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

首页>地方频道>合肥>要闻

“量子大道”上的开拓者 ——记科大国盾量子副总裁唐世彪

唐世彪是科大国盾量子副总裁、副总工程师,也是国内首批量子信息产业化实践者。他主持研制的诸多量子通信产品已成行业标杆,研究成果服务于世界首条量子通信“京沪干线”等重大工程。

2000年,唐世彪来到合肥求学,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2009年,当量子科技尚鲜为人知时,博士毕业的唐世彪义无反顾地投身到量子科技产业化事业当中。

国盾量子刚成立时,科研、工作环境都很艰苦。当时,国内对这一新技术的认知极为有限,在核心器件、关键技术等方面都存在难题。下决心容易,操作起来却需要克服理论、工艺等重重难关。

以单光子探测需要制冷环境为例,密封性不佳会导致水汽进入APD管进而严重影响探测效率,唐世彪带领团队研究了低温胶密封管壳、制冷组件密封等工艺,确定了一套单光子探测一体化的制冷盒工艺。

历时4年,APD芯片和密封制冷工艺的相互磨合,唐世彪带领团队每年大概要做上千次的验证试验,从无到有,终于实现了单光子探测核心器件及制冷工艺的全面国产化。

但国盾量子的目标不会止步于简单的国产化替代,而是要持续创新。

因此,唐世彪和团队又花了3年时间,一方面继续提升APD芯片性能,另一方面发展小体积的集成制冷工艺,解决了影响探测器长期可靠性的低温密封劣化、玻璃绝缘子低温开裂等问题,最终实现了集成度和性能的大幅提升,单光子探测体积整整缩小40倍以上,性能远超国外进口器件。目前,唐世彪已有100余项专利授权。

早前在量子通信领域,国内外标准都是空白。唐世彪带领团队成为国内标准制定和测评体系建设的主力军。前后历时4年,他协同主管单位完成量子通信的技术规范研究、立项申请及标准制定,最终实现行业标准的发布。

依托中国在量子通信领域的技术和产业的优势,唐世彪带领团队又投身到ISO、ITU等国际标准的制定中,主导或参与80余项国内外标准的研制工作,并牵头制定《量子密钥分发的安全要求、测试和评估方法》国际标准,这是中国主导的首个系统性地规范量子密钥分发安全检测技术的国际标准。

·记者 刘小容·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286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