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

首页>地方频道>合肥>要闻

中国科大一项研究成果达到国际最先进水平

3月5日,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简称“中国科大”)获悉,该校潘建伟、陆朝阳、霍永恒等在国际上首次实现效率超越可扩展线性光量子计算损失容忍阈值的高性能单光子源,相关综合指标达到了国际最先进水平,为未来实现通用光量子计算奠定了关键技术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已于2月28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光子学》上。

光子作为量子信息处理的重要载体,具有速度快、室温操作、抗环境干扰强等优势,但光子易损失的物理特性一直是大规模光量子计算的核心挑战。理论表明,单光子源的效率必须高于2/3的阈值,可扩展的线性光量子计算才具备可行性。然而,历经近半个世纪的技术攻关,此前所有确定性全同单光子源的效率始终未能突破该阈值,成为制约光量子计算发展的关键障碍。

为攻克该难题,中国科大研究团队发展了一种可调谐的开放式光学微腔,实现了量子点与微腔在谐振频率及空间定位的双重精准耦合,解决了传统固定式微腔的失谐难题。此外,团队发展了一种脉冲整形激发技术,使单光子源的整体性能得到显著提升。

数据显示,该单光子源的单光子性优于98.0%,光子全同性优于98.6%,系统效率达到71.2%,提取效率达到80.6%,首次突破了2/3的损失容忍阈值,并实现了1.89 dB的强度压缩。相关综合指标达到了国际最先进水平。

该项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安徽省、上海市等的支持。

合报科学+融媒体工作室

合肥在线—合新闻记者 刘小容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70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