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

首页>地方频道>安庆>要闻

安庆:从茶文化旅游节看山乡发展

  油菜花节、樱花节、映山红节……近年来,安庆市各地依托当地特色产业,举办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旅游节,有的地方已连续举办多年,旨在推介当地特色农产品、促进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拥有50余万亩茶园的安庆,每到采茶制茶季,各地开展的茶文化旅游节也精彩纷呈,这些文化旅游节为当地发展带来了什么?4月中旬,本报记者走进“宿松香芽”茶文化旅游艺术节的举办地柳坪乡,进行了深入采访,聆听了当地人的喜悦和困惑。

  茶品牌:因“节”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宿松县柳坪乡境内群山起伏,素有“竹海茶乡”的美誉,该乡拥有近万亩茶园,是“宿松香芽”的主产区。

  近些年柳坪乡尝试走“茶旅融合”之路,2022年首届“宿松香芽”茶文化旅游艺术节成功在该乡举办,第二届“宿松香芽”茶文化旅游艺术节今年再次选址柳坪乡。4月中旬,正值“宿松香芽”茶文化旅游艺术节筹办之际,记者来到柳坪乡走访当地茶企。

  “只有我们自己知道,在我们柳坪乡举办的这个茶文化旅游艺术节对于本地的茶农、茶叶合作社和茶企来说有多重要。”吴焰松是柳坪乡蒲河村人,他于2016年返乡开始发展茶产业,截止到目前已经开发了2000亩茶园,可采面积达到600亩。

  吴焰松分享了一组数据:“在2022年首届‘宿松香芽’茶文化旅游艺术节前后,我们才做了2000余斤干茶,随着茶文化旅游艺术节的推介,到年底我们生产的9000斤干茶全部售卖一空。而今年,同样的时间段,我们已经生产了近4000斤干茶,家里只剩600斤干茶未售出。”

  在吴焰松看来,将宿松香芽茶品牌由信息闭塞的山区乡村推向市场,茶文化旅游艺术节功不可没。“茶叶跟其他农产品不同,以绿茶为例,一个顾客如果习惯了某个品牌的茶,除非他身边的朋友强烈推荐另外一个品牌,一般他不会轻易更换。在首届‘宿松香芽’茶文化旅游艺术节之前,我的顾客99%都是宿松人或者在外地的宿松人以及他们的朋友。”吴焰松说,“随着茶文化旅游艺术节的推介,一些看过网络直播的网友主动打电话联系乡政府,要我们的联系方式,从我们这里买茶叶。这就像在市场上开辟了一条新渠道,让我们的产品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接受。”

  “这些网友遍布全国各地,有省内合肥市、铜陵市的,也有省外广东省、福建省的。”吴焰松寄出了30多份样茶给网友品尝,令其倍感欣慰的是“收到样茶的都买了我们的茶”。

  因茶文化旅游艺术节获益的,远不止这一家茶企。吴国振是宿松县龙河茶叶有限公司负责人,也是安徽省非遗“宿松香芽制作技艺”传承人,他告诉记者,仅首届茶文化旅游艺术节期间,其公司就销售了1000余斤干茶。“我们公司是股份制,成立于2009年,柳坪乡龙河村集体占股88.7%、百姓占股11.3%,有1500多亩茶园,2022年生产干茶1万余斤,产值达到400万元。”吴国振介绍道。

  困惑:茶旅融合“流量”如何变现?

  柳坪乡因茶而兴,当地政府为做好“茶旅融合”进行了不少尝试和努力,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我们打造了‘三十里风景廊道’,从进入柳坪乡的第一个村大地村开始,一直到罗汉尖下的邱山村,每个村都有一个特色景点。”柳坪乡党委副书记项自宏说道。

  优美的自然环境吸引游客接踵而至。项自宏介绍:“据我们的不完全统计,2022年全年,来柳坪乡游玩的旅客达到了16万人次左右。”

  然而,面对足足有当地常住人口8倍之多的游客量时,如何“把流量变现”却让当地犯了难。

  柳坪乡乡村振兴办工作人员马永山分享了一个故事:“前段时间,一家搞研学旅游的企业想要带400名学生过来体验采摘,考虑到接待能力有限,我们婉拒了这个企业。但是该企业负责人坚持要先来看看,后来只看了一个景点就匆匆回去了。”

  “茶季只有短短的几个月,在茶季之外,怎么让游客体验到‘茶旅’?怎么把匆匆的‘一日游’变成‘住下来’‘玩起来’‘消费起来’?”项自宏说,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当地干部群众。

  “今年春节期间,从正月初二到正月十六,最高峰一天有2000人次打卡罗汉尖风景区,邱山村的农家乐餐饮、住宿接待能力都有限,罗汉尖风景区内连卖水的地方也没有,有的游客爬山爬了一半就下来给我们提意见,应该在景区适当的位置设置小卖部,卖一些水和食物。”邱山村党总支书记吴合林说,这期间,罗汉尖山脚下聚集了很多摊贩,“都是周边乡镇的居民,一个卖烤肠的摊贩平均每天营业额都在4000元以上。”吴合林说,他动员本村村民也到山脚下摆个摊,但没人愿意去摆,当地村民竟然不想赚这个钱。

  破局:人才和规划是关键

  提到“茶旅”,吴焰松直言自己心中没有规划。这个在茶产业上已投入近2000万元的企业负责人更像是一位老农民,他不能熟练操作微信,羡慕网络直播的火爆,却苦于身边没有“懂行的人”,他曾试图劝说自己的孩子回乡继承自己的茶产业也被拒绝。

  “其实我们最缺的是人才。”吴焰松认为,搞“茶旅”关键在人才,尤其是年轻人。“我们茶厂里最年轻的是1974年的,60岁以上有5个人。我只懂种茶制茶,连操作手机微信都不熟练,搞‘茶旅’项目对于我来说不切合实际。”

  吴焰松深知人才和技术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现在每天,有近200名采茶工穿梭于吴焰松600亩茶园内,“要记录每一个采茶工每天采摘的斤两,以前是用手写的单子,我们一个月结一次钱,每到这个时候单子错了漏了,扯皮的事情就来了。”吴焰松说,他为此找到自己在外地工作的外甥,“他给我写了个程序代码,就通过这么简单的仪器,只要把采茶工的姓名、当天采摘的斤两输入进去,就打印出来一张小票,这张小票由采茶工自己保管,丢失了也不碍事,这个仪器里面还有采茶工采摘的记录。”

  而在吴国振看来,龙河村搞“茶旅融合”项目受限颇多。“龙河村的茶园都是一小片一小片的,没有那种漫山遍野的壮观,观赏性差很多。要想搞茶园体验采摘的话,就需要对茶园进行改造。目前,相关政策对新开发茶园的支持大,对老茶园改造的支持力度小。但实际上,改造一亩茶园的投入跟新建一亩茶园的投入不相上下。”

  基础设施配套跟不上,也是一大制约因素。“从邱山村村部到罗汉尖山脚下的路只有3.5米宽,会车错车都比较困难,2000人同一天涌入罗汉尖,我们甚至没有停车场能够容纳下四五百辆车,想要将山脚下的空地改造成停车场,又受到耕地红线的限制只能作罢。”吴合林说,每到节假日,当地村干部和志愿者都要全部出动到罗汉尖山脚下维持车辆秩序。

  “景点分散、观赏性不强、接待能力差、基础设施配套跟不上,所有的这些问题都需要站在全乡的角度来进行统一规划,我们目前非常缺这样的人才和团队。另外,资金受限也是重要的一个方面。”项自宏说,尽管面临着重重困难,但全乡干群干事创业的激情丝毫不减,“全乡始终锚定着‘茶旅融合’的目标一步步前进。柳坪乡适宜茶叶种植面积近2万亩,还有1万亩左右发展空间,我们每年都有新建标准化茶园计划,2023年这一数字是700亩左右。此外,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积极对接国家、省、市各类节会和主题活动,为茶叶推介搭建平台。”

  而在做好“旅游文章”方面,项自宏说:“我们结合乡情村情实际,充分考虑各村自然环境、文化历史、经济发展等因素,制定科学可行的村庄规划;同时充分发挥生态优势,进一步挖掘和开发柳坪文旅资源,补齐水、电、路、讯等配套设施短板,利用好抖音号‘柳坪文旅’宣传窗口,让更多的人了解柳坪、亲近柳坪、留恋柳坪。更重要的是,我们积极倡导柳坪籍能人回到家乡投资兴业,引导社会资本注入农业农村,催生乡村振兴新动能。”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595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