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连优”背后,常州做对了什么?不妨看一看2023年常州交出的这份“绿色答卷”:最振奋的是生态中轴城市能级取得新提升;最喜人的是新一轮太湖治理在第一年即取得明显成效;最直观的是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新进位;最难得的是助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最给力的是一批试点取得新经验……
步入2024年,“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依然是“美丽常州”建设中不变的主旋律,常州市将聚力生态环境,绘就更亮底色,持续打通“两山”双向转换通道,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与经济“双赢”之路。
坚定不移攻坚污染防治
今年1月6日,太湖(常州段)凭借良好生态和迷人风姿登上了央视《中国新闻》栏目。不长的时间里,常州的太湖风光及太湖治理工作已经三次在央视亮相。
频频出圈,得益于亮眼的成绩——去年,常州市太湖湖心区总磷、总氮同比下降21.9%、14%,太湖治理以来首达地表水湖库Ⅲ类标准;太湖常州水域蓝藻水华发生次数同比下降50.8%,高水平实现“两保两提”。
今年,常州市将围绕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坚定不移攻坚污染防治,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以太湖治理为抓手,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全面深化太湖“1+8”综合治理行动,初排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流域水生态环境修复、工业集聚区改造等重点治太项目220项,年度投资超130亿元。全域攻坚河流水质提升专项行动,构建全市域河道治理“一张图、一张表”,将河道水质作为河长制重点考核指标,建立河道治理“红黑榜”制度,力争年内上游关联骨干河流一级支浜全面完成消劣,到2025年,主要入湖河流、上游关联骨干河流总磷浓度低于0.1毫克/升,一级支浜总磷浓度全部达到Ⅲ类。
以三个“四”为抓手,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巩固四大专项成果,抓好四大行业整治,深化四大面源治理,同时加强城市保洁及扬尘污染精细化治理,推广应用“天幕工地”“全电工地”和装配式施工,开展全市域保洁,严格降尘管理考核,让蓝天白云成为常驻市民身边的美景。
以安全利用为抓手,持续打好净土保卫战。加快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新增完成127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并力争在统一监管、统一运维方面实现新突破,全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率达85%以上。
持之以恒推动绿色发展
亮剑“危污乱”,重塑“小散低”。2023年起,常州经开区横山桥镇在全省率先探路,启动建设绿色涂料集聚区。所谓集聚区,不只是数量的集聚,而是在重组基础上的创新集聚。该镇鼓励大的兼并小的、小的联合成强的,通过兼并重组、抱团合作,在园区内形成4—5家涂料龙头企业,让曾经的“小散低”企业成长壮大。
作为苏南模式发源地之一,横山桥镇拥有星罗棋布的工业企业,但支柱产业一度集中在资源占用大、产出效益低的化工、铸造、注塑等行业,在常州市全力推进“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转型已迫在眉睫。这些年,围绕“企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集约”的发展思路,横山桥镇打响工业园区更新攻坚战,推倒破旧的村镇工业园,新建高质量园区,加速建设以绿色涂料集聚区、八方工业园为代表的五大园区,为数众多的“小散低”企业有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改造机遇。
和横山桥镇一样,“危污乱散低”综合治理在常州各地掀起了“绿色发展”的滚滚春潮。作为全省唯一“危污乱散低”出清资源配置试点,今年,常州市将坚持以综合治理为抓手,按照“1+4+5+7”治理体系,全面推进电镀、涂料、铸造、印染等4个重点行业、5个特色产业集聚区治理,推动7个板块38个工业片区(园区)治理,加快实施表面处理中心、涂料等集聚区建设,推动企业入园进区、集聚发展,继续腾退、盘活土地2.3万亩,实现亩均效益大幅提升,打造“资源优配增效、空间优化重塑”的“常州样本”。
为更好地推动“危污乱散低”综合治理见实效,常州市还将加强政策供给,探索生态环境治理创新模式,积极推广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改造、工业园区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完善和升级等,系统谋划EOD模式试点项目,争取新融资模式,为解决“危污乱散低”综合治理提供真金白银的支持。
全力以赴打造生态中轴
春归大地,候鸟北归。进入2月,溧阳天目湖国家湿地公园里,成群的候鸟停驻栖息,它们时而凌空翱翔,时而潜水觅食,为初春的山水大地增添了无限生机。
天目湖国家湿地公园是溧阳天目湖湖群生态岛试验区的组成部分。作为全省首批8个生态岛试验区试点之一,溧阳天目湖湖群生态岛试验区以天目湖和长荡湖两大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为主体,通过高标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生物多样性,试验区建设初见成效。
立足“一江一河四湖五山”资源禀赋,常州市全力以赴打造生态中轴,积极打造“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转换通道。2024年,“生态常州”还将带来更多精彩——
持续加强生态中轴建设,目前全市初步排定五大工程147个生态中轴重点项目、年度投资76.89亿元。在去年成功创成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后,常州市将持续发力生态创建,大力推动各辖区争创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并力争年内建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街道)3个、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7个、国际生态学校5所。
全力推进“生态岛”建设,围绕长江和“两湖”等区域,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生态岛试验区建设,同时加快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力争年内完成2—3个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项目。
持续开展生态绿城建设,围绕“增核、扩绿、连网”三大措施,持续推进“生态源保护、城乡公园绿地建设、生态廊道、绿道建设”等工程。启动第二轮生物多样性调查,加大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建设,组织实施宜溧山区、茅山、洮滆片区、太湖、长江沿线等重点敏感区域观测站点建设,不断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
“无废城市”建设也将取得新突破。今年,常州市将积极探索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储送用网”融合发展,培育“新能源无废产业链”,深入打造“一区一特色”,为新能源之都建设绘就更鲜明的绿色底色。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