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4至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调研时强调,加强改革创新开创发展新局面。两年来,铜陵市文化建设以此为方向,以创建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推动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提高铜陵市的文化软实力。
“哇,这个星空走廊好美……”4月24日下午,在市文化馆一楼的数字体验馆,各个体验项目让前来参观的市翠湖小学一年级学生兴奋不已。通过“时光隧道”,孩子们来到二楼的非遗展示馆,传统美食、民间文艺无一不在展示铜陵市的风土人情和先人智慧。“文化馆对铜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集中展示,这次参观让孩子收获非常大,多多少少对铜陵的历史文化有了了解。”学生家长孙金花说。
十九大报告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市文化馆紧紧围绕公共文化供给侧改革,把百姓的需求置顶,改善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效能,精准服务供给;以标准化、均等化、数字化、社会化为方向,让广大市民走得进、留得住、坐得下,极大地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市文化馆馆长陈建平告诉记者:“市文化馆在原有文化馆的基础上进行了升级改造,建成了数字文化体验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现在是三馆合一的综合性多功能文化馆,在让市民得到艺术培训的同时,更多地了解和体验我们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欣赏文化遗产的同时,建立起文化自信。”
勇于改革创新的不仅是市文化馆。4月24日下午,在市艺术剧院排练场,演职人员正在排练儿童剧《灰姑娘》,尽管该剧在去年已经成功上演,但所有演员还在一丝不苟地打磨自己的角色。市艺术剧院演员汪兰兰说:“每场戏我们都要精益求精,不论练过多少遍,都要认真对待,希望能够在舞台上给大家呈现最好的节目。”
为推动铜陵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市艺术剧院成立了铜都周末大舞台、童精灵儿童艺术剧团,定期定点推出精彩的儿童剧。市艺术剧院业务副总经理吴国文说:“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力争创作出更多老百姓爱看的文艺节目。同时,每年都会组织演员进行专业技能大比武,让演员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并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和演出主动性。”为当好文艺轻骑兵,市艺术剧院还通过戏曲进校园、文化惠民演出、各类慰问演出等,让丰盛的精神食粮惠及更多市民。
文化建设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共享发展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铜陵市持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半径2公里范围内,集中布局建设了市博物馆新馆、图书馆新馆、文化馆新馆、体育中心、老年活动中心、西湖湿地公园等,形成公共文化设施“半岛”,充分发挥设施集聚效应。目前,市、县(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50个对外免费开放的公共文化场馆,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已经形成了一批具有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
除了不断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铜陵市还有效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为保证文化惠民政策落到实处,铜陵市实施公共文化普惠、关爱、精品输送和援建帮扶四大惠民工程,文化服务覆盖基层和特殊群体。一大批文化志愿者走进社区,将优质的精神文化“食粮”送进千家万户。专业的文艺骨干与业余文艺团体建立联系机制,实现了公共文化培训辅导常态化。2017年,铜陵市共组织开展“送戏进万村”演出653场,放映公益电影4512场,组织开展群众文艺活动113场。针对残障人士、老人、儿童、农民工等群体开展文化活动和文化服务188场,面向农村开展援建帮扶活动380场。
努力打造更有温度、更有风度、更有气度的创新型文化强市,既是铜陵市文化建设的未来目标,更是充满生机的城市蓝图。铜陵市将全面打造彰显铜陵特色的文化强市;科学谋划旅游发展,深入推进旅游强市建设;加快文旅项目建设,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铜陵日报社 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