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时节,辽阔的淮北平原上,依然满目生机。
走进宿州绿色家居产业园闼闼家居科技(安徽)有限公司车间,智能生产线上,一张张板材在机器与人的有机交互中,很快“变形”为一扇扇精致木门;而到了宿州埇桥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里,6万平方米的种业小镇即将迎来“绽放”;脚步不停,踏入皖苏交界的宿徐现代产业园,去年刚入驻的安徽溯源节水科技有限公司内,工人们则忙着为国外客户赶制订单……
去年12月8日,安徽省委常委会赴宿州市现场办公。对于安徽“北大门”,省委书记韩俊提出新期待:要增强不甘人后的志气、树立奋起直追的雄心,千方百计地把“最近苏北、最似苏北”的基础条件转化为“追赶苏北”的实际行动,全力打造苏鲁豫省际毗邻区域新兴中心城市。其中,埇桥区要做大高端制造、绿色智能家居产业集群,提升主城区能级。
作为宿州市唯一的主城区,近年来,埇桥区锚定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化压力为动力,变优势为胜势,当好宿州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排头兵”,为宿州打造苏鲁豫省际毗邻区域新兴中心城市,贡献主城区担当。
一棵树,长成一条“链”
“在我们车间,每隔十分钟,即可下线一樘完整木门。”闼闼家居科技(安徽)有限公司行政经理张明,指着车间内一条条智能化数字生产线告诉人民网安徽频道记者,“每一件产品还有对应的条形码,一旦被发现质量出问题,可全流程追溯。”
数字赋能,企业动能大踏步跃升。据悉,该工厂4条全自动化生产线每天产能达到2000樘左右。2023年,企业实现生产实木复合门40万套,年产值3.4亿元,实现税收1230万元。
由当地木材优势衍生出的绿色智能家居产业,可谓是宿州埇桥区的“当家产业”。
作为中国杨木产业示范区,宿州埇桥区林木绿化率、活立木蓄积量双项指标均居全市第一。依靠“一棵杨树”,宿州埇桥区做大做强板材加工、家具制造、智能家居等产业集群,被授予“中国绿色家居产业示范基地”,全区林业加工产值多年蝉联全省第一。
2016年,宿州绿色家居产业园成立。依托家居产业链“鱼骨图”和智能家居产业链上下游,产业园不断强链、延链、补链,招引落户了以TATA木门、天东门窗、统达集团为代表的各类企业200家,拥有各类认证品牌105个,包括省著名商标6个、中国驰名商标1个,形成了从板材加工到家具生产、智能家居制造的全产业链条。
一个“绿”字,传达出埇桥区乃至宿州市对这一制造产业“点绿成金”的期待。
和闼闼家居科技(安徽)有限公司一样,在该园区,越来越多的家居企业加入由制造到“智造”的转型升级大军,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3D模拟技术,实现线上立体模拟设计、个性化定制与线下大规模生产创新融合发展,智能家居企业核心竞争力飞速提升。
2022年,园区工业产值超120亿元,税收3.5亿元。2023年,园区核心区工业产值完成13.02亿,同比增长9.60%;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5.06亿,同比增长20.29%……
一粒种,育出一个“镇”
作为农业大市,近年来,宿州市加快了迈向农业强市的步伐。
铿锵步伐,缩影于一片78.6平方公里埇桥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这里,农业已非传统模样,科技范、产业范的农业新气质,既可感又可喜。
只要点点大屏幕,就能对数百亩的农作物实施精准施肥。在埇桥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安徽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皖北综合试验站,因为安装了智能化控制系统,农作物生长监测、水肥一体、臭氧喷雾、苗情和灾情远程监控等系统被集中显示于一个大屏幕上。
“有了这个物联网自动控制系统,即可实时采集农作物的各种数据,又能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实现节本增效。”试验站负责人介绍,一年下来,平均每亩田可实现节本增效300元以上。
作为“国字号”现代农业产业园,园区聚焦“两主两辅(两主:农产品加工、种业,两辅:设施农业、农旅)”产业发展,现已入驻企业58家,2022年一二三产总产值85.2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被视作农业“芯片”的种子是园区发力的方向。
因有黄淮海平原良好“天时地利”条件的加持,越来越多的高校科研机构和种业企业纷纷将目光投注于此。此前,已有南京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等6家高校,及荃银高科、隆平高科、皖垦种业等9家种业企业在此建立产学研合作。
此外,“大豆院士”盖钧镒在产业园建立了大豆试验基地,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福锁在园区建立了“专家小院”。园区先后培育国审品种16个,省审品种30个,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
据悉,2023年,产业园在建项目7个,总投资14.83亿元。其中投资6.27亿元建设20万平方米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可承载30余家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投资2.6亿元建设6万平方米的种业小镇可承载20余家育种企业。
对于种业,今年,宿州市埇桥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国家级制种大县,打造10万亩埇桥大豆良种繁育基地,强化种业小镇“三区一平台”功能,引进种业企业4家。
同期,围绕农业特色产业,宿州埇桥区将持续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畜头肉尾”增值大文章:今年,该区还将实施5.75万头肉牛养殖项目,建设皖北智慧菌菇生产加工及交易集散中心,新增绿色食品企业4家,培育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1个,农产品加工总产值稳定在780亿元左右。
一条“界”,“链”上一座城
走进宿徐现代产业园陆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焊接声、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
工厂正源源不断为韩国现代等全球工程机械制造“龙头”企业,供给工程机械的焊接结构件。2023年,企业获评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企业。
“2017年刚来的时候,只有一个车间,现在已扩大到了5个。”陆盾机械工作人员王亮介绍,2006年,公司在徐州注册成立,如今企业的主要生产经营活动都已迁至产业园。
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把握长三角一体化这个最大红利、最大势能,作为有着“近水楼台”优势的省际毗邻地区,宿州市埇桥区正成为一体化发展的“桥头堡”。
在宿州、徐州交界处,远期规划34.1平方公里的宿徐现代产业园,因与徐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连为一体,正积极融入徐州万亿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世界级装备制造产业中心。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徐州高端制造企业,走出苏北,落户皖北。
2023年9月,徐州市华源节水的控股子公司——安徽溯源节水科技有限公司落户产业园。作为一家集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工程、服务于一体的节水灌溉设备集成商,该公司拥有3万平米的专业化生产车间,可实现年生产指针/平移式大型灌溉设备1000台套和卷盘式喷灌机15000台套。
“我们的产品七成出口海外,前段时间还有外国客商来考察。”企业综合管理部的杨宁对公司落户宿州埇桥充满信心,“企业在这里将会有更大发展空间。”
靠着一条边界优势,宿徐现代产业园已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企业156家,初步形成了智能装备制造、工程机械、电气设备、新材料为主导产业的产业集群,全力打造省级毗邻地区产业创新合作新高地。
“奋力追赶苏北、在全市高质量发展大局中提高首位度、争当排头兵。”在刚结束不久的宿州市埇桥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上,宿州市埇桥区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该区政府工作提出这般要求,而这也正是170多万宿州埇桥人的集体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