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追梦青山绿水 共享生态家园
潜山市践行“两山”理念建设“四宜”村镇
青山叠翠,河水清澈,凉风扑面。盛夏时节,在潜山市天柱山后山的环山公路上,沿途茶庄、万涧等地的民居点缀在青山绿水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片精美的桃源胜境。
近年来,潜山市坚持“全市大景区、全域大旅游”思路,创新推进宜居宜业宜游宜养“四宜”特色村镇建设,整市打造“山水田园城市、特色风情小镇、全域美丽乡村”,农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人居环境焕然一新,走出了一条符合潜山实际的新路子。
潜山是一座山水相依的城市,天柱山、金紫山、下浒山山山连翠,皖河、潜水、雪湖水水生辉。该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让生态优先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以绿色发展助推新旧动能转换和乡村振兴,走出一条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的可持续道路。
近5年,该市新建城市道路30公里,“白改黑”35公里,建成区面积扩大到22平方公里。二乔公园、潜水绿道银滩湿地公园建成开放,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源潭、天柱山获批省级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全省示范、全国领先。乡镇污水集中处理全覆盖,城乡环卫实现一体化。富硒、富锌、富负氧离子“三富”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荣膺中国天然氧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入选“国家首批、全省唯一”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培训基地。
该市连续6年将美丽乡村建设列为实事工程推进,目前全市美丽乡村中心村占行政村92%,圆满完成省整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试点任务。该市坚持“点上提升、线上拓展、面上覆盖”,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统筹建设,每个村庄整治示范点同步实施“一改二保三清四拆五化”工程,即改造危房,保护古民居、古树名木,清垃圾、清污泥、清杂物,拆除危旧房屋、破旧猪圈、旱厕、院墙,实现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环境美化和公共设施配套化。
全市已建成环天柱山、环潜水河、环浒山湖3条美丽乡村示范带以及149个美丽乡村中心村和120个自然村庄整治示范点,美丽乡村建设覆盖所有乡镇、国省道和重要县道沿线。围绕旱厕改造,该市统筹推进集镇、行政村、景区周边、公路沿线旱厕拆除,完成农村旱厕改造7.6万户,拆除破旧厕所4228户。获评全国美丽乡村建设优秀城市、全国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试点市,黄龛村、官庄村获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为打造美丽乡村建设“升级版”,该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奋力打造安徽乡村振兴示范区。创新推进“四宜”特色村镇建设,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旅则旅的原则,大力发展“绿色+特色”块状经济。围绕“一轴两带”城镇布局,培育一批重点中心镇和特色村镇。推进集镇硬化、净化、美化、绿化、亮化、文化和设施配套,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源潭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市域经济副中心“两化一心”建设,形成乡村振兴新引擎。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建成环潜水河乡村振兴示范区。
该市各级提高站位,保持政策连续性,乡镇作为“四宜”特色村镇建设的实施主体,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切实履职尽责,倒排工期、加速推进,确保当年投入、当年见效。各地突出特色,黄铺镇围绕现代农业、天柱山镇围绕打造国际康养小镇、梅城镇围绕郊野休闲旅游、水吼镇围绕“康养+民宿”、龙潭乡围绕传统古村落保护利用,从文化符号、特色产业、人居环境、旅游线路等方面通盘考虑,谋深做实年度项目。各部门强化统筹,将“四宜”与“黄铺经验”推广、美丽庭院创建及红色、“三富”、历史文化等资源保护利用相结合,聚力打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样板点。
如今的潜阳大地,开门见绿、推窗是景,绿地棋布、绿带纵横,漫步其中,让人心旷神怡,一批蓬勃崛起的特色村镇,正展现出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魅力新姿。(通讯员 储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