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
以制度创新激发治理活力
——市住建局建立完善“三大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护航
日前,记者来到全市首个“准物业”试点小区新苑小区时看到,平整干净的道路、整齐划一的停车位。“自从实施‘准物业’服务后,这个已有近20年的小区面貌焕然一新,卫生保洁到边到角,安保巡逻随处可见,居民有问题和诉求也能够及时得到解决。”居民刘义国说。
负责该小区物业管理的市嘉源物业公司负责人欧阳俊告诉记者,“准物业”主要是对不具备市场化条件的老旧(安置房、保障房)小区提供卫生保洁、公共秩序维护、绿化养护等低偿便民服务,通过专业化物业服务的引入,为老旧小区植入长效的“造血机制”。
近年来,市住建局着力补行业短板、破治理难点,注重规范提升、突出精准施策,在加强行业治理制度创新、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方面下功夫,建立完善物业服务“1+4”政策体系、住房保障体系、住建领域行业信用体系“三大体系”,变行业管理“空白点”为“新亮点”,变“单边管”为“共同管”,为住建领域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物业管理是群众关注的焦点,也是基层治理的难点。市住建局大力构建物业服务行业管理“1+4”政策新体系,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物业管理工作的意见》,出台《铜陵市住宅物业服务标准》《铜陵市老旧小区准物业服务标准》《铜陵市普通住宅小区前期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实施办法》《铜陵市物业服务企业诚信综合评价办法(试行)》,为强化物业服务行业管理、提高全市物业服务水平提供了基本遵循。同时,通过建立考核奖惩、准物业管理、集中行政执法进社区、物业企业诚信评价、物业服务领域失信行为联合惩戒等“5个机制”,直击物业管理的“难点”和“痛点”。
提升居民幸福指数必须实现“住有所居”。在铜官区逸翠苑小区,45岁的黄海涛和老母亲住在一套75平方米的两居室里。“这里绿化好,健身设施齐全,我们越住越喜欢。”黄海涛说,他是一名退伍军人,因患有强直性脊柱炎丧失了工作能力。今年3月份,他顺利拿到保障房钥匙,住上宽敞的新房。“真是住房变了样,生活就变了样!”黄海涛感慨道。
近年来,市住建局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制度,努力实现让全体市民住有所居。从2004年建立廉租住房制度、2009年开始实行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到2011年出台《铜陵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办法》,再到2015年修订出台《铜陵市保障性住房管理办法》,并根据工作需要不断打好政策“补丁”,我市持续探索建立符合市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同时,建立实物保障、市场化租金补贴与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租赁补贴相结合的保障模式,从解决本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到新就业人员、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引进人才等“夹心层”群体全面覆盖,逐步形成了由保障性住房、货币化补贴和城镇棚户区改造等构成的多渠道、多层次、宽范围的住房保障体系,住房保障政策的“阳光”正照进越来越多的住房困难家庭。
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建立健全住建领域信用体系是市住建局推进行业现代化治理的又一创新探索。2018年以来,该局围绕打造“信用住建”,先后制定了《铜陵市房地产开发企业信用管理办法(试行)》《铜陵市建筑施工企业信用管理办法》等多个类型企业信用管理办法,规范企业经营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同时,启动运行物业服务企业信用信息、园林绿化企业诚信综合评价信息、建筑施工和房地产开发企业信用管理等平台系统,推动诚信评价考核结果在工程招投标、金融授信、红黑名单管理等领域的运用,并与“信用铜陵”等信用平台进行信息共享,让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受限成为常态。“信用管理办法能促使我们建筑企业更加规范经营,更好地创优和参加市场竞争。”从事建筑施工承包的铜陵建鑫建筑安装公司负责人黄玉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