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怀宁县凉亭乡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将“点点盆景”变成“处处风景”,绘就新农村美丽画卷。
特色产业带动兴村富民
12月2日,凉亭乡源潭铺村无花果基地里,十多位村民正在除草、施肥。今年60岁的脱贫户吴银芝由于年龄大了无法外出务工,还要照顾家庭,她只要有空就在基地务工,每天收入70元,一年有5000多元收入。“在家门口做事,既可以赚钱,还能顾家,日子越来越有奔头,越来越好了。”
源潭铺村党支部书记董成林介绍,为了增加农户收入和村集体经济收入,该村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方式,发展无花果基地135亩。经过几年的发展,基地集生产、科研、销售、旅游观光、水产养殖、技术服务、餐饮于一体,发展成规模化、专业型农业科技公司。公司与23户脱贫户合作种植无花果,每户年增收2100元;为周边50余户村民提供就业机会,每户年增收5000元左右,为村集体每年增收4.8万元。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凉亭乡精准“审题”、快速“破题”,紧抓产业发展“牛鼻子”,点燃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引擎”。12月2日,在凉亭乡代店村蓝莓种植基地,20多名农民忙碌着。该乡近几年来大力发展蓝莓产业,在项目推进过程中,该乡专门成立蓝莓基地建设指挥部,为蓝莓产业顺利落户提供优质服务,目前全乡蓝莓种植面积超过4000亩。
前不久,凉亭乡“品味乡村生活,助力乡村振兴”首届“紫薯文化旅游节”在青山村举办。活动现场,游客们手持钉耙、锄头,在紫薯地里体验采挖紫薯的乐趣。“听说紫薯的营养价值高,今天特意带家人过来挖紫薯。”游客方倩一边挥舞着锄头,一边将地里鲜嫩的紫薯拾起放入箩筐中。今年以来,凉亭乡大力发展紫薯产业,种植紫薯近300亩。“我们正在谋划打造千亩紫薯融合发展项目,明年争取达到1000亩以上。同时以乡村旅游为引擎,发挥‘毗邻安庆、资源丰富’的区位优势,发展住宿、农家乐等多种旅游经营业态。”凉亭乡党委副书记胡雁冰介绍。
美丽乡村带动乡村旅游
行走在凉亭乡大大小小的村庄,映入眼帘的是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美丽乡村画卷。从“村容整洁”到“生态宜居”,得益于该乡致力于打造“安庆后花园”,实现“一眼净、全域美”,实现了农村“颜值”“气质”比翼齐飞。
每逢周末,凉亭乡凉亭社区金花中心村迎来众多游客。“来这里的大部分是周边乡镇、安庆市区的游客,大家周末带着家人、孩子到这里短游,感受田园风光和农耕文化。”凉亭社区党总支书记朱峻峰介绍,金花中心村是省级美丽乡村,该村在建设中着力打造乡村旅游,平日里在这边休闲锻炼的本地居民也很多,现在大家对精神生活有了更多的追求,这个地方离集镇很近,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更方便群众到这边活动休闲。
凉亭乡还突出“一村一品”,打造“荷花产业”,发展蓝莓、无花果、迎庆桃、桔子、梨子种植等。产业发展激活了村级经济活力,带动了群众就近就业,一个“四季有花、四季有果、四季有景、四季有玩”的新型“安庆后花园”正逐步呈现。“我们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让‘安庆后花园’更绿更美更有生机。”凉亭乡乡长张凌霞说。
凉亭乡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打造“文化游”,推出“农耕文化”“乡愁文化”两张名片,民俗文化陈列馆、名人堂、农耕文化长廊、文化体验区等已成为凉亭文化建设的重要板块。与此同时,凉亭乡文旅产业促发展等工作也渐渐崭露头角,无花果生态采摘艺术节、蓝莓文化旅游艺术节、紫薯节已成功举办,荷花产业基地、核桃基地、茶叶基地、蔬菜基地、迎庆桃基地等也相继建立,掀开了乡村文化旅游新篇章。
乡风文明带动崇德向善
“以前大家讲排场、好面子,红白喜事都要跟风大办,费钱又费力。这些年几乎没有了,人情往来减少了许多,感觉轻松多了。”村民们说。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凉亭乡坚持把培育乡风文明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来抓,以强有力的乡风文明建设,营造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凉亭乡不断挖掘蕴含在每家每户的“好家风”基因,传家风、淳民风、正社风,树立人人崇尚良好家风、家家争创和谐家庭的良好新风尚。目前,该乡已完成121户农户家风家训上墙,农户门口“晒”出家风家训,红色的牌子成为一道美德风景线。
该乡建成民俗文化陈列馆、农耕文化长廊各1处,进一步抓好文化传承。此外,凉亭乡还坚持每月网上推荐身边好人,每季度推报怀宁好人,将身边好人好事整理上墙,制作好人榜,建立好人典型数据库,使身边好人典型“立”起来、“传”开来,为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注入更多的正能量。
与此同时,凉亭乡每年组织开展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最美庭院、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让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弘扬优秀家风传统,树立文明新风。2019年以来,全乡评选出“星级文明户”32个、好婆婆15个、好媳妇15个、五好文明家庭18个、最美庭院和阳台19个、最美农家22个,并进行表彰挂牌。(通讯员 檀志扬 何宏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