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安庆日报消息 宿松县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哺育出众多鸿儒硕彦,也孕育了深厚的“乡贤文化”。近年来,宿松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活传统“乡贤文化”,发挥“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用其嘉言懿行垂范乡里,弘扬了文明新风。
选出乡贤带出好村风
“要不是石激光出面,这件事情还真是不好处理。”安徽宿松县程岭乡杨辛村党支部书记张建新感慨。前些天,村里两户邻居为了各自家里的地皮能够宽一点,争得不可开交。最后,在县自来水公司工作的石激光被叫回来帮助协调。
石激光也是杨辛村人,虽然在县城工作,但平时一有空就回到村里,哪家有个难处,他都会尽力帮一把,在村民中很有威望。老石回到村里没多久,事情就获得了圆满解决。“我跟他们讲了桐城六尺巷的故事,让两家各自让出一点。”老石说,现在两家各自让出了一米,中间达到三米八宽。
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脉,使宿松县形成了“崇文尚德、孝悌慈爱”的“乡贤文化”和“爱国爱乡、乐于奉献”的“乡贤精神”。宿松县充分挖掘“乡贤文化”资源,培育造就“新乡贤”,以他们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培育文明和谐的社会风气。
前不久,宿松县程岭乡选出了首批7位新乡贤,他们都是返乡捐资助学、带领群众致富、有声望权威感召力的典型,石激光就是其中的一位。
“乡贤是在本土本乡有德行、才能和声望,受老百姓尊重的人,他们用声望权威、道德感召力影响身边的人。”宿松县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宿松县通过整合再造乡贤群体,重构乡贤文化。
乡贤文化引领正能量
洲头乡金坝村修缮一新的乡贤馆里设立了乡贤榜,榜上张贴着各类乡贤事迹:垂范乡里的老教师、见义勇为的农民、孝顺失明婆婆的好儿媳……在洲头乡金坝村乡贤馆里,张贴着各类乡贤事迹。“这些乡贤事迹都是村乡贤参事会通过大量走访整理出来的,当地群众经常自发前来参观学习。”该村党总支书记石卫东说,身边人身边事的教育意义更大、效果更好。
在外闯荡多年、创业有成的“新乡贤” 叶玉华心系家乡教育事业,不求回报,慷概拿出十万元回报母校,他将更多的孩子送上求学之路。叶玉华早年家境贫寒,迫于生活压力,早早辍学,只得四处打零工。经过几年的奔波,他决心将自己学到的东西和积累的经验运用到实践中去,于是,他开始自己创业,在浙江省宁波办起一家工厂。创业期间,他深深地认识到知识文化的重要性,也为自己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而感到遗憾。为此,他回到母校捐款十万元,成了了助学基金会,用于补贴寒门弟子的学习费用。
在宿松,像叶玉华这样反哺家乡的能人贤士越来越多。许岭镇石庙村“新乡贤”张掌权虽常年在外,却一直心系故土,多年一直坚持投身家乡公益事业。2014年,他回到家乡,流转了数百亩废弃的荒滩湖汊,翻新了当家塘,整修了田间路,带领群众发展现代农业。“今年我至少对接了5户贫困户,不仅要帮他们摘掉贫困帽子,还要让他们富起来,这一点我很有信心。”张掌权说。
近年来,宿松县积极培育发展乡贤组织,县乡村分别成立了乡贤文化研究会、乡贤联谊会、乡贤参事会,挖掘整理乡贤资源,影响更多的乡贤回归故里、反哺家乡,蕴含着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力量。
乡贤“进四堂” 文明新风扬
2月17日,沿着蜿蜒的通村公路,记者来到北浴乡迎宾村。村礼堂大门上贴着“迎宾宾至尽赞宾至如归,高岭岭秀何惧山高岭峻”的对联。礼堂里,音响、投影仪等设备一应俱全。“村民逢红白喜事,都在可以在这儿办,与在县城办酒席相比,省了很大一笔开支。”村党支部副书记胡飞说,“这有效防止了大操大办,推动移风易俗。”
进祠堂、进课堂、进讲堂、进礼堂的“四进”,是宿松县尊崇乡贤、引领乡风的重要载体。让乡贤文化走进祠堂,就是把乡贤文化和宗族文化有机结合,乡贤精神和家风家训有机结合,使之成为修身持家之本。县里为古今100多名乡贤编史立传,挖掘历史人物齐家治国的故事广泛进行宣传,组织新乡贤走进全县100多个宗祠,开展“晒文明、赛家风、晒家训”活动,由乡贤领衔在新修族谱中开辟了孝心榜、爱心榜,把爱国爱乡、报效桑梓等优秀人文精神植入到家规族训之中。
在学校开展“学乡贤”活动,引导青少年见贤思齐、励志成才,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不仅倡导学生学习乡贤精神,还组织学生推选“校内的学贤”,以身边的榜样激励学生热爱家乡、努力成才、报效家乡。
“宿松县着力打造‘乡贤文化’这一品牌。植根乡土的‘乡贤文化’,已经成为引领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巨大力量。”宿松县委书记王华说。
近年来,宿松县通过乡贤文化进厅堂、进课堂等形式,实现了乡贤文化的全覆盖。如今,“乡贤文化”正潜移默化入脑入心,在宿松县广袤的乡村快速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