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

首页>地方频道>安庆>文化

难忘岁月——徐国瑗:血战台儿庄三昼夜

  核心提示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那些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杀敌的抗日英雄的女子们,也到了白发苍苍的年龄。父辈抗日,血脉相承,那种气壮山河、英勇顽强的精神,永远铭刻在他们的心中。

  提起70多年前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伟大战争中,有一个人让今年66岁老人徐庆寿永远不能忘怀,那就是他的大伯———抗日英雄徐国瑗。作为国民党部队的抗日爱国军人,徐国瑗在那场战争中,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立下了汗马功劳。7月20日,安庆晚报记者在桐城市徐庆寿老人的家中,听其讲述抗日英雄徐国瑗的故事。

  图为徐国瑗(资料图片)

    听大伯讲述

    打鬼子的经历

  徐庆寿告诉记者,他的大伯名叫徐国瑗,出生于1897年,桐城大关镇大关街人。“其自小入读私塾,继读桐城中学堂,后入保定讲武堂。1916年参加护国军,任第一旅二团三营排长。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27师一团团长,当年调任旅长,1929年任山东省府参议。先后参加过北伐战争,抗战时期的汀泗桥战斗,台儿庄战役等。”

  徐庆寿说,他对大伯徐国瑗的了解,主要是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徐国瑗从工作之地郑州回到家乡桐城探亲。“在我的印象中,大伯徐国瑗身材魁梧,声音洪亮。但谈起日本鬼子侵略中国时,怒目圆睁,义愤填膺。”

  徐庆寿说,大伯徐国瑗在讲起战场上残酷的经历时,慷慨激昂中总透着一丝悲惋。“大伯说,在战场上,士兵们个个咬牙切齿,子弹‘哒哒’从头上过,到处都是血肉横飞。大部分士兵都将生命永远的留在了战场上,有一种‘风箫箫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气慨。”

    血战台儿庄

    领略战争残酷

  1937年,日寇相继占领南京、济南等地,为了迅速实现灭亡中国的侵略计划,日本侵略者决定以南京、济南为基地,从南北两端沿津浦铁路夹击徐州。当时,徐国瑗所属的孙连仲部,面对的是装备精良、侵略野心几近疯狂的日军。他们必须时时紧盯,并击退来犯之敌,在敌人猛烈火力控制下战斗,以简陋的武器和血肉之躯抵御日军。

  “徐国瑗所在的部队血战了三个昼夜,官兵们几乎没有合过眼,饿了只能吃点饼干和凉水应付一下肚肠,且要随时警惕并迎战敌人的进攻。”徐庆寿说,当时正值春雨绵绵,官兵们整天穿行在水深过膝的壕沟里,在泥水中摸爬滚打,活着的人一个个都疲惫不堪,像泥猴一样,眉目都分不清楚。

  “艰辛、劳累倒不算什么,最令人难受的是战局的僵持,不能一时取得胜利。”徐庆寿说,据大伯徐国瑗回忆,血战三个昼夜后,他的部队官兵们牺牲了很多,鬼子也哇哇直叫,战场上到处都是遇难者的残肢余骸。电线上挂着死难者的内脏如肠胃,地上是成堆尸骨,横流的血水,战争惨烈到如此的程度。子弹打光后,短兵相接,鬼子虽然个头不高,但很凶残,龇牙咧嘴喊着口号就直扑上来,徐国瑗凭借着身高力大,又在保定讲武堂练过武术,才得以对付鬼子。“战场上人人都杀红了眼,直到我方增援部队前来参战,才至全线胜利。大伯虽身体多处负伤,但还是幸运的活了下来。”

  台儿庄战役胜利后,徐国瑗闻听家乡也遭到了日寇铁蹄蹂躏,便回到桐城,乡亲们推选他为桐城县自卫队大队长,以保家卫国。

  “大伯在担任桐城自卫队大队长时,还经常与大别山外围的新四军游击队联系,并亲自前往开会两次,参与作战指挥。”徐庆寿说:“这些都是在2012年修家谱时,郑州民革寄来的1956年大伯的‘自传’中提到的。”

    为民爱民

    智训“强盗”县长

  徐国瑗在桐城还有不少“故事”。解放前,有一年县里闹饥荒,而县府收不上来粮食,便将几名老百姓关进大牢。徐家给远在山东的徐国瑗写信,告知此事。徐国瑗心生一计,回信给县长。信中写道:“不日我将率大军南下,路过家乡,届时希供给粮草……。”县长看到后,思其所言,知道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之意,连忙承认是自己做的不对,当即放了那几名交不上粮食的老百姓,当地百姓对徐国瑗感激不尽。

  徐庆寿说:“大伯在部队,威风凛凛,他一声号令,全军肃然。而他回到家乡,则百姓装束,遇乡邻拱手作揖,礼让示先。”

  徐庆寿告诉记者,1964年,他考上初中,可家中姐弟七人读书,全靠当医生的父亲一人收入,生活难以为继。大伯徐国瑗知情后,毅然戒掉几十年的烟瘾,每月按时给他汇款。“大伯每次在汇款单上都写着‘你要用功读书。’之类的附言。”

  徐庆寿说,1970年大伯徐国瑗逝世。遵照他“树高万丈、叶落归根”的遗愿,家属从郑州将其骨灰带回故乡桐城安葬。“虽然大伯离世四十余年,但他那种爱憎分明、高风亮节的品质;气壮山河、忧国忧民的情怀;出生入死、英勇顽强的意志;爱国爱乡、浩气凌云的精神,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2098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