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

首页>地方频道>安庆>要闻

安庆市集体经济:领跑富民强村路

  村级集体经济是提升基层组织力、保障基层有效运转、引领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安庆市坚持市场理念,以抓工业经济的思路推动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选好“领头雁”,打好“特色牌”,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

  到2020年底,全市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全面消除,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进入良性轨道;2020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总量约6.02亿元,村均42.5万元,位于全省前列。全市经营性收入5-10万元的村有34个,10-50万元的村有1013个,超过50万元的村有369个,其中,100万元以上的村有72个。

  “头雁”领路探寻致富密码

  在桐城市范岗镇樟枫村,村民口口相传的话题中,至今还有老书记宋福应的故事。八年前的10月,时任樟枫村党总支书记的宋福应因积劳成疾,倒在了工作岗位上。

  樟枫,曾以“苦瘠”著称,地处丘陵地带,区位偏,发展步伐一直不快,村集体一度负债20万元,是个典型的“后进村”。

  宋福应是“新时期焦裕禄式的优秀基层干部”,生前一直致力于改变樟枫村面貌。宋福应去世后,镇党委考虑工作的延续性,将宋福应之子宋辉从邻村调至樟枫村,担任党总支书记。接过父亲的“接力棒”,宋辉不敢有丝毫松懈。作为樟枫村的“领头雁”,八年来,为发展村集体经济,宋辉没少动脑筋。

  “最初来樟枫村工作时,我的压力很大。父亲在这里的工作刚刚有了成效,群众的期待还有很多,村里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我能否干好、怎么干好,心里都还没有底。”宋辉说。

  樟枫村有耕地5200亩、山场近万亩,曾是“兔子不拉屎”的黄土高坡,村民守着自家“一亩三分地”,收的粮食仅够维持吃喝。随着一部分人外出打工,许多田地被抛荒。宋福应在任期间,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四处奔走,将几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入樟枫,发展花卉苗木产业。几年间,曾经长满“小老树”的荒山变成了“金土地”,乡村经济发展有了一定基础。

  当香樟、银杏、紫薇、金球桂等名贵花木遍布樟枫时,五彩斑斓,移步皆景。2015年,宋辉提出了举办桂花节的想法,开创了桐城市乡村旅游的先河。

  宋辉说,当年10月,以赏桂花、尝土菜、农产品展销、广场舞表演、农民摄影展、山地自行车赛等内容为主的第一届桂花节就办起来了,持续七天。开幕当天,游人从四面八方赶来,周围道路堵了好几公里,村内手机都打不出去,村部附近一家小店光卖矿泉水就卖了6000多元,方便面更是脱销,通过引导开办农家乐的村民也获得了可观收入,桂花节现在已经成了樟枫品牌。

  樟枫村村部为原童铺乡驻地,办公用房闲置多年。经多方协调,樟枫村接管了这些存量资产。为盘活这些资产和土地,该村将安全系数高的闲置房屋对外出租办厂,获得租金收入,将倒塌区域统一规划,建设中心村庄。通过实施增减挂钩项目400余亩,将闲置土地进行整理再利用,种植百合、党参等经济作物,也为村民和村集体带来了一定收入。今日的樟枫村村部周边,人气兴旺、商贸繁荣,公共设施配套齐全,俨然一个上规模的集镇。2020年,樟枫村集体收入达到91.6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2.1万元。

  谈及自己的父亲,宋辉表达得更多的是敬佩。宋辉说,父亲是他的一面镜子,时刻衡量着他的处事方式、处事能力。他带着一股闯劲、一腔热情,和全村干群一起,共同体验了奋斗的艰辛,感受了成功的喜悦。

  “头雁高飞众雁随。”一个优秀的农村带头人,能够带动一方致富,让群众有奔头。在村干部的选配上,安庆市注重选配素质高、思路广、办法多、会经营、善管理的能人担任,把乡土人才和乡贤等拧成“一股绳”,包括本土民营企业家、农村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者等,激发人才活力,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注入了工业经济思维和元素。

  岳西县实施“头雁工程”,注重从致富能手、优秀青年农民等人员中培养选拔村“两委”成员,特别是选优配强村级党组织书记,目前村党组织书记中致富带头人占比达到70%。桐城市、岳西县每年还开展“十佳”村书记、村主任评选表彰,明确将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作为“硬杠杠”,给予每名表彰对象1万元奖励。同时,“双十佳”人选挂任乡镇党委委员、进入事业编制或享受事业副科待遇。

  另外,为增强村书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识,全市各地举办了多次村级集体经济培训班,到外省名村考察学习,有针对性地开展乡村治理、产业开发、项目建设、市场运营、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等知识以及农村实用技能的培训,提高了村级组织和村干部适应市场、领导发展的能力。

  “雕琢”产业擦亮特色品牌

  黄墩镇曾是怀宁县一个普通乡镇,浅山丘陵之下,遍布红壤、黄棕壤,天一下雨就遍地黄泥,“黄泥巴墩”是对早期黄墩镇最真实的描述。昔日由于土壤酸性强,种植粮食作物产量有限,四里八乡流传着“嫁女不嫁黄泥巴墩”的俗语。

  近年来,黄墩镇大力发展蓝莓产业,从“黄泥巴墩”华丽变身成为“安徽蓝莓第一镇”,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黄墩镇用实际行动,蹚出了一条以产业振兴撬动乡村振兴的致富路。

  小蓝莓走上大舞台,来源于一次机缘巧合。多年前,因为独特的土壤条件,省农科院专家来此开辟了一块蓝莓试验示范基地,蓝莓种植效益很快显现。消息不胫而走,本地的一些农业企业、在外务工经商返乡的能人大户纷纷加入蓝莓种植行业,全镇蓝莓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并走上了深加工道路。

  蓝莓产业发展起来了,企业赚了、农民富了,可村集体还是老样子。几年来,黄墩镇加大资金扶持和政策引导力度,搭上蓝莓产业发展的“快车”,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独秀山社区通过发展蓝莓种植业,2020年集体经济收入达51.6万余元,社区干部2020年绩效工资达到人均1.8万元,比上年增长2000余元。

  “集体经济发展起来了,社区干部既有‘面子’又有‘里子’,社区想办点事情也有资金来源了。”社区党支部书记汪永球说。

  几年来,全镇12个村(社区)累计种植蓝莓1000余亩,依托蓝莓产业,村级集体经济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整体提升,2020年平均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4万元。

  为打响品牌、提升价值,黄墩镇坚持每年举办一次以“蓝莓有约”为主题的大型蓝莓产业推介活动,引来了数以万计的外地游客。怀宁县以黄墩镇为主会场,每年举办一次“怀宁国际蓝莓文化旅游节”以及蓝莓产业发展论坛、马拉松比赛、自行车骑行比赛等活动。黄墩镇以蓝莓文化节为媒介,线上建立怀宁蓝莓特色馆推广和销售,线下为游客提供采蓝莓、亲子游、农家乐的田园体验……蓝莓品牌越来越响,蓝莓与黄墩,似乎成了不可分割的概念。

  望江挑花是一种在棉质白布上,用蓝线采取挑、钻、游、织四种手法挑绣出各种图腾的双面一致的传统工艺,被世人赞誉“青白如初,表里如一”。作为望江挑花工艺的发源地——鸦滩镇望马楼村,民间艺人们千年来一直坚守着这项传统技艺。

  近年来,望马楼村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打造挑花特色品牌,逐步形成了挑花生产、加工、销售业,将文化艺术优势变成了产业优势。

  从种植油茶并成立油茶种植合作社开始,望马楼村发展集体经济有了自己的平台,后又成立公司,实行以种苗培育、种植和加工“一条龙”的油茶产业一体化发展模式,这些为培育望江挑花品牌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5年,望马楼村成立挑花专业合作社,建成挑花场馆,集采购、供应原料、收购、销售、引进新技术新品种以及开展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和咨询服务等功能于一体。同时,聘请非遗传承人为指导,培育了一支由留守妇女等组成的专业挑花生产队伍。她们农闲时统一在合作社的挑花工坊挑花,农忙时在家自行安排挑花。通过挑花产业带动创业增收,受惠妇女达700多人。

  望马楼村在发展油茶产业的同时,推动非遗文化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设立挑花展馆、挑花工坊,打造乡村旅游示范村,年带动旅游1000人次以上。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5.5万元。

  在安庆市很多农村地区,特色产业已经成为当地村级集体经济的底色和标志色,品牌的影响力随着产业的不断壮大而不断提升。近年来,安庆市大力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培强扶优”工程,储备项目4000余个,遴选一批优质项目积极向上争取扶持。

  今年,全市共有109个村被列入中央和省级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扶持对象,当年给予不低于50万元的财政支持,并在发展用地、金融服务、税费优惠、人才支撑等方面给予扶持。同时,各县(市、区)择优大力扶持对象44个,结合相关项目建设,全市累计整合各类资金4亿元,量化农村集体资产26.9亿元,把农业农村资源引入到工业资本市场,促进工业农业经济“双赢”。

  桐城市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专项发展基金,重点扶持薄弱村、培育示范村;怀宁县成立了直属县政府的蓝莓产业发展服务中心,每年财政预算安排1000万元蓝莓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岳西县申请农发行相关政策融资5亿元,支持村集体发展特色优势产业,51个村集体公司申请贷款5000万元……各地积极投入,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做大做强。

  “把脉”施策同台争先进位

  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各个村(社区)朝着富民强村的共同目标前进,但因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各不相同,发展路径也会有所区别。

  近年来,宜秀区坚持系统谋划、统一规划,坚持改革创新、三级联动,坚持因地制宜、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特色化、差异化、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强村之路。2020年,全区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7.1万元,在全省名列前茅。

  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宜秀区决心下好村级集体经济这个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先手棋”。随即,宜秀区在全市率先成立推进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办公室,出台政策文件,确定了产业带动、资产经营、资源开发等六大发展途径,明确了盘活闲置资产、发展特色产业等九条发展思路,因村施策。另一方面,强化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考核、奖补。

  宜秀区着力打造五横茶园、罗岭果园、白泽菜园、杨桥花园、大桥工业园、大龙山创业园等“一镇一园”,精心“雕琢”龙山野茶、大红袍柑橘、七仙黄梅、罗岭葡萄、绿丰园杨梅等“一村一品”,鼓励闯试山水经济、物业经济、康养经济、旅游经济等“一片一路”,推动了基层创新发展和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在城市建成区的社区,积极发展新物业经济,寻求新增长点。大桥街道叶祠社区利用安庆长江大桥连接线高架桥下区域,兴建生态停车场,为集体增收20余万元。相邻的桥北社区,利用靠近光彩大市场的优势,提供广告牌制作和税费代征服务,每年创收近70万元。

  在城市花园地带的农村,深化“三变”改革和林长制改革,探索重构统分结合的多层经营模式,实现利益联结、多元发展。罗岭镇黄梅村、妙山村自主种植1000亩菊花,投入200万元建成烘制车间,注册“七仙黄梅”商标,打出统一经营品牌,市场竞争力跃升,仅此一项就为村集体年增收50万元以上。

  除了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抓创新融合发展外,宜秀区还设立了500万元产业扶持基金,并成功举办郁金香节、龙舟节等节庆节会,为各村带来人气、聚集财气。杨桥镇鲍冲湖村成功举办了两届荷花节,让沉寂多年的鲍冲湖旅游再次吸引市民眼球,村集体租赁收入和旅游服务收入攀升,实现了三年翻一番。

  因地制宜,开展“渠道拓宽”行动,以市场需求和发展为导向,拓展发展路径,探索抱团发展,为安庆市众多村(社区)“量身”铺筑了发展道路。同时,一些村(社区)通过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发展股份合作制经济,因地制宜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太湖县城南部的大塘村,由原大塘、安山两村合并而成,老村部、老校舍和村级集体土地、水面等一度闲置很长时间。村“两委”以盘活资产资源为发展集体经济的突破口,整合集体的旧村部、校舍、厂房共86间不动产和山场、水面、林地共301亩经营性资源,通过入股、发包、租赁等多种形式,每年获得租赁收入41.4万元,实现集体得收入、村民得实惠、承包户得效益。大塘村将全村3644亩耕地交由股份经济合作社统一托管,发包给村内种养大户发展产业。村集体争取财政资金新建、巩固、提升基础设施,为种养大户解决水利、道路等问题,以入股量化分红等方式收取一定收入。2020年,大塘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4.2万元。

  记者从市集体经济办了解到,“十四五”期间,安庆市还将依托各地区位、资源、产业优势和现状基础,选准适合发展的产业、项目和载体,实行“一村一策、一村一品、一村一貌”,开展资产盘活攻坚、服务创收增效、历史文化挖潜、工艺制造改进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行动。(全媒体记者 罗少坤)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1628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