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

首页>地方频道>池州>要闻

坚守为民初心 书写“幸福”答卷——我市大力推进民政领域改革综述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民政领域的每一项改革,都直接关乎着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通过一个信息化改革破解“异地授权”难题、引进一家专业机构做活“公建民营”文章、推出一系列整合措施打造“高效节俭”民政……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民政领域改革,推出了一些“金点子”,让改革春风吹出民政事业“新气象”,为千家万户带来实实在在的福利。
 为困难群众提供便利——

一个信息化改革破解“异地授权”难题
  “网上操作,真是太方便了!”这是今年很多市民在体验市民政局推出的异地授权“数智化”改革后的由衷感慨。今年5月,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远程电子授权试点,成功破解了“异地授权”难题。
  家住贵池区清风街道东湖路社区的胡女士就是这项改革的受益者。胡女士患有胃恶性肿瘤,丈夫唐先生为了照顾她无法外出工作。街道工作人员得知情况后,主动告知唐先生可以申请社会救助。可唐先生却叹了口气说:“老伴身边离不了人,我没时间去申请。女儿在外地,也没有时间赶回来授权签字。”
  原来,按照以往的程序,申请救助需要先到所在镇街提交纸质材料,民政部门在接收到申请后,需要核对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的经济状况,以确定其是否符合救助条件。而在核对之前,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必须到申请地书面签署核对授权书。仅这一点,就导致很多困难人员无法及时获得救助。
  现在,市民只需点开皖事通APP,搜索“皖救一点通”服务,即可按照步骤申请社会救助。申请人通过“人脸识别+电子签名”方式进行在线授权,并将系统自动生成的家庭授权码,发送至其他家庭成员。这样一来,所有家庭成员就可以通过扫码实现“码上”远程电子授权。正是得益于这项改革探索,胡女士“足不出户”就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完成了在线申请,其女儿也不用奔波回池州签署核对授权书了。
  “我们先后投入了130余万元建成了市社会救助大数据信息系统及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今年,又投入近30万元对市社会救助大数据信息系统和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进行应用能力改造升级,信息化改革的软件基础逐步夯实。”市核对中心工作人员倪文菲介绍。目前,我市核对系统已实现与15个部门、26家银行数据的互联共享。救助申请、授权委托、受理审核、联审联批、结果反馈、档案管理实现“全程网办”“市内通办”。更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将社会救助审批确认权全部下放至乡镇(街道)一级,市民政局还推行了低收入人口“一次申请、分类审核确认”的工作模式,申请人提出一次申请,乡镇(街道)根据其家庭收支情况、财产状况、困难程度等,按照特困人员、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低保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其他低收入人口和临时救助对象的认定顺序逐类进行审核确认,确保困难群众能够最大限度地享受到救助帮扶,有效提高了救助精准度和群众满意度。
  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

一家机构做活“公建民营”文章
  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这是老年人最朴实的愿望。
  今年,石台县探索农村敬老院“公建民营”改革,将15所敬老院统一打包,引进一家专业机构运营,采取县级民政统一招标、县乡参与监督管理、企业实施标准管理方式,有效实现监管增效、服务提档,提升了机构入住率。
  “你是我天边最美的云彩,让我用心把你留下来……”11月7日一大早,在焕然一新的石台县大演乡敬老院内,院长陈五强和2名护理员带着院内十几名身体素质较好的老人在充满活力的音乐声中,用跳广场舞的方式开启了一天的新生活。晨练过后,老人们或聚在一起聊天、下棋,或在崭新的健身器材旁锻炼身体,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作为一个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且各乡镇较为分散的山区县,石台县常住人口(8.06万人)中60岁及以上人口为2.13万人,占26.4%,其中低保、五保、重残、空巢、独居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口0.45万,占老年人口的21.13%。如何破解养老难题,成为摆在石台县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该县出台了《石台县乡镇敬老院公建民营改革方案》和《石台县乡镇敬老院公建民营改革细则》,通过税费减免、运营奖补、绩效激励等一揽子扶持政策,成功引进了信德养老服务有限公司。从今年4月份开始,该公司投入1080.6万元,对全县养老院的硬件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并同步派驻管理人员、护理人员统一运营全县15所农村敬老院,大幅度提升了全县养老服务水平。
  不久前,老人陈文武在敬老院内突发疾病,被护理人员通过医护绿色通道第一时间送往医院救治。因送医及时,老人身体很快恢复健康。据了解,信德养老服务有限公司专门在石台县人民医院开通了敬老院老人就医绿色通道,由公司派6名护理人员全年入驻医院做好陪护和对接就医工作,实行24小时值班制,随时随地护理敬老院老人。一旦老人生病,工作人员会第一时间把病人的基本信息告知医院值班人员,值班人员则第一时间登记并提前办好入院手续,真正让老人体会到“零感住院”的方便快捷。
  用集聚思维谋划改革创新——

一系列整合措施打造“高效节俭”民政
  连日来,位于贵池区里山街道凤凰井路南侧的池州民政园项目现场施工正酣,工人们正进行项目内部装潢和收尾工作,为接下来投入运营作好准备。
  这是我市民政系统整合项目资源,打造“高效节俭”民政的一个缩影。
  面对民政服务对象类型多、数量大,民政服务机构点多、面广、线长的难题,我市勇于创新,以产业集聚思维谋划民政改革。陆续实施池州民政园、“多站合一”民政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以及“政府救助+慈善帮扶”“老年助餐+金融助老”等各类资源整合工作,打造“高效节俭”民政。
  据悉,池州民政园占地面积达85.57亩,集养老服务、未成年人保护、流浪人员救助、精神康复等于一体,共规划建设6个项目。目前,市福利院一期、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市精神卫生福利设施3个项目已接近尾声,即将投入运营。市福利院二期、市救助管理站、市区域性儿童福利院等3个项目,正在规划设计。“我们把这些民政项目全部集中在一个地方,不仅缩短了项目前期周期,降低了建设工期和成本,还实现了公共服务资源的集约化利用、集中化管理。”市民政局办公室主任王文胜向记者列举了整合项目资源的种种好处。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类似这样的高效整合,同样出现在了我市部分乡镇(街道)。自去年开始,我市以推进未保站、慈善工作站、养老服务站、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老年食堂(助餐点)等民政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抓手,出台了《池州市“多站合一”民政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在全市7个乡镇(街道)率先开展试点,将民政内部“人员、阵地、资金、服务”资源进行整合,打造乡镇(街道)“多位一体”民政综合服务平台。这一举措使民政资源再集聚、力量再整合、服务再协同,得到了省民政厅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范围内积极推广。
  民政社会力量资源整合也在同步进行。我市推进“物质+服务”社会救助改革,加速构建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机制,截至目前,已在全市56个乡镇(街道)、683个村(社区)成立了“救急难”互助社联合会(互助社),共筹集资金2109万元。此外,持续深化农村养老服务改革,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倡导群众互助,探索出了一条低成本、有活力、可持续的农村互助养老新路径。目前,共建成农村幸福院31个、“众筹+互助”农村老年食堂7个。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踏上新征程,我市将把群众关切作为“晴雨表”,把群众满意作为“度量衡”,不断提高民政工作效率,更好服务人民群众。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696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