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和戏曲正在走向价值回归,戏曲必须回到民间去,回到发展的源头,深入生活、扎根群众,把源于群众的戏曲回馈给群众,守正创新,互通融合,优化人才培养,才能不断激活戏曲艺术生命力……”这是来自黄梅戏传承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声音。
9月26日,黄梅戏传承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安庆拉开帷幕,为期三天的研讨会邀请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及中国香港、台湾地区等百余名专家学者,为黄梅戏的传承与发展建言献策。
走好创新与守正之路
历史在前进、文化在发展、人们的审美观也在不断变化,戏曲同样也面临着继承与创新之题。
近年来,中央和各地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戏曲艺术,戏曲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但同时,戏曲院团发展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抓住机遇突出重围是此次研讨会上热议的问题。
“我们黄梅戏的守正创新是必须要坚持的正道。无论是哪个行业,无论哪个时代,‘杰作’与‘大师’永远是两个不可缺少的支撑点。”研讨会开始,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安庆师范大学黄梅剧艺术学院院长韩再芬言辞恳切,希望参会的各路行家能够对黄梅戏如何创作新的杰作、如何培养年轻大师等给出更多宝贵意见。
“现在的大环境对戏曲来说非常好,我认为这是戏曲得到价值回归的很好阶段。”中国文联原副主席廖奔对于黄梅戏的传承和发展寄予了很多期待。他认为,黄梅戏是中华戏曲文化中独特而优异的一部分,黄梅戏的未来既要传承也要发展,“要用传统的黄梅戏来演绎我们当代人心目中的故事,来体现出当代人的所思所求,展现出时代的风貌。”廖奔认为,只有将传承和发展有力结合起来,黄梅戏才能走出一条康庄大道。
有了好的机遇,如何出精品?上海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朱恒夫给出了建议。“如何把黄梅戏里的故事讲好,是出精品的关键。首先是题材,要把老百姓所熟知的故事题材,根据时代的需要以及新时代人民群众的审美要求进行加工改造。其次要塑造新的人物形象,最后,故事的情节结构,要讲出新意、引人入胜。”朱恒夫认为,黄梅戏有着良好的基础和领军人物,只要秉承不变的初心,放大格局,戏曲振兴和繁荣定会未来可期。
安徽省文联原副主席,国家一级编剧王长安表示认同,黄梅戏的发展要找准方向。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运用好资源,大胆热情地拥抱市场,打造更多能与群众产生共鸣的好作品。
碰撞艺术火花对接融合理念
博大精深的戏曲,经历一代代戏曲家的创造与发展,推陈出新,传遍四海。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黄梅戏的经典剧目《天仙配》就曾在东南亚地区广泛流传。
“在新加坡,传统的黄梅戏剧目受众广泛,主要有三个原因,故事本身是动人的,戏剧场景、演员塑造的形象是唯美的,最重要的是黄梅戏唱腔朗朗上口,易学易唱,群众基础深厚。”新加坡戏曲学院创院院长蔡曙鹏认为,黄梅戏要立足于传统,守住黄梅戏的本体来进行传承和创作。从经典的黄梅戏剧目中取其精华,仍是发展新加坡黄梅戏的重要途径。
蔡曙鹏介绍,秉承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群众文化创建理念,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新加坡的的戏曲学院就曾多次与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合作,也曾把黄梅戏带到欧洲多国,他希望在不久之后能与安庆师范大学黄梅剧艺术学院有更多的项目合作机会。
复旦大学文史学院研究员白若思来自俄罗斯,他通过研究中国古典文学,进一步了解了黄梅戏这一地方剧种。如何让中国戏曲跨越文化鸿沟,让海外观众从文化猎奇走向欣赏认同,从而促进交流、增进了解? 白若思认为,可以通过推动中国戏曲与多媒介融合、加强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国际表达的剧目创作、搭建戏曲新媒体平台,实现中国戏曲跨文化传播,从艺术的小切口让世界认识中国戏曲文化瑰宝。
不断优化戏曲人才培养
戏曲要传承,人才培养是个不容忽视的话题。
“通过培养人才,可以更好地传承戏曲文化遗产,为黄梅戏艺术注入新的活力,优秀的人才也能够将黄梅戏传播到更广泛的受众中。”安徽艺术职业学院戏曲学院党总支书记汪建,介绍了学院的人才培养经验。“我们采取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方式,旨在培养更多具备扎实基本功和艺术素养的黄梅戏人才。剧院与学校合作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平台,通过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比重,逐步实现教学方式由‘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的转变。”
新时代戏曲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仅涉及与戏曲本身有关的演员、编剧、作曲、导演、灯光、舞美、剧务、舞台监督等专业门类,还涉及政策规划、教育体制、培养机制、管理保障等方方面面。尤其是近年来,黄梅戏表演专业生源面临基础弱、兴趣低、学习动力不足等困局。
如何破局探索,安徽艺术学院戏剧学院副教授,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冯传胜认为,可从全专家授课入手,提升专业认可度;建立多层联动机制,掌握学生学习状态;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戏曲实践活动,提升专业获得感;选拔优秀学生打造学界明星;从缓解学生对专业就业前景的担忧着手,开展就业关怀解决后顾之忧。
研讨会议题精彩纷呈,黄梅戏专家学者们纷纷表示,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交流会,也是一次振奋人心的座谈会,为未来推进黄梅戏发展工作提供了借鉴和参考。黄梅戏繁荣发展的春天,正在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