施,让宜城的山更绿,水更清,景更美。
安庆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2017年起,在全省率先试点林长制,建立以党政领导责任制为核心的市县乡村四级林长体系,设立林长6174名,护林员6193名,林长公示牌1663处,基本做到横向到底、纵向到边的全覆盖,织起护佑全市森林和湿地的严密网络。
在林长制的实施过程中安庆市在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等方面持续发力,突出林业资源的综合效益,绿水青山俨然成为群众的幸福靠山。
6174名林长守护山林
6月20日,天气由雨转晴,宜秀区杨桥镇鹿山村护林员徐积才像往常一样,沿着省道S426公路沿线巡查村里山场情况,一旦发现毁坏树木、葬坟修坟等情况将第一时间向上级汇报。“现在林长制宣传力度大,大家都知道破坏林木的后果,自觉爱绿护绿,巡查中很少发现有人偷盗毁坏树木。” 徐积才告诉记者。
徐积才是安庆市护林员中的一员,他们每天都守护在自己负责的山头,不知疲倦地行走、巡查,守护着林区的平安、生态的和谐。
如果说护林员是奋战在一线的守护员,那么林长的责任就更重大。
“作为村级林长,近年来我们不仅在增绿、护绿、管绿上下功夫,更多的是在用绿、活绿上想办法,让沉睡的资源发挥效益。”太湖县刘畈乡洪河村党总支书记胡治权说,“村里之前有5000多亩荒山,这几年实施消灭芭茅山行动已基本消除,并流转给招商引资来的企业和本村种植大户发展油茶、茶叶、毛竹等产业。为了支持他们的发展,村两委一班人跑前跑后。作为山区村,这些山林是群众致富的希望,我们林长自然得上心。”
让一山一坡、一园一林,都有自己的“林长”,这是安庆市建立健全林长制体系最基础的一环。安庆市注重林长制体系建设,科学设置林长,按全域覆盖、网格管理的要求分级科学设立林长。市级设立2名总林长、1名常务副总林长、2名副总林长和13个市级林长。总林长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常务副总林长由市委副书记担任,副总林长由常务及分管副市长担任,市级林长由各地包保市领导担任。各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分级按照行政区划或功能区设置林长,县级设立总林长、副总林长、按片或分乡镇或分部门(城建、公路、水利等)设立副林长。乡镇、村均设立林长、副林长、分片或分村设立分林长。同时全面压实各级林长职责,确保山有人护、事有人做、责有人担。
“实施林长制,一方面建立并完善一整套制度,包括会议、信息、督察、考核、执纪问责、投诉举报等制度,压实各级林长、部门乃至经营主体责任,另一方面,通过整合各级政策资金资源,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通过工程化措施,着力解决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短板问题,提高林业的综合效益。”市林业局总工程师石留喜告诉记者,“林长制的实施,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传统林业保护已上升到生态环境建设及绿色发展的高度。”
针对林长制试点中存在的目标模糊、任务不清、制度不全和保障不足等问题,安庆市高起点编制林长制规划,探索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构建“1+2+3”体系:1个总规——《安庆市林长制实施规划(2018—2020年)》,2个专项——林业产业发展规划、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意见,3个配套——评价指标、考核办法、林长制智慧平台,为改革提供方向和制度保障。
发挥示范工程带动作用
“在前期谋划林长制方案中,我们就围绕森林(湿地)资源的保护、建设、发展推行林长制,突出林长制工作项目化、责任化、具体化。” 石留喜说,“本着以问题为导向的原则,分别在桐城市、太湖县、望江县和宜秀区开展公路绿化、芭茅山改造、湿地保护与开发及青山白化治理等市级林长制试点示范工程。”
如今,四大示范工程在各地取得了显著成效。
桐城市试点道路绿色长廊工程,重点针对一些地方公路两侧存在的“栽棍子”“小老树”等现象,全面提升道路沿线绿化水平,为绿色江淮增添一道道靓丽风景线。
该市结合206国道改造,已完成30公里高标准绿色长廊示范段建设。目前桐城市公路绿色长廊试点示范经验正在向全市推广,计划2019年完成市域一级公路沿线绿色长廊建设,至2020年完成市域国省道沿线绿色长廊建设,做到联网成片、串联成线,稳步提升林木绿化率,打造公路绿色风景线。目前怀宁县推进较快,已完成绿色长廊示范段35公里。
太湖县试点芭茅山改造工程,17万亩芭茅山基本消除,完成人工造林15万亩。望江县试点武昌湖湿地保护与利用工程,目前武昌湖湿地申报单独设立省级自然保护区待批;国际重要湿地申报材料上报国家林草局,并接受国家林草局专家现场核验。宜秀区试点“青山白化”治理工程,目前已完成“青山白化”治理造林2021亩,基本消除城区周边“青山白化”现象。
此外,安庆市去年开展林长制示范单位及县级示范工程创建活动,成功创建市级示范乡镇11个,示范村(居委会)14个,县级示范工程26个,进一步提升标杆,彰显特色,发挥示范引领实效。
森林资源成为绿色“银行”
安庆市着力破解绿色发展中体制机制障碍,在“营林”上做文章,在盘活林地资源、资金支持和科技支撑上持续发力,努力找寻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实现路径,让人民群众获取改革红利。
当下正是蓝莓采摘季,在独秀山蓝莓种植基地务工的村民正忙得不可开交。“我在蓝莓基地除草、摘果,基本一年到头都有活干,一个月大概收入1500-1600元。”怀宁县黄墩镇村民陈素青表示。从采摘蓝莓鲜果到除草剪枝,产生大量的用工需求,进园务工成为怀宁县农民的一项可观收入。
怀宁县在推进林长制过程中,坚持地域特色,实施绿色升级,不断做优做精蓝莓产业,该县蓝莓种植面积突破4.5万亩,成为长三角最大的县级蓝莓种植区,集聚蓝莓企业146家。2019年预计可采摘的蓝莓基地有8600亩,产量5600吨,可接待农业休闲采摘游客60万人次,产值达18亿元。该县蓝莓产业带动1500多户贫困户实现增收脱贫。
潜山市以“林业+”理念,推进“+旅游、+多经、+扶贫”,加快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型,2018年林业总产值90亿元,带动贫困户3290户,户均增收2200余元。
岳西县立足林下资源优势,发展林下经济森林旅游,7027个贫困户(贫困人口21053人)发展油茶、山核桃、香榧和林下中药材等9079亩,平均每亩增收2000元,实现贫困户年均增收2584元。
……
随着林长制的深入实施,安庆市林业经济效益显著提升。近两年来争取中央和省财政投资6.2亿元,市县财政投资6.6亿元,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超过30亿元。发展油茶70.5万亩、薄壳山核桃5万亩、蓝莓4.5万亩,发展林下经济175万亩,森林旅游人家125个。2018年全市实现林业总产值400.19亿元,增幅10.8%。
同时全市各地引导“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吸引民工返乡就近打工,老百姓得到真正实惠。林业基地及产业发展带动42.6万户群众受益,户均年增收2600元以上。鼓励贫困户以林地入股,19个“三变”改革试点村户均分红600元以上。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生态护林员4246人,基本达到“一人护林、全家脱贫”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