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铜官山1978”文创园,一砖一瓦旧时光扑面而来,一处一景新美好妙趣横生。11月14日,该文创园成功入列“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依托嫁接文创,这个多年无人问津的矿工住宅区又“活”了起来,一跃成为人们眼中的诗和远方。
铜陵是新中国第一座铜矿的诞生地,先后有4万多名热血青年逐梦矿山,“铜官山1978”文创园所在地就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铜官山铜矿矿工住所遗址,它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已成为这座城市的印记和灵魂。“我们通过选择性保留、修复、改造和复建等方式,对当年铜矿工人真实的生产、生活场景进行了保护和再现,让那些故事都‘活’过来。”市文投公司总经理许若定告诉记者。
“铜官山1978”文创园以工业旅游资源融合文化创意转型发展为方向,通过“核心打造、文创转化、产商拓展”三部曲,把园区打造成集休闲、娱乐、餐饮、旅游、亲子、观光为一体的新地标,并在尊重工业遗址历史文化底蕴的基础上,融入墙体涂鸦、多功能展览空间等现代文化元素和文艺创新空间,通过招商引资,增强产业溢出效应,进一步促进我市文旅市场发展。
与文旅结合让沉寂多年的矿工住所遗址焕发生机,实现从“生产锈带”向“生活秀带”的转变。开园近两年,“铜官山1978”文创园已成为长三角地区党建共建共享资源基地、省研学旅游示范基地、省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基地、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自2020年12月18日正式开园以来,来园参观游客达30万余人次,园区企业综合收入达3000余万元,与各级工会、市直机关、企业开展党建团建活动200余场次。
“铜官山1978”文创园是我市保护利用工业遗产的一个成功案例。无独有偶,“中国最美25个书屋”之一的滨江码头书屋由废弃码头改造而来,截至目前,该书屋参观人数已突破70万人次,接待参观代表团400余个,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百余场;经过10余年的不懈努力,废弃矿山铜官山已绿树成荫,作为第二批国家矿山公园之一,未来将成为以展示矿业遗迹景观为主题、集游览观光和科学教育为一体的文化旅游地;已彻底退出历史舞台的701工厂自备铁路入列市工业遗产名录,通过保护和利用成为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
我市工业文明底蕴深厚,工业遗存数量大、门类全、价值高,它们记载着这座城市的变迁,也见证着新中国铜冶炼的发展,对于研究铜陵工业发展历程、铜工艺技术变迁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如何在保护好这些工业遗产的同时让他们发挥出最大效益?我市近年来就此不断地探索和总结。2018年1月1日起,由市人大常委会通过、省人大常委会批准的《铜陵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条例》正式实施,这是安徽省有关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第一部地方法规;去年,我市公布了第一批工业遗产名录,严格遵循“科学规划、属地管理、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的原则,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通过立法保护和活化利用,一个个工业遗存焕发新的生机活力,“遗产”成功变“资产”。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这给我市工业遗产保护指明了方向。“我们会不断探索创新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模式,在彰显城市记忆的同时,打造工业遗产景观‘生活秀带’,让铜陵的特色工业文化在当代焕发勃勃生机。”市文旅局非遗科科长陶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