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间隙,一只怀了孕的鬃狮蜥安静地趴在授课老师身上,一双双童稚的眼睛好奇地盯着它,不时有人伸手上来抚摸。这只蜥蜴是《陆生动植物及自然探索》课的“教材”。寒假来临,上海市群众艺术馆“走进艺术之门”课程开班,馆内再度变成孩子们的乐园。
市群艺馆副馆长徐皓介绍,“走进艺术之门”品牌创办于2014年,从最开始的专项艺术课程为主,逐步向综合性、融合性艺术课程转变。今年的课程中,《体育舞蹈》将文体结合,《水生动物及环保》《陆生动植物及自然探索》将科学与文化结合,《龙的传说绘本创作》《欢喜过年绘本创作》《创意插画+艺术手工》《儿童学沪语童谣》将文学、绘画、非遗等都进行有机结合。
《繁花》热播带动沪语学习热,走进儿童学沪语童谣的课堂,上海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丁迪蒙一字一句教孩子们学说沪语“谜谜子”,也就是谜语。“一座山峰,两只洞洞,进来出去,侪是个风”,谜底是鼻子,上海话叫“鼻头”,她一边说,一边提醒孩子们注意她的口型,找准发音位置。“过年可以干什么?”“过年可以舞龙”“过年可以吃饺子”……在《欢喜过年绘本创作》课上,青年画家钟冠衡教小朋友做一本绘本书,第一步是先想一个独特、有趣的书名,培养艺术想象力的同时也将传统年俗知识融入其中。
《水生动物及环保》和《陆生动植物及自然探索》都没有用到书本教材,但孩子们可以收获的丰富知识和体验远超想象。“我们教授的知识载体不是书本,而是各种各样的鲜活生物。”授课教师朱鼎磊是PADI国际潜水教练,他不仅在课上搬来自己的专业潜水设备给孩子们体验,还给每个小朋友发一个海水缸,教孩子们如何配比海水、照顾小丑鱼和寄居蟹,制作“珊瑚的家”等。“我们希望通过跟小朋友介绍大海、海洋生物,让他们学习如何和动物相处,如何保护海洋环境。”值得一提的是,朱鼎磊下周飞去菲律宾教成人潜水时,会将孩子们亲手制作的珊瑚基底带去,在海底找一个山洞种好,并持续跟踪珊瑚成长情况,让孩子们看到自己参与保护海洋的成果。
“每年寒暑假,外面也有不少艺术培训班,‘走进艺术之门’的定位是与市场上的培训班以及学校的兴趣班、社团错开的,在充分调研青少年需求的基础上做有益的探索和提升,通过这些课程让青少年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助力青少年综合素养的提升。”徐皓介绍,《陆生动植物及自然探索》在去年“走进艺术之门”小试牛刀后,深受青少年欢迎,这门课加入群艺馆的330美育课堂后也受到欢迎。《水生动物及环保》课最早于群艺馆的周末美育课堂推出,同样是热门课程。这些呼声很高的课程在今年“走进艺术之门”寒假班继续延伸,也见证了几个美育品牌之间的联动。
7岁的顾依昕去年暑假上了《陆生动植物及自然探索》课,意犹未尽的她跟老师说,“下一次有课的时候,还要叫我”。今年,爸爸帮她报名了《水生动物及环保》和《体育舞蹈》,问她在这里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小姑娘不假思索地回答,“开心!”徐皓介绍,未来,“走进艺术之门”还将进一步了解青少年需求,在课程设计上更成系统,进一步拓展课程,还会逐步开设亲子课程,让母子、父子、祖孙共同学习,营造家庭艺术学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